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远去的乡村年 □吴钰梅

金昌日报 2021-02-07 08:41 大字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儿时,到乡下过年的情景,总是让人回味。

乡村的年,好像来得很早。一入腊月,人们就忙着做新衣,杀猪宰羊,置办各种年货,扫房,一直忙到年跟前。

腊月的乡村,空气中总是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那是刚刚杀了年猪或宰了年羊的人家炒肉的香味。猪是精心喂养了一年,膘肥体壮的大公猪。羊也是体格健壮的大羯羊。有肉可吃的第一天,主家总会炒一锅肉或做一锅肉面条犒劳家人和帮忙宰杀猪羊的左邻右舍。其余则留着过年时卤、炖、煮、包饺子、炒菜做饭用。

除了肉香味,村子里飘散着的还有比平日更浓郁的麦香和清油香。蒸花馍,炸油果、油棒、油花,烧锅盔……这些都是年味里的主角。因做得多(吃到春耕结束)、和面多、工序多,常常两三家人合做。做完你家的,做他家的。那场面异常热闹繁忙,从早到晚,甚至通宵达旦。厨房里。宽大的火炕上,发着大大小小几盆面。炕沿上并排放着两三张大案板。女人们有的跪在炕上揉面,有的站在炕沿前做花馍、搓油棒、挽油花……男人们在灶间烧火、蒸馍、把油锅、抬鏊子(一种吊着烤锅盔的锅)。整个厨房里,炉火熊熊,蒸汽腾腾,说笑声起伏。蒸馍、烧馍一熟,麦香味儿氤氲。油锅一开,胡麻油特有的香气缭缭绕绕。庄门外打闹的孩子们闻到香味,风风火火跑进来,顾不上烫嘴,吃一口这个,尝一口那个,一会儿就把肚子撑得圆圆的。小孩子吃饱了,玩累了,就睡着了。清早一醒来,发现自家的案板、筛子等各种家什里都堆了小山一样,黄灿灿、油汪汪、白生生,各种各样的年馍馍,心里美的连走路都一步三蹦儿。

窝窝饭,也是过年时的主食。年前,乡村里捣窝窝的场面空前盛大。农忙了一年的姑娘媳妇们借着过年帮亲朋或者邻里捣窝窝的机会凑在一起聊针线活、聊嫁妆、聊收成、聊生产队里放过的电影……开心地像聚会一样。她们几个人盘腿围坐在主家的火炕上,每人腿上放着一个筛子、簸箕或木制方盘,嘴里喧着谎,手里抓一把主人准备好的小面丁在掌心里一捣一转一划,一个个圆圆白白的小窝窝就吧嗒吧嗒滚到了面前的器具里。有时还听到她们唱歌,说笑话,讲故事。而手中的活儿却从不怠慢。说说笑笑间,白白胖胖的小窝窝就铺满了主家的大簸箕小筛子。有时,屋外下着雪或刮着呼呼的寒风,而屋内的气氛却热火朝天。捣完窝窝,大多到了后半夜,而她们仍意犹未尽。第二天晚上继续帮另一家人干同样的活,乐此不疲。年时,不管走到谁家,都能吃上一窝汤汤水水,热热乎乎的羊肉窝窝饭。

我家,因奶奶裁缝活儿做得好,爷爷毛笔字写得好,年味也比别人家浓了些。

奶奶有一台缝纫机,那是村里唯一一台缝纫机。常有人找奶奶做衣服。腊月里,更是如此。奶奶的缝纫机旁总摞着厚厚一摞花花绿绿的布料。为了不耽误乡亲过年穿新衣,奶奶总是加班加点裁剪缝制。晚上,很晚了,还听见缝纫机在“噔噔噔”响。有些心急的姑娘围在奶奶屋里帮忙锁扣眼、缝扣子、熨烫,直等到拿了衣服才离开。奶奶也乐在其中,一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

年跟前,爷爷也成了大忙人。总有远远近近的乡亲拿了梅红纸来请他写对联。天气晴朗,要写的对联多时,爷爷干脆把家里的大方桌搬到院子里,摆上笔墨纸砚,站在那里挥毫泼墨。写好的对联,小心翼翼用双手捧过去晾在书房的大炕上。不一会儿,炕上就红艳艳一片。有时,炕上晾不下了,就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微风一吹,那一条条对联就像鲜艳的红绸带,喜气洋洋荡漾在阳光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当各家各户的庄门、房门,甚至牛羊鸡狗的圈门、粮仓、面柜上都贴上红彤彤的对联时,年仿佛一下就被人们拽到了眼面前。

接下来,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孩子们磕头等待长辈发压岁钱,穿了新衣,走亲访友拜年,看秧歌,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村子像在欢腾。

正月初六或初八,村里的秧歌队到各家各户拜年。大队人马还未到时,就听到“咚——咚——呛呛呛——”的锣鼓声远远传来。孩子们在院门口张望了一遍又一遍。秧歌队进到谁家院子里,谁家就拿出烟酒、瓜籽糖果,端出茶水、年馍馍款待,人们相互道着“过年好!”。主人携了自家孩子和老人在舞动的龙和狮子身下钻来钻去,祈愿祛病辟邪,平安,长寿。爷爷奶奶为图吉祥如意,领着我闹完龙和狮子,还要留秧歌队唱一段小曲。一时,二胡声袅袅,二人传抑扬顿挫,院子里围了很多人,掌声阵阵,喝彩声一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昌乡村的年,就是这么红红火火,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充满着生活的热情。直到闹罢花灯,过罢燎疳节,人们喜乐的心才归于平常。

如此热闹喜庆的年,现今已渐渐远去,但它留在乡村年景大版图上浓墨重彩的印象,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依然存活于人们的记忆里,温暖而祥和。

新闻推荐

金昌所全力做好春运保通保畅工作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瞿义贤张永芳)春节将至,金昌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所提前部署,成立保畅领导小组,确保做好春...

金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昌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