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他们向溺水宣战 阻泳9年劝走过万人

济南日报 2020-06-02 11:28 大字

王和新在黄河岸边向游客喊话。

王和新学习通过无人机巡查。

“岸边危险,赶紧上来,快把孩子带上来!”

无人机在黄河岸边低空飞行,岸边蹚水游玩的市民听到喊话赶忙抬头,他们有的掏出手机拍照,有的迅速穿好鞋袜。喊话的王和新从远处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还真挺管事儿咧!”

王和新是章丘黄河阻泳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阻泳9年全靠一个大喇叭。他说,有了“天降奇兵”,这个夏天肯定比以往踏实。

巡逻阻泳大喇叭一喊就是9年

50岁的王和新、62岁的李殿国都是章丘区黄河镇人,他们长在黄河边,都有一身好水性。

李殿国回忆,一二十年前,黄河水比现在要汹涌得多,也没有人专门管理。“2011年,光是我们镇就有4名花季少年命丧黄河。”王和新回忆,最让人心疼的是那年8月20日,王圈村里8名男孩相约到黄河岸边玩,一个姓王的孩子脚下一滑不小心掉入河中,其他几个孩子都慌了神。

“当时有个高中生跳下去救他,可是这个高中生根本不会游泳,最后王家的孩子活着上来了,高中生没了。”当时,王和新也参与了救援。他记得,急救人员脱下白大褂盖在孩子身上时,孩子的母亲像疯了一样撕心裂肺哭喊着,趴在孩子身上呼唤他的名字。

“当爹妈的把孩子拉扯这么大,多不容易啊。”说起这些惨剧,王和新难掩心痛,每一个因为一时贪玩或是盲目施救被河水吞噬的生命,背后都有几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也就是在那一年,王和新开始在农忙之余到黄河边上巡逻,他的大喇叭一喊就是9年。从“以身试水”到成立联盟

5月29日上午9点,王和新和李殿国身穿“阻泳志愿服务队”统一服装刚到黄河公园,就引起了在附近做生意的李军涛的注意:“你们干的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儿啊!”

李军涛目睹过两起溺水惨案。“没事儿啊,叔叔,放心吧!”两名被黄河无情卷走的少年,面对李军涛的劝阻都说过同样的话。王和新和李殿国对这些少年的“不听劝”也深有感触,“小孩儿不知道深浅!”

2012年夏天,王和新在河边锄地,看到一帮孩子在河边蹚水,眼看着越走越深,王和新喊了半天他们也不上岸。王和新又急又气,从岸边捡起一根4米多长干枯的树枝,“我下去给你们看看到底有多深!”他一步一步往河里走,第一步水没过脚腕,第五步水到了膝盖,又往里没几步,“扑通”一声王和新的脚陷入泥沙中,河水瞬间淹过他的头顶,树枝也随河水飘走。

“别吓唬俺们了,你是不是蹲下了!”当王和新带着一脸泥沙露出水面,孩子们依旧嬉皮笑脸。王和新气极了,游泳追回树枝,从离岸边2米远的位置把树枝往下插,树枝只露出短短的树梢。这时孩子们脸色变了,吓得发白,忙说“叔叔,谢谢你”,拿上衣服就往家跑去。

王和新发现,只有让孩子们真正见识到河水的威力,阻泳才算奏效。于是,“以身试水”成为王和新的绝招,“夏天的晌午,经常下去十几次!”

2014年6月,黄河“阻泳联盟”成立了,王和新告别“单打独斗”,有了300多名伙伴;2017年7月,在当地企业的帮助下,黄河镇24名贫困户组成了专职阻泳服务队,李殿国就是其中一员。

一个心愿黄河岸边永远没有哭声

“以身试水”效果虽好,却总让王和新的亲人忧心:万一踩空了、抽筋了,上不来可怎么办?王和新也一直在想,总是靠大喇叭去喊,太浪费时间、人力了。疫情期间,多地用无人机巡查、劝导戴口罩的视频在网上火了,王和新深受启发:咱也可以用无人机喊话阻泳啊!

5月初,王和新带着几名队员在济南市区四处打听无人机的销售、使用教学情况。机缘巧合下遇到了“鲁力同心应急救援队”无人机大队负责人李学涛,两人一拍即合。李学涛说:“利用无人机喊话,能扩大巡防范围,更有效地防止溺水事故发生,所以在王和新提出他的想法时,我就十分支持。”

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向黄河岸边飞去,王和新手握对讲机,用地道的章丘话重复着“岸边危险,快上来!”“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命开玩笑!”王和新的话语朴实,却很见效。不一会儿,岸边的市民就穿好鞋袜,陆陆续续离开岸边。“我们当面去劝,有时候不被理解,有人问‘黄河是你家的啊’,有人让我别多管闲事。”王和新说,无人机是新鲜事物,不会引起市民反感。

前几年,王和新走进校园,为济南、菏泽、东营、滨州等地40多所学校的学生免费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讲座,所到学校至今没有再发生溺水悲剧,黄河章丘段更是连续4年零溺水。9年来,这个队伍已劝离过万人。“今年学校进不去了,但阻泳宣传不能停,我们希望黄河岸边永远没有哭声!”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一)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章丘城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有温度的理念让市民生活安心舒心顺心

全力突破城市品质,与济东新区强势崛起的发展步伐同频共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广大群众对城市发展的需...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