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四中,永远的母校
◇鲁风
那是1958年夏天,好像还没有开始大跃进、大炼钢铁什么的。我们4名应届毕业生,加上村里3名往届毕业生去考中学,结果录取比例是七比一,我有幸升入初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取中学是件大事。这样的事情在那个十年中,在我们的家庭已有过几次:1953年三哥升入周村中学;1955年,四哥升入章丘一中。此前,还有大哥在省城升入国民党时代的中学。而我考上中学的这个时候,在我们家已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父亲早殁,十个兄弟姐妹中的四个年长者——姐姐们都出嫁了。然而,十年困苦,一个孤苦的家庭如牛负重,哪有庆祝我再考取中学的好心绪呢?
章丘四中,1957年建校,校址在明水百脉泉畔。百脉泉水深数丈,清可见底,鱼儿来回穿梭。然而,待到我们一届考取时,正值“山雨欲来风满楼”——酝酿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时候,县委县政府已开始往明水搬迁,章丘四中自然成了县中心中学。它初中、高中一起扩招,师范也掺和进来。五十年代,有几千名学生的学校在一个县实属罕见,这让我一个乡间来的孩子开了眼界。
每一代人都有独自的特点。我们这一代人是:出生不久就挨饿,上学不久就停课,毕了业就没职业。一切服从大跃进,一切服从大炼钢铁。买饭票吃饭,从早到晚抬矿石——好像这就是那时我们生活的全部。大兵团作战,十六个公社的精壮劳力和所有干部齐聚新县城,那儿是钢铁基地嘛。集中到这儿来的还有一中、二中、三中……所有学校的所有师生。到处是陌生的面孔,到处是火热的场面。回家两三天,那天晚上赶回县城,摸到明水北校(明水完小)的宿舍,咋感觉不对劲呢?嗨,满屋的土台子上,被窝里露着的全是姑娘的黑发。置身于一片躺卧的异性中间,十几岁的我十分羞怯,可还不能立时走开,得找我的被子呀。对于我这闯进来的不速之客,困意至极的姑娘们全然不顾,只顾呼呼大睡。一切都在变,一切在不停地变,包括工地,包括宿舍。我慌慌地找着自己的被褥,然后匆匆地逃开。
冬天来了,炼钢炉的火焰渐渐冷却下来,没有校舍的我们,这会儿,才腾出手盖屋建校。待到我们去普集公社木业社运桌抬凳的时候,已快飘雪花了。那年上课的时候,已离春节不远。第一次的作文题目便是《记大炼钢铁中的一件事》。那时我已经读过《把一切献给党》,作文采用了纪实和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出乎意料地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语文老师张荫乔,河北定县人,说京腔,人斯文,教学极认真。那规范的粉笔字板书是影响我一生治学态度的因素之一。此前,我曾因想家而去西麻湾二哥那里回来迟到了,受到张老师的严厉批评,没想只一次作文,就转变了老师的看法。立志要当作家,在家是受大哥的引领,在学校,则是受了高小时的李兴家和中学时代的张荫乔两位师长的鼓励。
初二级三班是个多灾多难的班级。大炼钢铁结束后编班定教师时,班主任派了个叫彭洪的,这位老师老实但多病,三天两头回老家济南。第二位班主任叫庄兰英,也是济南人,20多岁大姑娘,没有耐心成天和我们这伙十几岁的孩子惹气。
章丘四中是县里的最高学府,鼎盛时期有一正九副共十位校长,先后担任校长的有徐光新、唐光第、赵希霞等。其中唐、赵都是抗日干部,副县级。赵炜是教导主任,不知为啥大炼钢铁中被“拔了白旗”,说他是“老右倾分子”,现在想起来那时他也不过是30多岁,便有幸挂上了“老”字牌。多少年后调到泰安,我实现了一个夙愿——去拜望中学时的校长赵希霞。
赵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我来看您了。
鲁风同志,你可不要这么谦虚,我一点也不认识你呀。
可不呗,40多年了,十几岁的孩子如今年过半百了,他咋能认得出呢?再说,那时他是一校之长,学生有两千多呢?说透了以后,赵校长很亲切,很激动,让老伴给我沏茶,让我看他离休后创作的国画。可惜没多久,他便病故了。是啊,四中时代的师长们,已有好几个作古了,还有的已迈入耋耋之年。光阴啊!
如今,章丘四中已经搬迁新址。在原来的地方,听说正在建设明水古城。
我怀念那座自己亲手建起来的学校!章丘四中,我永远的母校!
(鲁风,章丘明水人,著名作家、书法家,姓氏书法创始人。现为《泰山文化》执行总编。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省级报刊发表作品。1971年6月3日,发表了文革开始后山东省第一篇小说作品《党员代表》,同年在《大众日报》刊发散文《山村巨变》,被选入高中语文乡土教材。著有小说、散文集多部。其书法擅长楷体榜书,所创“姓氏书法”作品多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
新闻推荐
滨河岸边,小甜瓜迎来大前景 高官寨街道做强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脆香甜,现场品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支倩倩通讯员刘希萍胡有燕这几天,高官寨街道官庄村的甜...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