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红色信仰

济南日报 2021-09-09 11:05 大字

□刘希云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一个人而来,她不是我的家人,却胜似家人,每年,我跟爱人都会去沂蒙大青山看望她。

她就是抗日女英烈辛锐。

1918年,辛锐出生在济南章丘刁镇二村一个名门望族,10岁那年,随时任山东省议员、济南商会会长的祖父辛铸九移居济南大明湖畔的辛公馆。辛锐能歌善舞,善绘画木刻,16岁就在济南举办了个人画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按照她家的条件可以选择去国外躲避战乱,但是她没有。1938年,20岁的她毅然跟随父亲,来到沂蒙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艰苦的抗战中。

她自告奋勇教军民识字、画画、唱歌,为部队绘制地图,设计《大众日报》创刊号报头,篆刻毛主席画像。集编导演于一身,带领姊妹剧团积极宣传抗日活动。第一次怀孕后,她怕耽误工作,打掉了孩子。第二次怀孕后,在大青山突围战中,为掩护战友,小腹部中弹,膝盖骨被打掉。她的爱人陈明在突围中壮烈牺牲。受伤后的辛锐,被火红峪村的老乡藏到了村西南边的鹁鸽棚洞养伤。

我称它为石头缝。它长不过2米,宽不过1米,最高处也不过60厘米,人蹲在里面腰都直不起来。十二月的大青山,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身怀有孕、身负重伤的辛锐,就蜷缩在这个石头缝里跟敌人抗争了16个昼夜,伤痛、饥饿、寒冷、孤独。每天,还要面对搜山的敌人,随时会有一柄刺刀伸进去,会有一颗手雷滚进去。但是辛锐没有退缩,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膝盖被打碎了,以后我要依靠拐杖生活了,不要紧,我还能拿起笔,会继续同敌人战斗。”

可辛锐的笔却永远地停留在了1941年12月17日。这一天,辛锐在火红峪村换药时,遭遇了搜山的敌人,她毅然从担架上滚下来,用手榴弹去掩护战友突围。敌人逼近时,她拉响手中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带着未出世的孩子一起,把年仅23岁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沂蒙大青山。

我所在的辛锐中学,就是以家乡这位女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把弘扬辛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毕生的责任和使命。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辛锐事迹编写成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读辛锐;创作成校歌,让孩子们唱辛锐;改编成诗歌,让孩子们诵辛锐。

为了让更多人切身感受辛锐精神,没有经过专业声乐训练,更没有接触过戏曲编导的我,带领着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孩子们排演了时长达两个小时的柳子戏《辛锐》,已在省市区进行了20多场演出,把辛锐事迹带给了千家万户。每次演到辛锐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那一刻,观众都含泪鼓掌致敬!辛锐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融进了孩子们的血脉。

2016年暑假,母亲病重弥留之际,我坚持跟孩子们排演《辛锐》,为的就是让演出能像一颗星火,点燃更多人的内心。当时,已经滴水不进的母亲躺在病床上,用空洞的双眼望着我,盼着我能陪在她身边,“娘,您一定要等我,演出结束我就好好陪你!”可这竟成了我一生的遗憾。对母亲的思念,化作我不断传承的力量,我进社区、机关、学校、镇街宣讲辛锐,即使在发烧39℃的状况下,我毅然拔下吊针,走上宣讲台,为的就是把辛锐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辛锐展览馆开馆之际,我和爱人主动申请做了展览馆的志愿讲解员,女儿也放下生意参加了招考,光荣地成为一名辛锐展览馆的讲解员。“等到爸妈讲不动的时候,我会继续讲下去。”每次听到女儿这样说,我都无比欣慰,红色精神已经渗透到她的血脉。

学辛锐,成为章丘红色教育主题,辛锐精神在济南、山东乃至全国各地广泛传播。

如今,我四周岁的外孙女也学着讲辛锐。今年“五一”,去大青山看望辛锐时,我们带着外孙女,用了四天时间,行程800多公里,走访了14个与辛锐有关的红色教育基地。“姥姥,你把辛锐姑姑会的都教给我,我就能像辛锐姑姑那样做好多事。”辛锐精神已经在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根,成为她人生中第一粒红色扣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长征路上,我们会继续弘扬辛锐精神,为传承炽热滚烫的红色基因贡献我们一家的力量。

新闻推荐

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贷款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8月26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向章丘区投放全辖首笔旅游扶贫中长期贷款1亿元,支持山东省“十四五”重点项目章丘明水...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