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村”三德范

农村大众报 2021-04-21 13:47 大字

▲三德范村芯子表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这个村的文化名片。◤三德范村独有的文字:“一山一树一芯子”。▲赵忠新,人称“葫芦赵”,三德范村葫芦艺草堂主人,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葫芦烙画,即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的谋生手段。▲2021年正月,三德范村民俗表演舞龙灯。编者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山东大地有很多古村落,各自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这些年,各地注重保护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鲁乡土文化现象,值得记录。为此,本报特辟“看见乡愁”专栏,不定期以图文方式讲述齐鲁村落故事,寻找传统文化基因。

走进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三德范村,会发现沿街墙壁上常出现一个字典里没有的字,村民们会告诉你这个字念“一山一树一芯子”。

“一山”是指村西南方锦屏山。此山松柏蓊翠,古木苍郁。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章丘全真道人韩阳成来此山修炼,白天下山化缘,夜晚栖息山洞,历经28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两大建筑群,锦屏山因此被赋予了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而声名远扬。三德范村落的形成,与锦屏山密不可分。2000多年前,齐桓公在锦屏山下设立兵寨,在今三德范地盘内设军需后勤,每日三次向兵寨推送三餐,久之,村落得名“三推饭庄”。据此推算,三德范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村名变更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女子姜氏嫁给村里张家,新婚不久新郎即被充军,公爹张老汉早年丧妻,身体多病,姜氏不得不担起全家生活重担。她每日种田砍柴洗衣,挖药给公爹治病,自己吃糠咽菜,省出米面让公爹吃好一点。冬季寒冷天气时,姜氏会先去老人房间用身体暖好被窝,再让公爹回屋睡觉。丈夫一去不归,村里传出姜氏的风言风语,姜氏满腹冤屈无处诉说,跳崖自尽。正在出游锦屏山的碧霞元君老奶被姜氏的勤劳贤惠所感动,施展仙法用白云托住姜氏回到村里,又赐刻有“三从四德之楷范”七个大字的石碑一方,立在张家门前,洗刷了姜氏之冤,也成就了崇德向善的村风。年湮世远,石碑已毁,据记载,清咸丰年间,村民志传礼德村风,将“三从四德之楷范”简化,改村名“三推饭”为“三德范”,沿用至今。

“一树”则指锦屏山上老君堂院内的古银杏和万丈柏,是锦屏山镇山之宝。古银杏树龄500年以上,笔直端庄,冠似华盖,需几人合抱;万丈柏树龄千年,树势挺拔苍劲,枝叶繁茂,蔚为壮观。据说古柏和银杏两棵大树,是玉皇大帝派到锦屏山服侍老君的金童玉女,日久天长,两人产生了爱恋之情,但在威严的老君面前又不敢谈情说爱、你婚我嫁,于是金童投身于万丈柏,玉女投身于银杏树,千百年来二人生死相依,操守贞节,银杏树至今未结果。

“一芯子”则是三德范村最引以为豪的以“芯子”为代表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芯子”据传始于康乾盛世,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是几名壮劳力抬杆,抬杆上有演员(大多为六七岁小童)表演,因其表演造型酷似蜡台上的灯芯而得名。每年从正月初二三开始,芯子、秧歌、龙灯,舞狮、舞扇等剧目,会在本村、邻村不断地轮番表演。元宵节这天,村里会响起21响大炮,几十上百支演出队伍,会从各个弄堂街巷奔涌而出,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到了晚上,龙灯表演开始,“二龙戏珠”“九龙翻身”“单龙盘柱”等等,五颜六色的龙灯接连不断,动作如行云流水,场面极其壮观。

三德范村不仅有传统民俗表演,而且传承有石刻、工匠、葫芦刻艺、武术、织艺等众多民俗文化项目,涉及多行多业,是有名的非遗大村。

新闻推荐

快来讲述“我的医保故事”吧 征文获奖作品不但奖金丰厚,还结集出书呢

本报4月15日讯(记者支倩倩)医疗保障工作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打造好“阳光医保、暖...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