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作家颜廷之
□郭永顺
庚子年正月中旬,文友给我打电话告之,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理事、历城区作协原主席颜廷之因患肝癌逝世,听后不禁瞬间潮目。几个月前,我为了帮助编辑《建国70周年·历城文学作品选》,给他打电话征集作品。他爽快地答应了,很快送来作品。他虚岁才七十,我们是几十年的文友,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颜廷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济南市文坛涌现的几颗新星之一,还有郊区的罗珠、长清的李良森、章丘的王绍忠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在卧虎山水上酒家给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市文联副主席任远、济南日报文艺部主任侯林等作家、文艺编辑十多人出席,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我听了那些点评,自己写作很受启迪。
因为俺俩都喜爱文学,同在宣传文化系统干事,关系很密切。一起接待著名作家王安友、刘玉民来历城讲课;一同作为市作协理事,参加选举张海迪为市作协副主席,以便出席全国作代会;一起到区文联创作基地——唐王渔场捐书,开展下乡文学辅导活动;一同去商河观看鼓子秧歌表演;一块上市文联听老作家孔林的新诗讲座……他编辑一本区级文艺刊物《历城文苑》,经常向我约稿,他帮助我从新闻报道到散文写作的转变,我的征文《母亲的蒲团》就是他精心编发的,还得了个纪念奖。我深知他人品很厚道,文品格调高,他的去世使历城失去一位勤勤恳恳的文学组织者。
颜廷之,1951年6月5日生于历城县唐王镇颜家村,高中毕业后参过军、种过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次在省内外获奖。作品曾被《新华文摘》刊登。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春天的诱惑》、散文集《佛在我心中》,分别由任远、于友法作序。新时代以来,在济南市涌现的农村作家中,颜廷之是有成就与影响的一位代表。《春天的诱惑》小说集,通过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篇章,既可使人看到我们的农村在贫困闭塞的基础上,怎样艰难起步,逐渐走向富裕,也可窥见一位农村文学青年努力探索追求的脚印。这就为了解农村变革、研究青年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并可得到思想和艺术的滋润,我非常欣赏他的乡土文学作品。
廷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村血肉相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改革的春风乍暖还寒,刚刚吹过村落旷野之时,他便如春江之鸭,敏锐地感受到新时代的脉搏,写出短篇小说处女作《勺子头的喜剧》,作品中绰号叫勺子头的青年,正派、能干、身强力壮,却家穷得走投无路。他年龄老大不小了,令人气恼的是不仅找不上媳妇,还成为村中俏皮姑娘调侃嘲弄的对象。伴随着农村责任制的推行,勺子头的处境大变,修配厂请他劈钢板,窑厂求他去起窑,成了劳动能手,在姑娘们面前,他也成为被尊重的人。作品形象有力地揭示,被久久践踏之人,价值与尊严的回归。他后来写的《娘的微笑》,写大姑子与弟媳的关系,因家庭贫困,为一口旧锅伤了和气,彼此几年不来往,改革开放使他们脱贫后,娘病危时,见二人重归于好,娘欣慰地笑了。作品反映了富裕的农民由疏远变亲近,透视了变革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烙印。
作家以作品说话,纵观廷之的作品,感到他是一位忠于时代、反映时代的作家。读其作品,眼前就会幻化出农村深处,步履艰难的前进画面,给人以兴奋和苍凉的历史深重感。他通过典型的艺术细节,给人留下鲜明印象。越是后来,作者越注重人物内心的揭示,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力度和美感。
廷之很多作品首发在《时代文学》上,杂志总编于友法对其作品十分喜爱,说其作品质朴无华、平易畅达,老妪能解,有泥土的芬芳,雅俗共赏。散文是美文,美文之美重在内容。廷之的散文都是写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有感而发,有对新人的眷恋,有对社会人生百态的感悟,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追求。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30多年时间证明,廷之的作品是美好的,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他对真善美,向往着、憧憬者、企盼着,这正是他作品的闪光处,让读者久久不忘。
我永远忘不了和他切磋文学的静好时光。他常说:“文学应该感谢生活的馈赠,我们孜孜以求之。”这我信。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城区作协名誉主席。)
颜廷之先生是济南市的一位老作家,我久闻其名,却遗憾地未曾见过他的面。通过郭永顺先生的这篇文章,才得以对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写得平实、平和,作者述交往,谈往事,聊颜廷之先生的创作成就、创作特点及其风格变化,也提到了颜廷之先生的创作观,不枝不蔓,简约而丰富。通过微量的文字,全面而立体地塑造一个人,这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做到的。这篇文章即做出了表率。
新闻推荐
征战ICU,这里的故事暖人心 连线“战斗”在重症病区的医疗队员
司敏(左)耐心照顾患者。如果说医院是生死较量的战场,那么ICU便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住进重症病区的新冠...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