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古道崛起的“文化明珠”
2013年春节社火表演(资料图片)
永昌县焦家庄乡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览室一角。 本报记者 王 鄱
金昌大剧院效果图
□本报记者 叶 海 王 鄱
2011年6月,金昌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如今,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金昌市抓住机遇,努力进行文化资源的大调整,大整合,创建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投资10.5亿元新建的金昌大剧院、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传媒中心和永昌县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拔地而起。不懈的努力与追求,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确保城乡均衡发展
4月17日,记者来到民间“小曲之乡”“骊靬村”所在的永昌县焦家庄乡采访。在乡政府大院一栋新建的楼房前,“焦家庄乡综合文化站”的牌子在正午的阳光下格外醒目。一楼大厅的图书阅览室,3200册藏书整齐有序,书墨飘香;旁边的电子阅览室,20台新电脑正在安装调试。在二楼的民俗博物馆,从民间征集的3500件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及民俗文化产品,原始古朴,正在等待布展上架。乡长刘晓宏说,文化站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还包括骊靬文化曲艺社、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等,投入使用后均将对群众免费开放。
永昌县城关镇永福苑社区,是10年前成立的老社区。社区的文化书屋,清净幽雅,5000余册藏书,吸引了不少居民浏览借阅。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韶华热情地陪同记者参观了未成年人活动室、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她说目前社区仅秧歌队、舞蹈队、小曲小戏队和民间剧团已达十余家,文化服务志愿者好几百人。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村、西庄子村和西坡新村以及金芝里、龙集里等多个社区,发现很多社区和村社均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及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社区书屋、百姓讲堂、手工制作、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应有尽有,基本形成了城乡“10分钟(800米)文体活动圈”,金昌市及金川公司已有117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公众开放,2012年参与各类活动的人次达30余万。
进入永昌县城,在建的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会议中心在内的永昌县文化中心主体工程皆已封顶,正进行内外装饰和设备安装。在占地41000平方米的县文化健身广场,弦歌声声,几位轮番上阵、表演“地方小曲”的大妈,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合围着,歌声、乐声、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热闹非凡。
记者了解到,由于正在进行的“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建设,过去居住分散的广大农民逐步向乡镇、县城和城市社区集中,金昌市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建设城市文化精品设施的同时,坚持城乡文化均衡发展,一体化推进,让公共文化的阳光普照城乡群众。
市上先后新建了金昌市文化中心,建设改造了人民文化广场、龙泉景观带等大型文体广场和金川公园、金水湖公园等大型开放式文化景观园。新启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73个,总建筑面积17.89万平方米。目前,全市1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站舍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藏书总量达6.1万余册。138个行政村、34个城市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全面建成,新建文化广场活动点2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支中心3个、服务点229个、电子阅览室135个。
推广文化普及工程
在金昌市采访时,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居民、农民还是来此打工的外地人,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市图书馆、科技馆和会展中心,每天都为成百上千人学习、参观大开方便之门;藏书量25万册的市图书馆,免费为读者办理借书证、上网查询资料或进行信息检索,还建了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帮助残疾人从事阅读活动;市文化馆实行无障碍、零门槛准入,设立的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民间手工制作、“非遗”项目展示等多种服务项目,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爱好和需求。即便你在市区任何一个游园广场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均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艺术气息。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融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为一体,实现社会健康发展。为此,金昌市采取政府补贴方式,每年拿出200万元,支持专业文艺团体和电影公司常年下乡村进社区。由原市艺术团改制组建的金悦演艺公司,每年在全市各乡镇、村社和街道社区义演200多场次,让群众不出村社,在家门口便能观看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市电影公司组织8支数字放映队,常年深入乡村、社区及建筑工地,每年免费放映1800多场次。目前,全市还有2000多名文化骨干受到培训,已培育出200余支各具特色的城乡业余文艺团体,参与者达8000人,他们常年活跃在村社基层,为城乡文化发展普及提供了可靠保障。
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建立了8个志愿者分支机构,文化志愿者达到2000多人。他们平常聚在街头、公园、农家院落自发演出,逢重大节日则集中会演,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机关文化。金川集团公司、八冶建设集团、金化集团等驻地大中型企业,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优势,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送到社区、农村、工地及生产第一线;市文化、科技、卫生、广电等部门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每年送图书下乡4万多册,完成电视转化工作8000户,让广大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每到夏季,市宣传、文化部门都要精心策划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广场文化艺术节”,各单位、企业和群众文化团体组织的合唱队、舞蹈队轮番上演,将一台台精彩纷呈的节目奉献给观众。不仅如此,市上还两次邀请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栏目组,与普通观众面对面互动,演唱录制“爱国歌曲大家唱”节目;去年8月,又邀请央视《寻宝》栏目组录制了《寻宝——走进金昌》节目,一件唐三彩嘶鸣马和一件唐三彩歌乐骑驼被评为金昌市“最具文化价值的宝物”。今年盛夏,由国内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春雨工程边疆行”艺术团,也将来金昌义演。筑好碧梧巢,引来金凤凰。随着文化设施的健全和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金昌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必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红火。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在人们印象中,金昌市是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文物点252处,省级以上有13处。以马家窑文化、沙井文化和汉明长城、唐代圣容寺塔为代表的汉唐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并有祁连雪山、沙漠风光、骊靬传说、镍钴工业遗产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守着这些丰厚的文化“家底”,金昌市力争要借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东风,在文化建设上有更多新的突破,大的作为,如近年来打造的镍钴工业文化、循环经济文化、红色文化和骊靬文化四大文化名片。金昌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文化之都”“幸福之城”。
金昌市文化局局长何济国说,各级政府决心大,投资力度更大,规划符合金昌实际。最先承诺投资5.8亿元,中间又追加至8.85亿元,到目前已高达10.5亿元。
为了给这些大型文化设施“腾地方”,市上整体拆迁了位于市区中心繁华地带的原市委办公楼和市政协办公楼;永昌县和金川区政府办公楼也通过整体搬迁,把城市核心区域让位于“三馆”建设,处处遵循惠民,为民,以人为本的原则。
何济国说,创建示范区之初,金昌文化场馆基础较差,配套设施很不完善,譬如全市12个乡镇文化站中,有7个就不达标。为顺利完成创建任务,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金昌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金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等系列文件,又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挥部,由书记、市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并多次召开动员大会,明确了各创建单位部门的职责。初期已通过了部里验收。我们看到,《金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规划》中所描绘的未来金昌市文化民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关于对拟推荐表彰的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公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评选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172号)精神,经各级工商部...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