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来济学了几十年非遗传承人李高德想把粗陶技艺传下去免费非遗陶艺课,他给孩子上了7年

济南时报 2019-12-15 13:47 大字

陶艺课上,李高德手把手地教小学生。孩子们在陶艺课上玩得很开心 新时报见习记者陈元昊 摄

一团团普通的“泥巴”,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千姿百态的泥塑,粗陶雕塑非遗传承人李高德则站在孩子们身后微笑。这样的画面已经持续了7年。每个周二的下午,李高德都会来到章丘清照小学的清照陶艺工作室,为各年级的孩子们免费传授陶艺雕塑传统文化。

孩子们提前进教室等着上课铃响

12月10日14:30,清照小学的陶艺坊已变得热闹起来。还没到上课时间,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室,等着上课铃响。课桌上,满满的陶艺制品千姿百态,有憨态可掬的小猪,还有满是水果的披萨……“这些全部都是孩子们的作品,都是一周前的,放在这里晾干。”李德高介绍。

看到李德高分配上课所需的陶泥,孩子们已经开始猜测今天要制作的内容了。制作任务布置好后,孩子们围坐在桌子四周,在李德高手把手传授下,开始用手中工具反复勾勒,修整出泥塑基本的模样。“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把自己所想的做出来就可以。”李德高看到有同学将今天要做的小猴子做成了一只“小狐狸”,也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下去。虽然孩子们的做工不那么精致,也能以想象力“取胜”。

今年刚刚进入五年级的李子木告诉记者:“我很喜欢这门课程,想一直学习下去。之前我做了一个陶艺‘小家’,是按我家里的样子做出来的。我喜欢陶艺的原因是可以把想的任何东西用陶泥做出来。”校园内免费授课一坚持就是7年

作为一位制陶艺人,为人低调朴实的李德高在手艺上从不“留一手”,不管自己多忙,也不管对方是谁,只要想学,他就绝不吝啬传授所有,直到教会为止。从2012年起,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李德高开始了“非遗进校园”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李德高说,“传授非遗知识跟陶艺,教他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让我们的陶艺文化一直能传承下去。”

“非遗进校园”这项活动,李德高坚持了7年。“孩子们很喜爱这门传统手艺,有的孩子从一年级跟着我学到六年级,技术进步得可快了。”

清照小学的李老师告诉记者,清照小学在正常的教学课程之外,设置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课程。“陶艺文化非常提升孩子们的思考动手能力,很多孩子的作品非常具有想象力,有些创作出乎了老师的想象。”李老师说。

从江南来济学陶艺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30年前,痴迷陶艺的李德高一个人从家乡浙江丽水来到济南,在章丘龙山学习陶艺,一学便是几十年,目前,他是区级陶艺雕塑非遗传承人,正在申请“粗陶”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与妻子也是因陶艺而结缘,而这份对传统艺术的深爱,让他更深知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下一步准备在高校也开展相应的陶艺公益活动课程,我也会尽我所能去教授,让粗陶艺术被更多人了解、喜爱,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李德高说。

从李德高举办的粗陶艺术公益体验课堂来看,兴趣往往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创作的一件件形式各异、匠心独具的陶艺作品,虽然还透露着些许稚嫩,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带来新的契机。

(新时报见习记者陈元昊)

新闻推荐

企业转型升级后达到“入库”标准,济南古月特耐有限公司经理周振林 “上规入库”后,感觉身份就不一样了

最近,济南古月特耐有限公司经理周振林,特意修改了名片背面经营项目内容,把“炼钢厂中间包整体承包专业设计、制作、施工...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