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瓜、养黑猪建民宿、做文创 新一代“留守青年”梦圆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两年来,济南市章丘区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和各类人才下乡。不同于其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在章丘农村一大批青年人才已成长起来,在这片沃土上满怀激情地耕耘着自己的“乡村梦”。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近日,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洞青创咖啡厅里气氛火热,一群年轻人正碰撞着“金点子”。他们都是怀揣“乡村梦”的创业青年,有的扑在田间地头种地瓜、养黑猪、搞都市农业,有的扎根农村建民宿、搞电商、做文创。他们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因同样的梦想走到一起,他们憧憬的正是未来美丽乡村的图景。
培沃土,吸引人才扎根
2017年上半年,怀揣民宿项目方案的孙同山来到了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彼时,他为了项目落地,已经寻觅了一年时间。石子口村终于让他眼前一亮,用他的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见到孙同山,文祖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锋也是一样兴奋。项目、人才以及理念都是地方发展需要的,也是他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双方一拍即合,项目迅速落地。不到3年时间,石子口村大变样。12个年久失修的老院子摇身变成了时尚的民宿四合院。去年项目运营第一年,游客量就达到了五六万人次,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
近年来,章丘区人才新政频频出台,将外来人才到章创业、在外人才回章创业、在章人才回乡创业、在乡人才本土创业一并纳入创业扶持对象,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薯立方团队的成长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文祖街道利用六村联合投资28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吸引薯立方负责人宋章峰来文祖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集红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综合体项目。如今,公司30名高学历年轻人扎根文祖,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每年为13个贫困村发放收益21.6万元。
孙同山、宋章峰都不是章丘人,如今章丘却成了他们的“家”。两年来,章丘区人才项目实现投资1.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880个,壮大村集体收入9000多万元,帮扶近30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动农民增收过亿元。
建载体,创新人才成长空间
与孙同山、宋章峰不同,穆峰是土生土长的章丘人,浓浓的乡土情结牵引着在外闯荡的他回乡创业。而促使他把乡土情结做成产业的是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弭学峰。“把特色产品做成产业,最初的想法就是弭书记提出来的。”在一次次碰撞中,穆峰深受感召,以龙山豆腐为起点,“龙山味道”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两年多时间“龙山味道”已涵盖300多种产品,年产值5000万元。
90后宋晨晨毅然放弃北京工作回到了家乡,发展现代农业,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为附近100余户菜农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
近年来,章丘区用事业留才,围绕重点产业,组织百家经营主体、百个美丽乡村策划包装,促使镇街打造特色农业产业、每年新增10人左右创业人才,让优秀人才创业有前景、出彩有机会。
与此同时,创新方式“育”人才,组织实施创业人才培育、急需人才专项培养等6项人才培育工程,建设基地育人才,先后建成1家省级、3家市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和3家区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培养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劳动力6400人,在编农技人员脱产培训1000余人次。
搭平台,让资源“活”起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章丘,成为有志于乡村振兴的新一代“留守青年”。作为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王元虎的公司已经从夫妻俩扩张到50多人。去年,他带头成立绿涧农业合作社,吸纳了121位年轻人,已带动多位青年自主创业。
为了发挥人才带动作用,章丘近年来实施“雁阵工程”、“三培三带”工程,加强乡村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典型引领工程,实现乡村人才磁聚计划,确保实现年内各类乡村人才总量达到1万名左右。
人才不止能带动人才,更是带动地方市场、资金、信息、技术、观念等各方面深度融合最重要的因素。为了让人才带来裂变效应,章丘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鼓励人才抱团。石洞青创咖啡屋的人才沙龙只是其中一种形式,章丘还成立了创业者联盟、创业联谊会、青年联合会等组织,让人才互助交流,破解成长难题。
王元虎养猪场的猪粪可为薯立方地瓜提供有机肥,不合格的地瓜也可以变身猪饲料。孙同山先后联系兵者拓展基地的李德任,四维科技的王照鹏来到石子口村建立拓展中心、无人机实训基地等。宋晨晨的农业园区产品可以跟其他农产品产销互为补充……随着越来越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他们的互动也越来越活跃,不断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新闻推荐
6月2日晚,“济南制造·天下共享”2020乐享城市礼品·济南品牌“云”展览展示交易会由映讯传媒集团MCN机构的网红主播为“...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