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报道:胡萝卜富了农家
本报记者 刘兴元
金秋时节,记者慕名来到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村。放眼望去,开阔的山谷间镶嵌着平展展的良田,一道清凌凌的河水哗哗流过,将田野映衬得青翠欲滴。
金川东村发挥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家家户户靠种植胡萝卜过上了好日子。
走进村子,只见田埂边、道路旁、购销站的院落里到处堆放着红丢丢、脆生生的胡萝卜,运销胡萝卜的车辆来回穿梭,热闹非凡。
在营销大户周英海的蔬菜恒温库前,挤满了前来出售胡萝卜的菜农。8台清洗机开足马力冲洗胡萝卜上的泥土,过秤的,打包的,装车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周英海告诉记者,自从立秋前后胡萝卜成熟上市以来,他每天都能收购外销胡萝卜70吨左右,主要销往重庆、成都、昆明等地,不到一个月就运销胡萝卜1600多吨。
正在交售胡萝卜的村民韩廷智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家的16亩耕地全种了胡萝卜,亩产4000公斤,亩收入达到6400元,总收入超过1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陆世明向记者介绍,金川东村的土壤含沙量适度,用泉水灌溉,加上无污染,种植的胡萝卜形状和品质极佳,市场销路好。村里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种植胡萝卜,增加收入。今年,全村胡萝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0亩,比上年增加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胡萝卜销路问题,陆世明带头成立了一家营销合作社,每年往省外运销本村和邻近乡镇的胡萝卜超过万吨。到目前,全村已发展胡萝卜营销组织4家、运销大户8家,菜农不再为“卖难”犯愁。
针对胡萝卜品种退化的问题,陆世明拿出自家的15亩耕地,又通过土地流转承包50亩进行胡萝卜新品种试验示范,已有20多个新品种得到推广,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今年虽然多次遭受强暴雨灾害,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总的情况还是不错,市场行情好,全村2000亩胡萝卜,平均亩产能达到4吨,总产可达8000多吨,收入接近1300万元,户均达到3万多元。”陆世明说。
如今,在依靠小小胡萝卜富裕起来的金川东村,70%的人家按照村里统一规划盖起了高标准的小康房,不少农户还购买了小轿车,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商品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金昌市西金干渠改扩建工程正加紧进行。该工程建成后,可每年向金川峡输水5000万立方米,满足永昌县西河、四坝两灌区7.1万亩耕地灌溉需要。本报记者 李小龙...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