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乡村兴,城市美,区县经济发展 紧抓“牛鼻子”驶入“快车道”
市中全力打造“二环路科创产业带”,发力“一带一城”建设。(匡松 摄)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创始人吴景春正在为游客们现场讲解沃小番的秘密。(刘洪艳摄)绣惠古城施工现场(时晔然摄)
郡县治,天下安。区县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020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把兴区强县作为省会跨越赶超的关键举措,完善政策、放权赋能,压实任务、严格考核,激励区县加压奋进、争先进位。支持经济强区发展壮大高端产业,争当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全市区县经济是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助力经济发展的?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各区县、街道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出的“真招”“实招”。
1
工业发展快马加鞭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脊梁。以产业为抓手,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和市中区作出了示范。
■市中区: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市中区在新常态中寻找机遇,按照“点、线、面”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全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影响力、支撑力。
以政策引导楼宇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建设楼宇经济核心群,加快老旧楼宇“腾笼换鸟”。对于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日高科技产业园、白马创智谷等已启动园区,继续高标准规划建设,在招商引资、产业规划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对于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3个专业园区,既要坚持“专而精”,又要坚持“大而强”,加快扩大园区规模,提高园区承载力。
借势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以5G通讯、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的“硬基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IT软件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的“软基础”,以工业互联网、智能物联网、智慧电网等为代表的“互联性基础产业”加快布局发展。同时,市中区重点围绕“一带一城”持续发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集科创平台打造、科创企业培育等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日高科技产业园、济南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园、两大“国字号”创新创业基地等园区已经拔地而起、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阳)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做好“服务生”改善营商环境
连日来,位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内的山东润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丽为解决厂房问题犯了愁。在得知企业的困难后,该园区立即开辟绿色通道,仅用2个小时就为其解决了厂房问题,为企业的扩大生产吃了一颗“定心丸”。
“园区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令我们非常感动。当初,有许多地方希望我们投资,但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营商环境。”杨晓丽由衷地表示感谢。由于是生产医用产品,对厂房的条件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满足设备生产的空间、方便装卸物资,还要符合洁净车间的标准。
在园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的协助下,杨晓丽很快选择了合适的厂房,并签订了租赁协议。目前,该企业已经开始装修,总面积8000平方米,比以前的厂房扩大了2倍。正是得益于园区管委会的贴心服务,杨晓丽愿意将另外3家公司从外地迁入园区,该园区投资促进局立刻跟进服务,协商洽谈,签订协议,实现了从一个服务引来了一个集医疗器械、防护用品、自动化检测于一体的产业链。
今年以来,该园区建立了“企业服务员、经济联络员、安全巡视员”的工作体系,深入企业送服务、送政策、解难题,全面助推工业经济发展。面对园区2000余家企业,他们不仅要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更要准确了解企业发展运营状况和所急所需,紧紧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化解难题。
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建立2200多份“一企一档”资料,实现问题排查梳理一批、集中解决一批、整理上报一批、落地见效一批的“四个一批”,新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67.35亿元,35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营造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焦贻虎)
2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农业兴,全国兴;
农民富,国家富。天桥区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不断培育新动能、增强新活力,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路径更加清晰。
■天桥区:
“小番茄”做出产业振兴大文章
“我们景春研究院今年新配的番茄新品种有3600个,全国每100个番茄里,就有一个用的是我们的种子。”近日,在天桥区桑梓店街道的沃尔富斯番茄文化产业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学活动正在进行,这里的五彩沃小番水果番茄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产业园所在的耿家庄村原本只是小村庄,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村积极流转土地,引进了多个产业,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齐鲁样板村”。而在今年,随着天桥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创建的不断深入,耿家庄村兴建了村口大门、田园客厅、休闲廊架和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在村内面貌焕然一新的基础上,又积极申报了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了解,天桥区以集聚提升、融入城镇、保护特色的发展思路,在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村庄平均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的标准,总投资6000万元,用两年的时间全力打造耿家庄、前房、后房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同时带动创建小寨、姚吕、袁贾3个示范村。
按照市里2019年底基本完成创建任务、2020年完成验收工作的要求,各方齐心协力抓紧施工,目前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参建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提高,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尹立宁刘俊)
■先行区:
土豆变身“金豆豆”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孙耿街道后张村种植基地内,土豆已进入收获季节,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皮薄、个大、色鲜的优质马铃薯纷纷跃上地面,如同粒粒金豆,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这是后张村通过土地规模流转,种植的350余亩拱棚土豆。当前土豆全面丰收,每亩土豆产量能达到2500公斤以上,主要销往省内各大超市,每亩地能够给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5000余元。
今年,后张村还流转了260余亩土地,种植了新品种“大西洋”土豆,预计6月底收获,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大西洋”土豆得到了菏泽收购商的“青睐”,目前双方已签订订单,待土豆成熟后,客商将直接到地头收购。后张村“订单”土豆试种成功,将会为街道拆迁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提供借鉴经验,实现拆迁后的土地收益不减。
今年3月,孙耿街道集中开展了“三资”清理,重点抓好闲散地回收、盘活利用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清理回收闲散地、坑塘地5831.19亩,盘活706亩。
下一步,该街道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到村帮助解决困难,加快推进闲散地回收、发包进度,推动土地规模流转。通过竞标承包闲散地,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余元。村民承包后通过规模化种植,将发挥土地最大化效益,提高收入,从而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本报记者王宝静通讯员张朋)3城市旅游展开新画卷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助推经济发
展的新引擎,在改变城市形象的同时为转型升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章丘区:
文旅产业促蝶变“千年古城”焕新生
小满时节,绣惠古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一台台“苏醒”的施工机械催人奋进,成为这个初夏章丘大地一道“美丽风景”。
绣惠街道办事处驻地是章丘千年古城,曾是章丘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2018年,随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一声春雷,惊醒了这片土地沉睡的灵韵,打开了一座古城蕴藏千年的能量。春夏之交,与中铁建工集团、中铁文旅集团签约拍板,424亿元的宏伟蓝图落在4600亩的古城土地上,一幅古韵古香、气势恢宏的文旅大图已经徐徐展开。如今,绣惠古城(一期)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
古城内,以玉惠街和毓秀街为承载,复建章丘县衙、城隍庙、绣江书院、文庙等历史文化建筑,打造“花朝市、风物杂市、青梅童市、城隍闹市”,建设极富大宋腔调和鲁地特色的“六楼”“八院”,风情民俗、精品客栈、度假酒店,情景乐园、影剧院、大宋百工体验馆等功能业态。
为了保障企业如期完工,绣惠街道抽调党员骨干建立入企“服务专员”机制,实施“一对一”、“点对点”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古城城门、城墙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近年来,绣惠街道借助驻地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交通地理优势,实现中部绣惠古城、南部新旧动能转换、北部特色种植三大片区协同发展。今后,绣惠街道将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办、文旅名邑、美丽绣惠”的总体目标,紧抓驻地改造提升、桃花山新旧动能转换、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机遇,落实区域联动、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三大发展战略,一个崭新的绣惠正张开双臂,迎接新一轮发展图景。 (本报记者 时晔然)
新闻推荐
章丘区城管局持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搭建精品环境载体 助力高质量发展
章丘区两会闭幕,发展蓝图业已绘就,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层次越来越高,广大市民对城市功能品质的要求标准越来越严,城市...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