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扶贫深度融合 同向发力精准帮扶 ——金昌市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开发综述
双联扶贫深度融合 同向发力精准帮扶
——金昌市深入推进双联行动和扶贫开发综述
金昌市委领导深入乡村调研,全力推进双联行动。本报通讯员 刘亚平
金昌市政府领导在双联联系点了解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本报通讯员 刘亚平
在双联单位的扶持下,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村优质胡萝卜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本报通讯员 曲 凯
金昌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技术。
本报通讯员 金 明
帮扶单位为联系村贫困户赠送小尾寒羊,扶持发展养殖业。
本报通讯员 孙小凌
本报记者 刘兴元 本报通讯员 柴世英 焦泽宏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把实施精准帮扶作为体现双联行动成效的关键举措,聚焦目标同向发力,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凸显帮扶力量凝聚、群众持续增收、干部作风转变的多元综合效应,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较上年增长11.7%,较2011年增长47.5%;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4470人,贫困发生率较2011年降低了8.3个百分点。
措施一:统筹联动,全面落实帮扶责任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金昌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准确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统筹部署双联行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
立足全市贫困人口呈“插花型”分布的特点,坚持三级联动、领导带头、全面覆盖、抓实见效,由全市在职副地级以上领导包抓联系12个乡镇,407个市、县、乡单位叠加联系138个行政村,846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0107户困难农户,做到了所有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无遗漏,所有行政村、所有困难户全覆盖。针对全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32个贫困村,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帮扶工作组,明确提出“不脱贫不脱钩”的职责要求,并在其中15个省上确定的重点贫困村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长期蹲点帮扶。
同时,创新丰富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双联”等活动,积极搭建帮联平台,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团组织等社会各界,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物、人才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双联行动,引进北京弘顺等18家省外客商在贫困乡村投资兴建富民产业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双联行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措施二:重点发力,有效破解瓶颈难题
金昌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础、破解发展瓶颈作为双联行动的重中之重,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双联专项资金,通过采取对产业发展实行贷款贴息,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联系村产业发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等。统筹安排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村庄环境改造整治项目资金、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资金、“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等,向联系村、联系户倾斜。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制定出台《关于在“双联”行动中加快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与建行甘肃省分行签订“深入开展双联活动,加快金昌新农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农耕文明”联村联户富民贷款,引导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涉农贷款发放力度,探索创新融资担保机制,整合市级支农专项资金3600万元,支持永昌县成立了扶贫开发贷款担保公司,为3556户贫困户担保发放贷款1.91亿元。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93.16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加45.61亿元,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融资瓶颈制约得到一定缓解。
措施三:多管齐下,着力培育富民产业
在双联行动中,金昌市紧扣为民富民主旨,突出资源禀赋特色,认真实施富民产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不断增强联系村、联系户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干旱缺水的实际,帮助联系村大力培育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制种玉米、优质饲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和设施种植、设施养殖业。积极探索推广“3331”“以井定田”等土地生产经营模式,采取财政补贴、先建后补等措施,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统筹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绿色农业培训工程”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使联系农户实现了在乡务农有产业、外出务工有技能、增收途径能长效。坚持就近就地输转,协调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金泥集团等驻地企业优先吸纳本地务工农民。编印发放《强农惠农政策选编》6万余册,督促联系乡镇、联系村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措施四:创新举措,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金昌市始终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来抓,建立了牵头单位抓总协调、联村单位各负其责、乡镇党委上下衔接、村社农户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在乡(镇)、村分别设立了双联行动联合党组织,明确联合党组织职责、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统筹协调三级帮扶力量,加强对联系点的工作指导。
在乡(镇)、村分别建立了双联帮扶基金和救助基金,并制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各联村单位帮扶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帮扶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3年来,共注入帮扶基金1194.36万元、救助基金577万元,利用双联帮扶基金实施双联强村富民项目52个,利用双联救助基金救助困难群众1062户次,发放救助资金161.18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联系对象分联系户、帮扶户、救助户进行分类帮扶,并对重度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做到了省上提出的“五到村”“六到户”“七到人”。
同时,不断建立完善调研指导、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采取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推动双联和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每年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将督查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措施五:强基固本,提升为民服务本领
金昌市立足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制定了《金昌市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健全完善了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级联村单位围绕解决好“有地方办事”的问题,帮助联系村争取项目资金,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阵地不断巩固。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对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分子和挂职党员干部进行专门培训,认真开展联村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选派69名后备干部到贫困村驻村挂职锻炼,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帮助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推行“四议两公开”和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特别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联村干部轮流驻村制度和“逢提必下”制度,确保帮扶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坚持把双联行动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归口办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风尚。近3年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62场次,化解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900多起,有力地促进了邻里和睦、农村和谐。
措施六:宣传引导,推动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
金昌市坚持把宣传引导与典型引领作为推动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和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介,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对双联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积极选树和推广典型,各级联村单位采取蹲点抓典型的方式,按照每个乡镇每年培育1个以上示范村,每个联村单位每年培育1户以上示范户的要求,积极培育示范村、示范户,深入挖掘和培育推广双联行动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行动开展以来,共培育双联行动示范村36个,双联示范户276户,双联干部典型35个,并有2名个人典型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为全省双联行动标兵。
实践证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顺应了形势发展要求,呼应了人民期待,得到了群众衷心拥护和社会广泛认同。
成效一: 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金昌市坚持把改善联系村发展条件作为双联行动的切入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基础先行战略,结合村情实际,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能源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项目建设。
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道路硬化、渠道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420多个,新建、维修渠道731.68公里,新建、改造通村道路398.12公里,改造危旧房7488套,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较2011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户户通电率达到100%,村道硬化率达到100%,较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砖混砖木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69.92%,较2011年提高9.72个百分点。
成效二: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金昌市紧紧围绕促农增收这一核心,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过政府引导、科技驱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方式,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培育计划,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劳务技能培训,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逐步形成了农民增收多元支撑格局。
3年来,全市日光温室、食用菌棚、塑料拱棚分别达到5648座、5596座、8936座,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40万头(只),优质肉羊饲养量达到135万只;申报认定和注册家庭农场达到188个,农民合作社达到707个,土地流转率达到49.56%;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3万人次,输转劳动力17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21亿元。
成效三: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金昌市坚持把双联行动与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以满足贫困农民基本需求为落脚点,全面落实省上提出的小额信贷业务、融资担保服务、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公共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两委”办公场所、综合服务社等“八个全覆盖”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力争使特困户的危房全部得到改造、推进闲置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贫困村0-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等“五件实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乡低保三年并轨计划,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3年来,全市共建成乡镇高标准幼儿园10所,“五室”分设标准化村卫生室达到128所,改造提升村文化活动室49个,建成村民活动广场56个,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58个,除低保外的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并轨,城乡低保并轨乡镇达到9个。
成效四: 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
金昌市坚持把锤炼干部、转变作风贯穿于双联行动始终,以作风转变的成效推动双联行动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委双联办会同财政等部门编印了《强农惠农政策选编》,各联村单位强化党员干部怎样做群众工作、向群众讲什么、如何帮联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并严格落实驻村入户各项规定和纪律要求。各级联村单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结穷亲、交穷友,通过宣传政策、帮办实事、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了解村情民意,感知百姓冷暖。广大干部在联村联户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炼了意志,在为民富民中强化了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3年来,全市各级联户干部累计进村入户10万余人次,帮扶资金物资3700多万元,帮办实事近3万件,全市407个帮扶单位中,群众满意度在90%以上的达到371个,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干部主动作为的良好形象正在形成。
新闻推荐
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全省项目观摩活动综述金昌篇本报记者刘兴元7月20日至21日,副省长黄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率全省项目观摩活动第十三组对金昌市项目建设进行了观摩。观摩组用“...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