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黑山羊、建起光伏发电站……贫困户有了固定分红吃穿“两不愁”部大娘三拒“养老钱”

济南时报 2020-10-29 13:49 大字

石匣村的扶贫项目黑山羊扫码看视频

秋高气爽,大雁南飞。10月19日,采访小组一行三人,来到章丘区垛庄镇石匣村。在村支书部德尧的引导下,记者们来到部静英大娘家。

众人端坐,就着一壶热茶,部大娘打开了话匣子。部大娘今年73岁,跟老伴靠种些小麦、核桃为生,前些年,如果不是两个儿子的“养老钱”,连吃饭都成问题,老两口认为给孩子添了麻烦,却无可奈何。

2015年,垛庄镇开始大力发展“无刺花椒”,部大娘和老伴趁着身子骨还硬朗,起早贪黑,种下了100多棵花椒树,成熟时干货足足有200多斤,纯收入9000多元。

因为有了收入,当年国庆节,两儿子像往常一样送上“养老钱”,却被老两口硬生生地塞了回去。

不过,为了种花椒,老两口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关节炎加重,镇医院的家庭医生和两个儿子,都建议他们到大型医院看看。“俺身子骨好着哩,还能再干几年,没事。”过惯了紧日子的部大娘,哪能舍得花这些“冤枉钱”。

2018年,来自区人民医院的新任第一书记宋戈走马上任,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像部大娘这样有慢性病的村民不在少数,当即联系院领导,组织了下乡义务巡诊。当年中秋,儿子把两位老人接到城里,准备带着他们看病,还准备了1000元的红包。“看啥病,俺跟专家有电话,医院去不着,这钱也用不着。”部大娘说。

两次拒绝“养老钱”,老两口觉得生活顺风顺水,只是还有一件心头事未了结,那就是家中漏风漏雨的土坯房。修缮新房的事,打十多年前一家人就开始商量,无奈生活拮据被搁置。2018年,全村开始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工作,部大娘的茅草屋、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经过镇政府工作人员测算,前前后后花费了4万多元,除去国家补贴的2.6万元,剩下的钱,还需自己垫付。这次,兄弟俩没跟父母商量,直接带着现金找到村“两委”,可去了才知道,这笔钱父母早已凑齐。

原来,这两年,为了拓宽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渠道,镇政府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村支书部德尧自告奋勇,在山上养起了300多头黑山羊,每年出栏100多头,村南山坡上还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每年集体收入有七八万元,贫困户还有固定分红。部大娘一家每年分红600元,再加上地里的花椒树,两项收入让老两口吃穿不用愁,生活有保障,这下兄弟俩彻底放了心。有了扶贫产业,如今石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7人,已实现全部脱贫。

“没想到,俺们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自力更生’,多亏党的政策好,俺日子越过越红火。”部大娘说。(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时晔然 张宪政)

●总编手记

复盘再现精彩 前景路在何方

新闻要反映现实生活,抓典型才知全局,讲故事才能吸睛。以这篇稿子为例,文字记者前期对该村有大体了解,想采写“贫困户养黑山羊增收致富”的新闻稿。然而实地采访得知,这里的贫困户大多因病失能、因“老”致贫,搞养殖需要体力和精力,显然不切实际。在入户采访时才发现,原来贫困户大都像部静英大娘一样,在各级资金扶持下,收入兜底才有了基本保障。这篇《部大娘三拒“养老钱”》,在娓娓道来的同时,侧面反映出山村脱贫致富的艰辛和压力,彰显了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责任担当和务实作风。

精准脱贫,是2020年决胜攻坚的“硬核指标”。章丘区垛庄镇石匣村,是个纯山村,人多地薄,农作物收成不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一些特殊群体和家庭难以脱贫。项目带动产业,项目好才能产业兴。近几年,村干部带头、能人领办,有了一些适合山区发展的产业,为“攻坚”赋能,村集体有了一定经济实力,加上第一书记助推和扶贫资金的到位,使得所有贫困户很快脱贫了。这是值得肯定的。

未来已来,“脱贫”之后是“振兴”。在谈到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培育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时,包括镇村干部在内,还思路不清,语焉不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路径,这是更加艰巨的“攻坚”,需要加快谋划和探索。形势逼人,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鲁中分社副总编辑张全宝)

新闻推荐

济泰高速公路通车济潍高速公路工程启动凌文孙述涛出席活动

本报10月27日讯(记者赵云龙张茜)今天上午,济南至泰安高速公路通车活动及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动员暨启动活动先后...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