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井与和谐碑
井北小佛台◇孙廷华孙继广
文祖街道南十里深山有三个自然村,称作“东田广”、“腰(中)田广”和“西田广”。在腰田广村有一口甘甜的水井,人称“神井”。井用一块巨大的磐石錾口,井口周边因用绳汲水而布满了痕印,最深的可达十多厘米。井北墙壁上有个砖砌的小佛台,上额题:有水如是。外面两侧刻着楹联,上联是:水自山中出;下联为:山中水自来。仅用了六字就写出一副十二个字的对联,可见构思之巧妙。井口东南角处立着一方碑碣,人称“和谐碑”。为何叫和谐碑呢?先看如下碑文:
盖北神井创自大元天顺帝之时,□田广仙长所赐也,厥后大上余德乐为。之常而不以为意,于国朝乾隆二年时值大旱,众井枯干。孰意青野大寨同心,忽以三庄共攻之井,田广庄独占据,控公堂之。有汉碑为证,幸毛公监电察如神,我合庄即将碑文刷印呈上,批云细阅,碑文并无青野大寨名邑。控可知,又恐世远垂烟犹起争端,以致三庄不合,具此文永除三庄争执,自此后,三庄其永以为好,也是为志。层本邑郭惠承撰书
谷旦合庄公议
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同春
要想详细解译此碑文,还要先从该村立庄说起。
元朝进攻南宋的战乱时期,巩、井、李三姓人家为躲荒乱来到这深山之处安家,后繁衍成庄。井姓居东,称“井家峪”;巩姓居中,称“巩家峪”;李姓居西,称“李家峪”。因李家峪人多且又在山口处,外界人们简化通称为“李三家峪”。立庄之初,三姓人家是看中了这山沟里土地宽满肥沃,无战事匪患骚扰。住此长久以后,却有烦事常压在人们心头。原来这里的人通过多处打井探穴,地下无水,靠挖池蓄水度日。每到干旱时节,人畜用水艰难,只好到山外的大寨和青野村讨水吃。
元朝天顺帝那年(1328),一乞丐至此,名叫“田广”,人们可怜他,给与食物,安排住宿。一日,这乞丐在山中画个圆圈,说底下有水。人们轮流挖了数月,终于挖出水来。庄人感激不尽,称田广为“仙长”。为纪念田广点穴挖井之功,巩家峪、井家峪、李家峪更名为“东田广”、“腰(中)田广”、“西田广”。人们还在井旁立碑,刻上神井为“田广仙长”所赐,还在碑碣背面题上了挖井的领袖人物和施善者的名字。
清朝乾隆二年(1737)春,天大旱,众泉干枯,多数村庄无水吃,民不聊生。只有三个田广村的人因井里有水而无忧。一日,突然章丘县衙派衙役快马传唤庄长,三个田广村摊上了官司。是大寨村和青野村联名上告,说田广村的井是三个庄共同挖掘,被其独占。原来,碑文中“田广三村”被说成“田广”只是一个村,加上大寨和青野才是“三村”。三个田广村的庄长将碑文拓片,呈给公堂。章丘县正堂毛邑(碑文中的毛公)认真辨识,碑文中的领袖人物和施善者并无大寨和青野村人,说明此官司有诈。于是,毛邑知县将井判给了田广庄。
田广村的人打赢官司后,考虑以前与两个村庄的人关系密切,不忍心出现僵局和争端。通庄人合议,以后与大寨、青野村人共同使用此井,以永结同好。据此,田广村人将元朝的碑碣砸碎,立上了乾隆年间的这块“和谐碑”。
新闻推荐
◤医护检测人员正耐心地指导返岗工人进行核酸检测取样。本报3月26日讯(通讯员何其时)“放轻松,抬起头,嘴巴...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