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美社区 携手让爱随行
红烛志愿服务队向群众发放创城明白纸。(邵明红 摄)
“都挺好”社社联盟(李冬阳 摄)
孙耿街道志愿者服务队(王宝静 摄)
义务调解员上门调解服务。 (郝倩 摄)
建设和美社区是一场远行,我们怀揣梦想,披荆斩棘奔前方;和美社区是一掬清泉,我们饮水思源,甘之如饴勇担当。新时代和美社区建设,既需要党政部门的牵头抓总,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多方参与。人人献出一点爱,共建和谐宜居家园,本期“基层行走”他们有话说。
大爱如﹃春风﹄拂过温暖众人心窝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我为你带来三百六十五份感动。走在天桥区宝华街街道康城花园社区的小路上,时常会看见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章,他们满腔热血、心怀大爱,他们无私奉献、善良待人。他们如一缕“春风”拂过,温暖着众人的心窝。
他们曾经在除夕夜,迎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巡逻守岁,只为居民能有一个安静又安全的祥和春节;他们曾经凑钱为社区家庭困难的居民做出一床新被子,送上一份爱心;他们也曾三五人一组,或是捡拾垃圾,或是归整非机动车,或是清理小广告,或是入户填写调查问卷,角角落落,为的就是守住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虽然康城花园社区起步晚,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的壮大速度却是惊人的。目前,社区志愿者共有300多人,组建起365巡逻队、邻里帮帮团、家有一老服务队等17个队伍,全身心为社区服务。
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文昌社区,提起红烛志愿服务队,文昌社区的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谁家有矛盾,他们就帮忙调解。何处有问题,他们就想法协调。哪里有隐患,他们就主动尽力。总之,社区大小事,他们“门儿清”。
最让文昌东苑、文昌西苑两个小区居民头疼的问题就是文昌便民市场外面的自由市场。虽然价格比市场内便宜一点,但却把一条通畅的马路堵成了窄巷,来往很不方便。红烛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主动扛起了监督大任。他们轮流“蹲点”,发现摆摊人员便劝说他们离开,一段时间以后,杂乱无序的市场终于彻底消失。“虽然我们年龄大了,但是我们也想为社会出一份力。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向文明迈进一小步,整个城市就会向文明迈进一大步。”队长马德文说。
有爱有梦一起来共享公益﹃都挺好﹄
让爱天天住我家,共享公益“都挺好”。近几个月以来,一个名为“都挺好”的社区服务组织在济南市部分小区活跃起来,秉承着资源共享的理念为社区提供便民服务。
“都挺好”社社联盟是由历下区历山名郡社区、燕子山小区社区和青年东路社区三个社区发起,由各个辖区内有合作关系的驻区单位和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社会单位组成,从事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
虽然同属历下区,但作为跨越三个街道的三个社区,如何形成共建关系,打造服务联盟,而且要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福利事业发展“都挺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为了实现“都挺好”社区公益联盟的成功运行,三个社区组建了32人全部为持证社工的专业团队,系统学习和践行了“共享+众筹”社区治理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组织联建、资源联享、能力联培、活动联办、资金联用、品牌联创“六联工作法”解决了合作机制等问题,旨在建立一个多社区间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公益发展平台,为百姓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天冷喝口热水、饿了能吃上热饭、雨天有处避雨,这对普通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很多户外工作者却无法实现。如今,在历城区全福立交桥下就多了这么一处户外工作者的温馨港湾。
走进全福立交桥下西南角的户外劳动者驿站,厨具、微波炉、电视、空调、空气净化器、急救箱、午休床位、直饮水设备一应俱全,不时有环卫工人、等公交车的市民、执勤交警进门接一杯热水、看看电视,进行短暂休息。
“由于工作环境限制,户外劳动者会面临许多尴尬,‘驿站’建成后,无论是冰雪霜冻还是烈日炎炎,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执法人员、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以及等车市民都可进来临时休息。”全福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马增训介绍:“‘驿站’建设的初衷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入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一站式休息点。”
﹃只要有人需要我会一直服务下去﹄
在章丘区双山街道税务局第二宿舍,提起居民隗振海,大家总会竖起大拇指:“老隗心肠好啊,要不是他,我们小区还是一团乱麻,连吃水用电都成问题。”年逾七旬的隗大爷身板硬朗,自打退休以来,他发挥党员干部余热,每天穿梭于社区和小区居民之间,一方面向居民宣传社区,一方面向社区反映民意。
他最大的特点是性格耿直,原则性强,敢说敢做。小区内曾出现的乱倒垃圾、下水道堵塞,以及邻里纠纷等小事,对于事事追求“完美”的隗大爷来说,无异于“眼中钉”“肉中刺”,他总要管一管。小区有人把物品乱堆乱放,有人不按规定停车,只要他一督促,马上都能整改。
如今,在社区的支持下,隗振海带领宿舍12名党员骨干,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环境卫生队、民事调解队和红白理事会。“三队一会”将宿舍区的日常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宿舍区的活动室也升格为居民之家,成为群众议事理事的主要阵地。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孙耿街道敬老院,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不住在这里,却是这里的常客,他就是义务为老人们理发的赵赞芝。这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人,自购工具、学习技术,充当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师。几年来,不管多忙多累,他每个月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敬老院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陪他们拉家常,已义务理发1600多
人次,四邻八乡无不称赞。他说:“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有人需要,我就会一直服务下去。”这样的志愿服务行为在孙耿街道不只是一个人所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就是孙耿街道志愿者服务队。
烈日炎炎,他们心头惦记的是那些家庭贫困的老人们会不会中暑,及时为5位65岁以上的失独贫困老人送去了风扇、水杯、毛巾等防暑物品。寒风凛冽,他们又第一时间自捐衣物,为老人们送去冬日的温暖。经历了几年的成长,孙耿街道志愿者服务队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已经扩展到现在的一百余人。从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到志愿服务、公益活动,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把温暖洒向每一个角落,把一份份爱心传递下去。义务调解员出马点亮和谐家园
家住商河县白桥镇康家村的孙茂祥最近因建房问题和邻居闹得不可开交。调解员孙恒彬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在他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解决了孙大哥的“心头事”。
孙恒彬是白桥镇岳桥社区服务中矛盾纠纷调处中心36名热心志愿者之一。自岳桥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后,为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由热心公益、素质好、威望较高的群众志愿组建了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热心为人民服务,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像这样的邻里纠纷,若是由镇上的司法所调解,需要从头调查情况,费时又费力,而且对于一个外人调解矛盾,群众还不一定相信。像我们调解员,都是当地土生土长,各家各户基本上都知根知底,矛盾纠纷调解起来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调解员孙恒彬说道。自人民调解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先后成功调节各类矛盾纠纷45起,社区日益祥和安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坐落在槐荫区兴福街道的济水上苑南区,是一个近万人的大型新建城市社区。由于前期社区居民与物业之间未有效磨合,再加上物业管理不当,这里成了出了名的“问题小区”。为彻底改变小区面貌,在启动相应程序更换物业后,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济水密码”,探索出“1+4+N模式工作法”。
“1”是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社区党支部从强化自身入手,从居民中挑选党员、退休干部和思想上进的热心居民作为“红色楼长”,把党员群众聚起来,引领树立社区清风正气,将民意从抱怨问题引领聚集到寻找办法上来。“4”是指以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为“四驾马车”。“N”是指以社区党员群众为主的群团组织。建立社区睦邻中心,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联合物业举办“朴里节”百家宴等特色活动,左邻右舍共话家长,推动社区实现了从“问题小区”到“和谐家园”的蝶变。(本报记者 李冬阳 张素芬 邵明红 时晔然 王宝静 张龙 郝倩 张敏)
新闻推荐
□记者田可新通讯员王帅郑亚苹报道本报济南讯11月14日下午,济南市创业培训工作的首场考试在位于章丘区的山东工程...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