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第一书记”一张“名片” 章丘区黄河镇杏园村脱贫路上的干事创业故事
杏园村“第一书记”刘秀波(右)与村民正在麦田中交流。
春分至,麦苗青。近日,记者来到章丘区黄河镇杏园村,放眼望去,肥沃的黄河滩平原上,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下,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第一书记”刘秀波正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刚刚灌溉的麦田中,裤腿上沾满了泥浆——很难想象,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一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提起这些年在村里任职的三任“第一书记”,村支书王建波不禁竖起大拇指,“要不是他们在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上的高度一致,杏园村不会有今天的变化。”
杏园村是区级贫困村,有186户村民,其中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6年第一任“第一书记”到来之前,这个村相对软弱涣散、村容村貌差,领导班子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全村发展滞后。
在村子的北面,有110亩的田地,这是十几年前全村集体北迁腾出来的,由于这里乱石灰土废渣遍地,种啥啥不长,清理难度大,所以一直撂荒。
思路决定出路。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要找项目、扶产业、搞基础,更重要的是帮助党员和群众转变安于现状、“等靠要”的思想。对此,前两任“第一书记”从“抓党建、强班子”入手,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作为落脚点。坚持“第一书记”上党课,召开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凝心聚力谋发展。指导参与做好村支部换届工作,选齐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修建文体广场、安装新路路灯……一共办了9件实事。”王建波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
去年4月,第三任“第一书记”刘秀波上岗,为了“啃下”这块撂荒地,刚上任时,他详细了解前两任“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决定继续从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入手,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
俗话说,话是开山虎,要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才能破冰。刘秀波带着村书记和主任分别找群众座谈并负责做通工作,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找,外出打工的就电话联系,电话不好沟通的就议定麦收返乡时机作工作。
经过3个多月的运作、历时107天的走访座谈,终于“瓜熟蒂落”——110亩荒地由种植大户负责整理,每亩地给予村民300元的流转费。
看着荒地变成绿油油的麦苗,村民们也解开心结,决心跟着“第一书记”干一番“大事”。刘秀波打算将全村1000多亩耕地集中起来,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同时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既有流转费、打工费,还能跟着企业效益分红,成为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投资方。想法一提出,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间,不少贫困户还纷纷自告奋勇,自觉承担卡点执勤和巡逻任务。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引导他们树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观念,变“输血”为“造血”,改变畏难情绪,实现自力更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刘秀波说。(本报记者时晔然通讯员郑玉静贾淼)
新闻推荐
济南市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可获补助1000万元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王彬)近日,《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济南市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