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从沙尘暴策源地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纪实

金昌日报 2018-12-21 10:41 大字

本报记者 赵建铭 马丰友 孙彩霞

曾经的金昌,也经历过那样的场景:黄尘蔽日,飞沙走石,大风裹挟沙尘,瞬间席卷大地……

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金昌人民用智慧、汗水和奉献,在茫茫戈壁上铸就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谱写了一曲曲播绿撒翠的雄伟乐章,实现了“治沙变色”、由“黄”到“绿”的精彩蝶变。

思变,守护生态保护“生命线”

金昌市地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线长达237公里,沙区面积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6.03%,是全国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水资源最匮乏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度时期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不科学、草原超载放牧、滥垦荒地、开采地下水等原因,致使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沙化速度加快,沙尘暴频发,生态环境呈明显恶化趋势。

1993年5月5日,一场突入其来的黑风暴席卷了金昌,天空漆黑、空气呛人、雷声沉闷、风声呼啸……

黑风暴是特强沙尘暴,能见度几乎为零。这次黑风暴持续到5月6日才结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风沙灾害,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造成85人死亡,影响范围达100万平方公里。整个河西走廊在4个小时之内损失牲畜12万头,37万公顷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绝收,学者特以“5·5特大黑色风暴”来命名。

由于灾害强度高、破坏力极大,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对“5·5特大黑风暴”作了详细的灾难成因调查,中国对沙尘暴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起步的,沙尘暴一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了公众视野。

频频出现的大范围风沙天气,对金昌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造成了极大危害,对公众的健康和出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肆虐的风沙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更激发了全市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热情。新世纪以来,金昌市历届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给予倾斜,着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从1994年的339.77万亩减少到2014年的174.99万亩,呈现出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绘图,开启防沙治沙征程

市境北部风沙区,地表植被极度匮乏,是全市沙尘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

2000年12月,市区北部绿色长廊工程开工建设。从2001年到2005年,经过不懈努力,全市人民硬是在这片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道绿色长廊。如今,这里鸟语花香,绿树葱茏,已成为集城郊生态公益林和园林景点为一体的绿色屏障,风沙对市区的侵蚀明显减弱。

北部荒漠的变迁,是金昌市加快防沙治沙、致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缩影。

上世纪90年代风沙危害严重时期,金昌市各级党委政府在风沙线前沿建立领导干部治沙造林绿化联系点50多处,持续带领干部职工治理沙患。 (转二版)

新闻推荐

金昌市加快推进通道物流产业发展

(实习记者李峰)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金昌市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市场建设、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快通道物流产业发展...

金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昌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