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美丽乡村】金川区:美丽乡村展新姿

甘肃日报 2014-06-12 18:20 大字

【建设美丽乡村】金川区:美丽乡村展新姿

金川区:美丽乡村展新姿

本报记者 刘兴元

走进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集中居住区,只见一幢幢新农宅排列有序,青墙黛瓦,独具风格。

“以前的住房不仅窄小,而且人畜混居在一个院子,厕所也是旱厕,又脏又乱。现在好了,人畜分离,厕所也变成了水冲式卫生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忙完农活还能洗个热水澡。”村民郭永龙对新的生活环境赞不绝口。

记者看到,居住区的街面和巷道全部得到硬化,两侧栽植了垂柳和国槐。每个院落门前还修建了近20平方米的花池,各种花卉姹紫嫣红,香气袭人。

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李作枝向记者介绍,按照统一规划,目前全村已新建高标准农宅636套,95%的农户住进了新房。居住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农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古城村的变化是金川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金川区委、区政府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共同繁荣的新路子。

分类施策,美丽乡村各具特色

位于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村口的“文昌园”,是金昌市的首家农民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

这里原先是一个退化的老果园,曾规划砍去所有果树,平整后修建商贸用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双湾镇转变观念,决定留住这片林木,并利用原有的生态资源,将其改建成一处公园。同时,在公园周边的村社统一规划修建了155幢白墙红瓦的新农宅。如今,农民公园绿影婆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与新颖别致的农宅、铺青叠翠的农田相映成趣,尽显自然美、生态美。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乡则乡、宜城则城,是金川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过去房屋破旧、垃圾成堆。区、镇两级政府按照金昌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起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天庆花园”农民安居小区,建成48栋共1500套楼房,全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宁远堡镇中牌村地处金昌城郊,全村14个村民小组、1000多户人家,过去居住分散,农宅七零八落,破旧不堪,还占用大量耕地。近两年,村里按照“集中新建、进滩增地”的模式,在靠近金永高速公路的荒滩上建起了集中连片的住宅新区,建成高标准农宅1100套,水、电、路、绿化等全由政府配套建设,村里人全部搬进了新房。

中牌村党支部书记潘存玉说,荒滩上集中新建农宅,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村庄脏乱差的状况,还通过复垦旧宅基地新增耕地1600多亩,实为一举两得。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各种要素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生活。”金川区委书记常家有说。

近年来,金川区每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亿多元,用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至今,全区85%的农户住上了高标准新农宅或新楼房,27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柏油路和公交车,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所有农田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目标。对农村环境卫生实行统一管理,在村社设置了地埋式垃圾箱,每个行政村都有2至3名保洁员,在镇一级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建立了“户分离、组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产业支撑,活了经济富了农民

每天一大早,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村民张明光就要到日光温棚里采摘新鲜的辣椒、茄子,运到市区的农贸市场出售。

2012年,金川区采取政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农民通过土地入股、集约经营的方式,在新华村建起了105座大型日光温棚。张明光和儿子张军辉承包经营了4座大棚种植蔬菜,平均每座棚的年纯收入能达到2万元。

村委会主任赵宏学告诉记者,大棚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金川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大投入,培育发展富民多元产业,不仅让村庄美丽,更要让农民富裕。

双湾镇古城村结合村庄规划建设,有效整合农业开发、水利等方面的涉农资金,通过平田整地,集中连片建成了5000亩优质红辣椒、6000亩灰枣和1000亩优质葡萄基地,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宁远堡镇马家岸村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优势,为农民规划建设了“前店后院”式的新农宅,形成了“羊肉一条街”,有100多户农民经营“农家乐”羊肉馆,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位于双湾镇境内的金川区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占地面积1万亩,已建成5家养殖企业,目前饲养肉牛5000多头、肉羊1万多只、肉鸡8万多只,经济效益可观。

像这样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种植、养殖示范园和示范区,如今在金川区已经有6家,在辐射带动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增加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川区区长义战鹰介绍说,目前全区草食畜牧业和设施农业已形成较大规模,还培育形成了优质红辣椒、食葵、无公害蔬菜、小棚西瓜、鲜食玉米等一批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十星”闪耀,文明新风沐浴乡村

不仅村庄美、生活美,更要心灵美。金川区把农村精神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来抓,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

“一家农户只有得到致富星、法纪星、信用星、美德星、公益星、计生星、卫生星、科教星、文体星、生态星,经过群众评选公认才能获得‘十星级文明户\’荣誉。”双湾镇副镇长曾飞说,“评星的过程,其实就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过程。”

双湾镇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田多钱告诉记者,农户对评星的积极性很高,谁家的门头挂了“十星”就觉得荣耀、体面,星级低的感到羞愧、没面子。姑娘找对象,合伙搞投资,都要看对方门上的星星多不多。

“经过两年多的评星,我们村十星级农户已经达到127户,大部分农户达到了九星级、八星级标准。”田多钱说。

在陈家沟村二组村民王国福家的大门上端,“十星”闪烁,引人注目。老王一家不仅勤劳致富、诚信守法、乐于助人,还注重环境卫生,和邻居的关系也融洽,样样赶在了前头,去年被大家评选为“十星级文明户”。

“去年年初我到银行申请贷款,扩大舍饲养羊规模,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时,看到我家有十星牌匾,很快就发放了5万元贷款。到年底,家里养羊的纯收入超过2万元。”王国福兴奋地说。

金川区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创建为“十星级文明户”的农户,优先安排种植业、养殖业项目投资,优先给予贷款支持,优先评选各类先进,使农民在参与评星中既争荣誉、又得实惠。

据了解,目前全区1.53万农户中,已经有5400多户达到了八星级以上的创建标准。

近年来,区上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在所辖两镇建起了文化站和文化广场,2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并配备了各类文化设施和体育器材。各村社都自发成立了秧歌队、自乐班等,每到农闲时节和传统节日,村民们相聚一起,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不仅活跃了文化生活,还陶冶了思想情操,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如今的金川区农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乡风文明,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书香飘镍都 金昌市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掠影

书香飘镍都金昌市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掠影本报记者李满福4月12日下午,视障读者牛玉海和他的朋友,像往常一样,又来到离家不远的金昌市图书馆一楼盲人阅览室,通过语音导航软件一步步进入网页“...

金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昌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