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世家,“守艺”五代 家门口建起博物馆,只为传承铁匠文化

农村大众报 2021-05-26 14:05 大字

孙廷保(右一)正在打菜刀。“这是红船,这是步枪,这是延安塔,都是用铁打的。从研究开打到现在用了不少时间,是我给党的献礼。”5月14日,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十九郎村孙铁匠铺,孙廷保看着桌上快要完工的几件铁艺制品说。

今年74岁的孙廷保,是孙铁匠铺的第四代传承人。从12岁开始拉风箱,跟着父亲孙殿芳打铁到处漂泊。“我们家五辈祖传打铁,我的父亲、爷爷、老爷爷都是铁匠。战争时期,我父亲和大爷还给党做过枪,算是革命铁匠之家。”孙廷保说。

打铁60年,孙廷保的绝活儿是打造锋利无比的菜刀。手起刀落之间,菜刀把筷子粗细的铁条砍成一截一截。“我们家各种铁具都打,我最拿手的是夹钢刀,不软不硬、不崩不歪。”说话间,孙廷保又拿出一根钢筋,一刀刀砍下去,钢筋上被砍出一个个豁口。

“夹钢刀就是两块铁之间夹一块钢一起锻打,这样打造出的刃具既有钢的硬度,也保持了铁的韧性。”孙廷保说,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从熟铁到最终成型,要经过熟铁打成毛坯、开凿夹钢、熟火、开片、粗开刃、淬火、水磨刃、上把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分工。

孙廷保的老伴儿郗秀芬今年73岁,已打铁48年。在章丘铁匠中,她是为数不多且年龄最大的女铁匠。每天一大早,老两口早早来到铁匠铺,叮当声一响就是十多个小时。“因为是手工打造,我这铺子也就三四个人,一天也就打三四把刀。”孙廷保说。

长年打铁,孙廷保的手上全是厚厚的老茧,而且现在走路都直不起腰。“这是个辛苦活,没多少年轻人愿意干。”孙廷保说,尽管女儿孙淑芹接过这门手艺成了第五代传人,但对铁匠的传承,他有更多的想法。

对孙廷保来说,打铁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他思考的是如何传承、传播。“老一辈打铁人,火候的把握、材料的厚度,包括每个环节的工序,都是靠眼睛看、上手摸,一点点积累经验。我想写一本打铁的书,不过我文化不行,现在还在一点点整理。”孙廷保说,“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断了传承挺可惜的。我不收费,就希望让这门手艺能传下去。”

“这是我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我们当孩子的也在努力帮他完成。”孙淑芹说,原本铁匠铺是设在家中,前几年搬到村外开起了现在的孙铁匠铺,还注册了“孙廷保菜刀”商标,在院里盖了一间“章丘铁匠博物馆”。

博物馆里边摆放着传统打铁器具,墙上挂着关于铁匠的历史知识展板和手工锻打铁锅的十多道工序,展示柜里还陈列着不少有着百年历史的铁制品老物件。门口的风箱和手推车都是祖辈用过的物件,没事的时候孙廷保经常坐在一旁。

“建这个铁匠博物馆,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咱章丘的铁匠文化。”孙淑芹说,院里还做了一处打铁体验区,跟一些周边学校建立了联系,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过来参观、体验。每当孩子来体验,孙廷保总会停下手上的活亲手指导。看着孩子们手拿小铁锤打锅,他在一旁乐呵呵地笑着。

新闻推荐

人在景中走 如在画中游党建引领绘制“出彩官庄”新画卷

官庄街道天尊院村近年来,章丘区官庄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从村庄清洁、城镇管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方面着手,深...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