老家轶事·崔疙瘩爷
崔多奇
巍巍祁连山的臂弯显得特别大,它润泽抚育着世代山区人的发展成长,它拥抱着世代山区人的悲欢离合,它承负着世代山区人的甜酸苦乐。
位于祁连山地区的山丹县,四面环山。山虽不大,但却山包连着山包,山包靠着山包,丘陵起伏。大山小山乃至山丘山包,甚至山旮旯子。山构成了这个地方特有的一方水土,也赋予了这方人特有的性格个性。
我的老家就在山丹县南端一个名叫巴寨子的地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穷人像山上密布的石块,多的数也数不清;穷人的日子好似山峦土丘,沉重、黑暗而漫长。同时演铎出了不少故事,轶事。
早年我就听父亲说过:老家名叫巴寨子是因为最早立足这里的是巴姓人家,后又因贫穷难耐而全部迁往民乐暖家岸去了。以后来了两家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无独有偶的是两家人都姓崔,偶遇加巧遇两家人便认成了本家。自此,崔家人在巴寨子繁衍生息,天长日久形成了巴寨子的大户。先人们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轶事,经过后人口头传诵流传下来了不少。回忆父亲给我讲过的几则整理于后:
先说崔家祖上曾经出过的一位文人,属于什么文凭已无法考证,就记得爹说过他名叫崔仲莹。上辈人都称他崔爷,又因他前额长一大疙瘩,人们又顺口叫他“疙瘩爷”。崔爷不仅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而且人品也很好,最令人尊崇的是他能够大度容人。不管别人叫他什么、说他什么,他根本不在意。有好事者在他面前说,崔爷,有人骂你。他不介意,并且笑着说,可能他骂的不是我,而是在骂谁吧!他的为人有口皆碑,因而他在方远百里享有极高威望。
据说当时的张掖府、山丹县、民乐县、永昌县称为“一府三县”。这“一府三县”的官员贪污坑民太厉害,多年下来,搞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乡民们忍无可忍,四方串联沟通,最终推举崔爷去省府兰州告状。崔爷写好状子带上,由民众推举同是李桥东沟村的武举人,当时人称“王爷”的王开国负责护送。同时,乡民们又捐款捐物筹集了盘缠,崔爷和王爷便赶上毛驴出发了。
贪官们知道后派歹徒在路上堵截,结果都被王爷一顿棍棒打了回去。他们二人晓行夜宿,万般小心,一直过了武威才摆脱了劫杀。
历时二十多日到兰州后,先在小旅馆住着。每天王爷护送崔爷在兰州街上省府门前拦轿喊冤,终于有一天把状子递了上去。状子写得事实真切,用词得当,根据传说,当时省府官员看得也认真,动了真感情。
时隔几天,堂上传令崔爷上堂听审回话。其实,崔爷王爷每天都在省府门前徘徊听讯。接到传讯后,自然喜之不尽,赶紧进去在堂下跪拜听令。当厅,审判官将惊堂木一拍大声喝曰:“‘一府三县\’的官员在当地已经‘树大根深\’,你为何要状告他们?”崔爷俯首在地不敢仰面,但他却大声回话:“正因为‘树大根深\’才吮吸了‘万民之水\’。”
审判官听后,当场并未回话。只是沉默了好一阵子,然后“啪”地拍了一声惊堂木,高喊一声:“退堂!”
当时崔爷就懵懵懂懂地走出门来,无奈,只好继续和王爷同在小旅馆住,白天闲游闲转着,心里着急但也没什么办法。也有三五天了,忽一日二人在五泉山闲逛至石狮子前遇一官员模样的人。崔爷忙向前施礼,无话找话,有意和那位官员攀谈起来。官员得知他们是从山丹来兰州告状的时,当即告诉他们,你们的状告准了,赶快回去吧!崔爷和王爷将信将疑地和官员告辞后,便回到旅馆打点行装回去。
免不了又是晓行夜宿多日,就在他们赶着毛驴回去的路上。刚过了武威,再往西行时,碰到了一队人马押解着很多人犯。这些人犯正是“一府三县”的贪官,全部戴着纸高帽子,后面背着亡命牌,行走在去兰州的路上。
(山丹县农发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2月8日至13日,由西北师大文史学院教师孟子为任总编导的电视纪录片《甘肃古事》在央视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该纪录片的播出,将为我们揭开甘肃这块神奇...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