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结合 打造残疾人社区家园济南积极探索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新模式

济南日报 2019-12-10 22:01 大字

章丘区残疾人托养中心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创建了“养康”结合的服务模式。

天桥区连心家园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芝兰为辖区残疾人理发。

智力、精神残疾人及肢体重度残疾人是残疾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照顾一人,拖累一家”,他们不但很难顺利地走上就业岗位,而且还需要专人照顾,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家庭因残致贫。今年以来,济南市残联提出了建设、提升一批残疾人社区庇护所,依托养老、卫生等社会服务资源规范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残疾人照料服务设施,既让他们就近就便得到有效的照料服务,又让他们在接受照料服务期间得到康复、娱疗等叠加服务,实现“康养”结合,让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和“累赘”。

以便捷为导向 整合多方资源——

日间照料给残疾人一个温馨的“家”

还有一个多月就春节了,这些天,天桥区连心家园社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刘芝兰带领志愿者们,分赴辖区近40位残疾人家里提供上门“服务”。“老人腿脚不便,我和几位志愿者姐妹一起帮她换洗衣服、收拾房间、冲洗厕所……大家做这些只是想让残疾人过得舒适一些,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照顾和慰藉。”刘芝兰一边为残疾人张桂兰(化名)理发,一边微笑着说道。四年来,这样的场景在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频繁“上演”。为残疾人理发,到残疾人家中打扫卫生,为残疾人包包子……刘芝兰带领中心志愿者们为辖区残疾人“定时”送服务,把“照料”送到了残疾人的家门口,把温暖送进了残疾人的心坎里。

70多岁的李大爷因脑中风导致偏瘫,日前被子女送到商河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假山飞瀑、小桥流水、观景平台……每天,工作人员都会扶着李大爷到治疗室进行康复治疗。残疾人群体与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有很大的重合度。而正是出于此,中心探索形成了扶老助残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残联与民政等各方资源,将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养老两类场所的理念、设施及政策进行融合,实现了残疾老年人在一处地点同时获得康复、日间照料等多种服务。

今年以来,济南市各区县残联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不断整合资源,规范建立了30多处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充分满足不同类群的残疾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连心家园和商河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分别是整合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的典型,而无论采取哪一种,前提都是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便捷服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据了解,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主要以日间照料为主,是介于专业机构托养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之间、以镇街和村居服务为依托,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看护、职业康复训练和适当生产劳动、休闲娱乐活动等服务,是托养服务工作的有效补充。不适合到机构托养而家人又无精力照看的残疾人,均可送到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进行照料,既方便家人来回接送,又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解决了照料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以融合为主线 打造残疾人康养服务新模式—

日间照料带来爱的奇迹

2015年,章丘区残联依托明水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残疾人托养中心,这是一所集托养、教育、娱乐、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托养机构,现有学员29名。中心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创建“养康”结合的服务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如家庭签约、建立健康档案、做个性化健康计划、配备家庭医生,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等服务,先后开展了手工糊中药袋、制作彩纸玫瑰、手工煲汤袋、塑编制品的制作等,并开设农疗项目,通过“蔬菜采摘节”、“我种蔬菜、我来卖”等爱心义卖活动,为学员搭建与社会交流融合的平台,更好地促进残健融合。32岁的小刚(化名)刚来时都不会自己上厕所,可如今竟能实现生活基本自理;40岁的能能(化名)以前沉默寡言,而经过半年多的培训,现在已可以向外人顺利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这里,每一位残疾学员都找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了爱与尊严。

据了解,今年以来,济南市各区县残联积极探索实施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领域的康、养结合模式,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托养融合机制,积极发挥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优势,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实现医养互补、医康互促、康养并进,打造新时期残疾人康、养综合服务模式。

以辅助就业嵌入为抓手 实现职业塑造重建——

日间照料助力残疾人走向社会

在济南市市中区“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记者发现每名在这里接受日间托养照料的智力、精神残疾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手工以计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实现辅助性就业。他们中,部分残疾人每月可以拿到1500多元的收入,真正实现回归社会。“孩子以前独立能力很差,肢体也不协调,几乎无法与人沟通交流。而经过半年多的培训,现在不仅可以与其他学员交流,自理能力也明显增强,还能做饭。”小新(化名)的母亲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和张女士一样,在市中区“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每一位学员家长都感受到孩子的提高。在他们看来,庇护所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它可以改变智力、精神残疾孩子的命运……据统计,目前有57名残疾人在市中区“我的兄弟姐妹”庇护所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多年来已累计工疗培训和托养服务智力残疾人600多人次。

众所周知,在残疾人当中,最难找到工作的是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由于智力、精神残疾人大多有社会心理障碍,很难在陌生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往往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实现常规就业。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市残联从智力、精神残疾人实际出发,结合康复和职业能力评估情况,以嵌入式的方式在日间照料机构积极开展辅助性就业,通过简单、相对固定的工艺流程,组织进行与其身体、技能相适应的简易劳动加工。目前,各类日间照料服务机构不同程度地引进或开发30多个辅助性就业项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残疾人在积极的工作参与中,提升了自主管理和综合能力,对于他们重拾自我、强化内心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有部分残疾人已走出机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回归社会。 (本报记者 沙文婧 高明)

新闻推荐

与司法行政工作“零距离”真切感受司法温度与力度

12月6日,山东省司法厅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司法行政70年”为主题举办开放日活动,全国人...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