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宁家埠街道“三联机制”打造壮大村集体经济“升级版”

济南日报 2020-08-27 11:28 大字

宁家埠街道马南村的种植大棚

近年来,宁家埠街道在村清产核资的基础,坚持“家产”不能少、收入不能减的原则,大力实施“三联机制”,通过让村干部“动起来”、村级资源“活起来”,实现村集体收入“多起来”。2020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较去年增加45万元,同比增长15%左右。

组织“联和”,头雁领航。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把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村党组织星级考核和奖励机制,推进工作主动性。创新“支部+合作社”、“支部+家庭农场”、“支部+企业”党建富民新模式,目前街道共有23个家庭农场、36个农业合作社。在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合作社负责人,积极鼓励村干部参股入股,积极挖掘本村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大葱加工、大棚种植、瓜果采摘等产业,大桑树村、闫码村相继成立鑫豪农业合作社、禾力农业合作社,马北村、马东村成立玉园家庭农场、凤英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王推村、徐家村与帝豪农业园达成大葱产业种植及销售协议,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实现抱团发展,形成支部领路、支部(企业)领航、群众领先的发展新格局。

村村“联姻”,产业集聚。近年来,街道依托潘王路设施农业隆起带项目建设,在大桑树村、马南村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冬暖温室大棚26个,实现草莓、西红柿、甜瓜等果蔬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同时,周边帝豪、长广、禾第等现代农业园区改造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结合街道村庄规模优化调整,利用大桑树蔬菜种植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马西、马北等村投资100万元建成4个农业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余人;宁一、刘家道、郭码、时码、徐家等村投资250万元,建设10个农业大棚,项目建成后,通过种植西红柿、草莓等,发展绿色果蔬种植、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同时,不断规范大桑、宁三、徐家村大葱销售市场,以品牌统一化、包装规范化、产地集中化为目标,进一步打响了“章丘大葱、宁埠产地”的品牌效应。

资源“联动”,优劣互补。通过盘活存量,提高资产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推进街道资源资产有度开发、有序利用、有偿使用,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处置不规范合同102份,收回各类款项129.19万元,通过深入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把村级资产有效整合,实现村级资产快速增值。同时,立足街道资源优势,以大桑大葱市场为依托,王推村主动对接大葱深加工与储存产业挂钩,村闲置3间厂房用于大葱产业深加工车间,村可实现年增收10万元左右;依托向高村铜铝铸造厂的产业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13家配套加工企业。通过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千方百计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找准路子,宁家埠街道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宁家埠街道将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多种形式,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做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时晔然通讯员孙德升)

新闻推荐

章丘区教体局特邀高校“导师团”授课

本报讯(记者赵冰通讯员李念)近日,章丘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素养培训班在章丘区青少年科技艺术活动中心(章丘区青少年宫)举...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