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无小事,做好需要一辈子!” 记国家民政部“孺子牛奖”获得者潘秀玲

金昌日报 2019-11-29 15:2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玉龙实习记者 赵爱苹

“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就好。”记者来到潘秀玲的办公室时,她正忙着和同事处理工作。

过了一会儿,记者问她每天都这么忙碌吗?潘秀玲说:“民政工作无小事,关乎群众利益的事必须尽早办结。”

从街道干部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再到市民政局副局长,30年来,潘秀玲认真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民政干部的使命担当,获得国家民政部“孺子牛奖”,全国、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潘秀玲不变的初心、不懈的追求、不悔的坚守。

不改初心

2017年12月,金川区民政局接到市救助站通知,居民常某已从外地遣送回来,要求金川区接收。经核实,常某59岁,未婚,父母双亡,无兄弟姐妹,1998年5月被八冶建设集团公司除名后长期外出,公安机关查找不到本人将其户口注销,患有精神病到处流浪,被外地救助站遣送回原籍。

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任金川区民政局局长的潘秀玲说:“无论常某过去做过什么,现在的情况有多么不好,他始终是我们金川区的居民,这儿始终是他的家,如果我们不管就真的没人管了。”

于是,她东奔西走,先将常某安排进市人民医院治疗,又联系公安机关为他恢复了户籍,协调残联办理了残疾证,协调人社部门补缴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还为常某申请到了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受潘秀玲帮助过的儿童都亲切地称她为“潘妈妈”,她还是群众的知心大姐、贴心人。由她带头开展的“1元钱爱心党费”“先锋圆梦微心愿”“情暖花城·心系希望”慈善募捐、干部职工“爱心一日捐”等活动,帮助了很多困难户、重症患者、留守儿童以及病残家庭,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这些爱心活动也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居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从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每到冬天,低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总是潘秀玲格外牵挂的对象,他们的炕烧得热不热、穿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是她最关心的三件事。她带领民政局干部职工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底数,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及时发放过冬物资,确保困难群众能够温暖过冬、祥和过节。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潘秀玲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要有一颗爱心,心里装着群众。正因如此,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都要挤出时间到困难群众家里去“串串门”,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迫切需求。她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全区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脸起皮了,嘴起泡了,腿脚僵硬了,但她却说:“看到老百姓满意的笑脸,我感觉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转三版)

新闻推荐

关于举行《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的公告

为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金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