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养母手把手给儿喂饭44年

兰州晚报 2014-12-15 11:12 大字

养母马静珍和她的残疾儿子

兰州晚报讯(记者雒焕素文/图)“亲生父母抚养残疾孩子时,尚会有不耐烦、厌倦之心,更何况是养父母?但在我们金昌,真就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养母,她44年如一日,每天细致如微地照料着这个残疾儿子!”12月10日,金昌市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残疾儿遇到一位爱心母亲

今年71岁的马静珍,原籍上海。16年前,她从甘肃国营八一农场退休。七旬的马静珍虽然在大西北生活了大半辈子,但这位戴着眼镜的老母亲,穿着打扮依然保留着上海人的干净利索。尽管常年养育一名残疾儿子,但陈设简单的家里却是干净整洁。

1960年7月,马静珍来到八一农场工作,不久便和一块同来的上海知青喜结连理。但婚后不知什么原因,两人一直没有生育。为了了却自己做妈妈的心愿,马静珍和丈夫商量,决定抱养一个孩子。1970年6月,他们抱养了一个小男孩,但小孩5个月时,家人发现孩子子有点异常,于是抱去医院检查,先后有4家医院告诉了她同样的一个结果,孩子先天性大脑发育不良。听到这个消息后,马静珍潸然泪下,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劝夫妻两人放弃这个小孩。但是,当马静珍看到孩子那双明亮的眼睛和挥动着的稚嫩小手时,她的心颤抖了,她不顾周围邻居的劝阻和冷嘲热讽,鼓起勇气,下定决心要将孩子抚养长大。

44年如一日,每天手把手一口口喂饭

从此,马静珍在后来的44年里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每天给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喂饭、洗衣服、洗澡和处理大小便。1971年,马静珍调入甘肃国营八一农场东寨分场职工医院工作,当农场领导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允许她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回家照看瘫痪的儿子。在物质贫乏的那个年代,牛奶供应非常紧张,但不管刮风下雨,马静珍每天坚持为儿子买牛奶。由于儿子吃的很少,她只有每晚醒来3次给儿子喂牛奶,有时她的老家会寄来一些米粉,马静珍全部亲手一勺一勺喂给了儿子。

“为了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以前无论多远的地方播放电影,我都会背着他去看。由于工作紧张,我曾经试着把儿子送入托儿所,但托儿所管理人员均说无法照顾他,于是儿子一次次被送回了家。后来我托上海的亲戚为孩子购买了小收音机、儿童画册,每天坚持给儿子讲故事,想尽办法启发儿子的脑部发育。一次不经意间,我发现儿子爱琢磨收音机和录音机,于是,有一次趁丈夫出差在外,我偷偷给他购买了一台游戏机。”说起这些,马静珍脸上洋溢着母爱的光辉,丝毫看不到对生活的抱怨。

40多年过去,身体畸形、大脑发育不全的残疾儿在养母马静珍的精心照料下,每天像个孩子一样,享受着“妈妈”马静珍的亲手喂养,在“妈妈”的宠爱之下,他竟然成了一名游戏高手。

后来,马静珍的爱心终于得到了回报。1974年,马静珍再次抱养了一个小女孩,女儿蓉蓉天真活泼,40年过去,如今女儿蓉蓉大学毕业后,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幸福的小日子。

说起过去,慈祥的马静珍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给了我这么两个孩子。正因为有他们的依恋,让我坚强地走过了艰辛的岁月!感谢他们,让我做了一回完整的母亲!”

新闻推荐

兰州的优质学区房

“学区房”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传播。所谓的“学区房”也备受青睐。根据笔者对一些“学区房”进行比较之后得知,在同等的区位中“学区...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