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廊:重重屏障锁风沙 本报记者 康艳

金昌日报 2018-12-24 08:50 大字

即便是冬日,树木只剩下疏朗的枝丫,走进位于市区北部的这片林子,你也会不由地感叹:在戈壁荒滩上居然能建起这么一片蔚为壮观的林木,真是伟大。

这片林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绿色长廊,始建于2000年。今年,她18岁了。美丽、挺拔,亭亭立于市区北部,如同一道绿色屏障,为城市抵御来自西北方向风沙的侵袭,笑迎来此游玩休闲的市民。

全民动员 戈壁荒滩披绿装

金昌市刚一成立,便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祖国的镍都。却因地处河西走廊中东段,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而长年饱受风沙之害,降水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地表植被极度匮乏,市民生存环境恶劣。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00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民动员,在市区北部建起一道绿色屏障抵御风沙。

据介绍,绿色长廊建设地的原始土壤主要是剖面为粗骨母质形成的灰棕漠土,发育微弱,土层厚薄不匀,腐殖质极少,通体干燥,肥力很低,多数地方表面有沙砾覆盖,局部地方沙漠化现象严重。在这种土壤上栽种树苗,难度可想而知。

知难而上。自该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全市上下一盘棋,始终坚持“市级政府投入为主、部门行业参与、全民义务植树”的方针,按照“宽林带、大网格、多树种、高标准”和“绿化、美化、香化、彩化”标准实施。因地制宜,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抗旱耐寒的适生树种,在荒漠区种植大片的沙生植物梭梭、毛条、沙枣等。每年都动员全市100多个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及驻金部队、武警官兵、市民群众约20万人次投工投劳参加义务植树劳动。18年来,共开挖植树沟900多公里,客换壤土100多万立方米,栽植各类苗木400多万株。绿色长廊已成为金昌市固定的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通过全体市民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市区东西北三面已形成了长达26公里的林草花复合生态体系,实现了绿色森林环抱市区的生态效果。对缓解城区的风沙危害,净化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科学营林 防护林里勇创新

市林业局业务科负责人介绍说:“利用城市生活污水、中水建设生态工程是绿色长廊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是缺水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有益探索。”

众所周知,金昌是全国110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如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达到生态良性循环?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用城市生活污水、中水浇灌苗木的成功做法。“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林草植被对污水的净化和降解功能,又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降低了管护成本,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能够成功地植树造林,树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在绿色长廊的建设过程中,市林业局始终重视科学营林,以科技保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为今后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筛选出了适合西北干旱地区栽植、适宜防护林造林和荒山荒滩造林的树种19种。

通过绿色长廊的建设,金昌市的林业工作者总结出了荒漠戈壁地区林带设置特点,即,树沟单沟客土、窄株距、宽行距栽植。这种设置可使林木的成活率达到91%,带内林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利用最低耗水量实现植被最大覆盖度的目标。

根据观测,目前,绿色长廊林网吸收二氧化硫率为82.8%,平衡阻滞降尘量为8.23吨/平方千米·月,降温幅度达15.5%,风速减弱幅度达40%,对金昌市区已产生了显著的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的作用。

精心抚育 造林成果得巩固

在金昌这片干旱地区造林,种得上、管得住、护得好、能存活是关键。为管护好来之不易的绿色长廊,金昌市成立了市区北部绿色长廊管理站(后更名为环城防护林管理站),在18年的时间里,管护人员不畏酷暑严寒,精心抚育,科学管护。

春季,管护人员补植补造、抚育幼林,密切观察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遇到技术问题,虚心向其他市州有经验的防治单位请教,尽力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损害;夏秋季,是绿色长廊的灌溉高峰期,也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段,管护人员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疏通水渠,保证在灌溉季节结束时,林木能够平均灌溉6次以上;冬季,管护人员不畏严寒,整理渠道、修剪林木、清理林内杂草、修理养护机井……

18年精心栽种、抚育、管护,绿色长廊里林木生长旺盛,野生动物日渐增多。目前,林区总面积已达2.5万亩,主体林带宽度在100—1000米之间,最宽处达2.1公里。昔日荒滩已变为一条绿色长龙,守护着镍都金昌的宁静与祥和。

新闻推荐

群 山 之 巅 ◇韩青霞

天空最后一颗星星隐没在晨色时,36行像山一样堆积的灰褐色矿石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金川集团公司通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提炼镍...

金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昌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