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引育用”聚人才助振兴 区科协探索“小院+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章丘晨报 2020-09-10 08:05 大字

乡村振兴,出路是科技,活力在创新;科技创新,实用是根本,人才是关键。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下好人才振兴“这盘棋”。“人才新政25条”、“回乡创业22条”、《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条又一条引才聚才的政策,吸引多种多型乡村人才服务农村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以“聚人才、助振兴”为目标,以“引、育、用”为手段的“科技小院”应运而生。

实验基地扎根在田间地头,专家教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直接解决增产增收中的技术问题,科技与产业锁紧,输血与造血结合……建在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上的“科技小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活力。

“定制型”引人才让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

很长一段时间内,知识不足、信息和资源缺乏、服务支撑不够、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科技进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难题。

如何破题?区科协积极探索实施“科技落地、产业兴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如何让科技落地,助力乡村振兴”这一课题,深入外地县市区、章丘区有关镇街科协、农技协、农村龙头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调研,2019年9月20日,章丘首个“科技小院”在龙山街道树莓基地成立。

自此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区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相继建立起7个“科技小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举办农业专家进小院专题报告21场次,培训农技协负责人、科普带头人700人次……在这里,农业科技人才不仅实现了“召之即来”,更加实现了“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当下正值兰花培植的关键时期,记者在盛苑花卉组培中心的大棚内见到了蔡胜利。作为该组培中心的主要负责人,蔡胜利是我区“科技小院”首批确定的服务对象之一。毕业于湖北大学生命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蔡胜利,有多年的花卉研发种植经验,来到章丘后,他针对盛苑花卉兰花产业多年遗留的研发创新能力差、产销不对路等问题,带领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快速淘汰一批没有市场价值的品种,引进更新了一些市场受欢迎的品种,攻克了温度、水质等难关,成功推进了兰花克隆技术落地,迅速使品种更新换代,并逐步形成规模。

组培室从500平方升级为1400平方,生产规模从全年不到10万株到年产各类兰花种苗100多万株,盛苑花卉的兰花产业步入一个快车道,形成了一个集组培、生产、育种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成为带富周边村庄的科技创新基地。

正是因为与产业紧密结合,“科技小院”引进的专业人才,才得以真正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有越来越多像蔡胜利一样的能够与农业产业精准对接的人才入驻“科技小园”。区科协继续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精准定位才智需求,指导各“科技小院”有侧重引进人才。

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11名高层次人才,深入生产一线贴近实际开展生产调查、抓准生产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同时通过技术集成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小院为圆心向外快速传播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这样的小院,已逐渐成为我区柔性引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零距离”育人才布局在田间的助农课堂

8月19日,一支由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王凤德带领的7人团队来到了位于白云湖街道的张家林科技小院开展科研工作。自2019年以来,他们已经多次来到这里,在“科技小院”里生活、学习、工作,融入农民群众之中,随时跟农民进行交流。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场独特的成长经历,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另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这次我们主要任务是进行35个晚熟甘蓝种质资源的定植,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将相继完成其余150余个中早熟甘蓝种质资源的定植。高效率的学习实践,将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独立科研、适应市场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王凤德告诉记者,学生们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同时,也会积极做展示、做培训,跟当地群众一起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与之合作的济南清绣园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绍迎告诉记者:“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在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与省农科院形成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将农科院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群众的种植需求相结合,释放出最大的潜能,逐渐形成了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的农业生产链条。”

这个小院落俨然成为一个“田间课堂”,大学生的理论实践课堂,农民的技术学习课堂,企业的跨越发展课堂。

作为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小院”正在为章丘的乡村振兴提供着更多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高层次人才。

“扎下根”用人才建立助农长效机制

在章丘流传着一句话:科技小院让专家成了农民,让农民成了专家。

走进龙山街道树莓基地,几名村民正忙碌着:“说俺们农民也是专家,那可一点也没胡诌,因为俺们总和高手打交道啊!”在前期对接的基础上,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树莓专家张清华和中国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经济林协会树莓蓝莓协会常务副会长董凤祥,两位专家到龙山树莓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专家讲得精,村民们听得细……自龙山街道树莓基地“科技小院”建立以来,来自中国林业科学院、山东省林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所的专家“挽起裤腿下田”的技术指导几乎成了常态。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专家在“科技小院”扎下了根,农民也都知道有难题可以去“科技小院”寻求帮助。

为帮助这些“扎下根”的人才“结硕果”,今年以来,区科协积极完善长效机制,为各类专家人才发挥作用、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设置专职领导联系“科技小院”,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确保了有困难能够迅速得到解决;采取“七有”(有水、有电、有网、有空调、有浴房、有厨房、有办公场所)保障措施,解决科技人员吃住行等生活所需的物质需求,让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建立激励关怀机制,定期走访调研,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奖励,积极宣传科技兴农成果,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原则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利用科技小院、村委会、文化广场等不同地点采用面对面讲课、田间观摩、科技长廊、科技胡同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筑牢基层农业生产基石……“科技小院”必将以更加适合章丘农业发展需求的模式生根壮大。

说到未来,区科协主席董宽告诉记者,科技小院的切口可以小,但是着眼点绝对不能小。一年来,区科协围绕科普园地、人才阵地、示范基地“三地”建设,探索出了最贴近章丘实际的聚专家人才、助乡村振兴“科技小院”样板。下一步,也要积极探索“科技小院”2.0版本,不仅仅满足于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在带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更具科技含量、更有底气。

(全媒记者)

新闻推荐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新时报记者江丹前不久,作家马伯庸在济南参加活动时提到了宋代曾任齐州知州的曾巩,引发了很多济南读者的兴趣。众...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