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认知功能 守护生命尊严全国首个认知功能筛查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济南日报 2020-08-20 11:23 大字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8月14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认知功能的认识,推动认知功能下降状态的早辨别、早干预,提升全民健康幸福感,“关注认知功能,守护生命尊严”全国首个认知功能筛查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将在全国超过30个省份的连锁药店内配备专业人员和认知功能检测量表,开展全民认知功能免费科普行动、免费认知功能测量服务,推进全民正确认识“认知功能”。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常映明说:“本次公益活动旨在帮助公众正确认识认知功能、了解自身的认知功能状况,同时也构建起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让老百姓知道认知功能的概念,不害怕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提前干预认知功能下降,共同守护生命的尊严。”

关注“认知功能”让爱不再走失

“八旬老人迷路,民警多方寻找老人住处送其回家。”

“紧急扩散!一位75岁老人走失4天,至今未归。”

“92岁老人走失,家人‘朋友圈’寻人”……

每当人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时,心中难免伤痛。对于有认知障碍疾病患者的家庭来说,老人不再走失、不再“闹事”是这个家庭最大、最美好的愿望。

今年3月,章丘区刘先生的父亲在走失两天后,借助公安民警的帮助,老人被找到。刘先生说,他父亲非常健忘,为了预防父亲走失,他特意买了能定位的手表,结果一查,老人居然从位于济南东部的章丘区横跨了市区,到了槐荫区的西南部。因为父亲健忘,头脑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没法有效电话沟通,幸好民警及时救助。

呵护生命尊严亟待社会关注

认知功能障碍又称认知症、失智症,是以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功能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智力下降,并且伴有人格改变等。随着认知功能损害的逐渐加重,会导致患者失能并完全依赖他人24小时照护,最后患者会因为全身系统性受损而死于各种并发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群体也日趋庞大。2019年8月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The Lancet Neurology》发布论述中国痴呆现状的文章,文中数据显示,据推算,中国目前有总计5000多万痴呆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其中,老年性痴呆患者已超过1000万人,他们容易走失、不知道如何洗漱、认不得家人,甚至是性格暴戾、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完全失去了生而为人的尊严,他们的家庭也在照护负担和经济压力的双重打击之下深陷绝望之中。

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5月9日被命名为全国“无走失日”。这是一项关爱走失老人的公益倡导活动,旨在普及提高安全防走失意识,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关注易走失人群,为家庭幸福多一重守护。据2018互联网寻人大数据显示,全年12941例走失老人案例中,因病走失老人11147人(占走失老人的86.14%),其中有7246位老人因阿尔茨海默病走失(占因病走失老人的65%)。由此可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人走失的重要原因,而认知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显著的症状之一。今年4月份,济南两天内有3名老人相继走失,所幸均被民间公益救援队找回。近一年来,济南新青年救援队粗略统计,他们寻找过20多位走失老人,老人多数有程度轻重不一的认知功能障碍。

据了解,济南市每月都有认知功能障碍老人走失,这是因为他们的记忆力和定向力出现了问题,表现为:外出找不到住所,叫不出亲人的名字,甚至忘记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我国对于失能者的社会照护资源捉襟见肘,社会照护机构存在巨大的缺口,专业照护人员短缺,并且已有的照护服务大多价格高昂,照护压力正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现在的市场需求是一两千万,去年(供给)仅有三百万,存在庞大的缺口、硬短板,需要源源不断的(照护)人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表示,专业照护人员供给不足是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认知功能障碍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以阿尔茨海默病的年总花费为例,《柳叶刀-神经病学》发布文章显示,2015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年总治疗花费达167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7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7%,高于全球平均经济负担水平。

然而,认知功能障碍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并没有引起普遍关注,关于认知功能相关知识的普及也远远不足,甚至有超过四成的患者家属认为认知功能下降是老人自然衰老的过程。因此,推进认知功能的知识普及、预警认知功能下降是当下社会亟需的疾病防控手段。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构筑“认知功能”第一道防线

人的大脑通过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判断等功能来认识、理解、分析客观事物,这些大脑的高级功能被称为“认知功能”。与脑部外伤、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相比,另一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起病更为隐秘,表现为持续、缓慢地认知功能下降,并且这种类型占整个原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绝大多数。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指出,想要预防、治疗这类起病隐秘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发现预警指标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患者已知而医生未知阶段’得到诊断与治疗,将会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痛苦,甚至可能得到治愈。”

近年来,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发现,这种“患者已知而医生未知阶段”真实存在——人类在各项生活能力均未受到影响时就能够主观感知到认知功能下降,并且这种自我感知阶段可能成为预测“痴呆”的客观指标。这意味着,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时间窗口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被提前至早期认知功能下降阶段。目前认知功能下降阶段被称为主观认知功能下降,属于疾病的临床前期。

然而,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总被人们误认为是正常衰老,这导致许多潜在人群失去了提早干预的机会,漠视让疾病进程难以控制。“许多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中度或重度痴呆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华认为,大脑内的神经元受损、凋亡后难以逆转,会给后续生活带来负担。

“认知功能下降不容易被察觉。易迷路、学习使用某些日常工具或家用电器(遥控器、微波炉等)有困难、记不清当前的月份、忘记和家人约好的聚会等、自己放置的东西经常找不到、总是提相同的问题、一句话重复多遍等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行政副主任郭起浩表示,及时发现认知功能下降并采取规范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是防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向公众普及认知功能知识,让公众正确认识、警惕认知功能下降是防控的第一步。认知功能状况的筛查也将成为预警‘社会痴呆危机’的关口。”

常映明说:“认知功能下降在还没有影响到人的生活、工作时,更像是一种大脑的亚健康状态。为了将‘提前干预疾病’的种子深深种在大家的心中,让中国老百姓能有‘脑健康管理’的概念,我们希望通过公益筛查的方式让公众关注到自身认知功能的状态,实现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在整个公益筛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希望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周边药店积极参与进来,还希望更多的认知功能筛查企业、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大家对于认知功能下降的认识。我们也在此呼吁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积极认识自己和家人的认知功能现状,防患于未然。”

扮演“吹哨人”角色打通生命健康“最后一公里”

为了真正快速、有效覆盖全国范围,“关注认知功能,守护生命尊严”认知功能筛查公益活动将充分发挥基层药店的“吹哨人”角色。公益活动的第一步是在全国超过30个省份免费开放认知功能科普与检测服务,未来将扩展至全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届时,公众可就近到相关药店进行免费检测。

参与活动的药店将开设认知功能专区,配备专业人员和自测量表,帮助公众了解自身认知功能的状态并科普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筛查认知功能下降和专业的药事服务,提升社区人群对认知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下一步专业医生诊断提供依据,成为构筑相关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常映明认为,药店是最基础的药学服务单位。相较于医疗机构而言,药店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便利性强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药店成为病情“哨点”,药店已经发挥出了防控疾病的基层价值。此次公益活动也将立足于全国各地的药店,让这些“哨点”吹响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控号角。

据悉,本次参与公益活动的药店有:漱玉平民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海王星辰健康药房、高济健民大药店等共一千余家。届时公众可自行前往,进行免费筛查。

据介绍,未来公益活动也希望社区门诊、社区活动中心等各个社会基层主体共同参与推动认知功能下降概念普及和筛查。公益活动还将联合医疗机构以及药物研发企业构筑起检测、早筛后的精准治疗防线,为检测后需要进一步诊疗的患者提供更符合实际的改善认知功能解决方案、药物解决方案等,帮助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高原)

新闻推荐

中考第二批次录取放榜 95%以上考生被心仪高中录取开往高中的“末班车”还剩1355个空位

关注17所学校统招分数线超过450分省实验中学464分济南西城实验中学454分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450分山东师范大...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