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乡村治理力度 推进省会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
编者按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系到国家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济南市在乡村治理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促进了省会改革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但面对新时代新任务,仍有许多亟需破解的难题。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着力补齐乡村治理短板。9月29日,市政协以“加大乡村治理力度,推进省会社会治理现代化”为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组织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协商议政、建言献策。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A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省会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山东大学法治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冯威认为,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将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既要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也要努力将现代治理经验、治理规律与文明成果融入乡村治理过程。
冯威建议: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市委、区委县委要更加重视农村工作,配好配强市、区县两级地方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在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社会治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一体化上谋篇布局、制定政策、整合资源、督促落实。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
二要理顺镇政府、职能部门与乡村的关系。明确界定镇政府、部门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依法厘清各自的权责边界,制定市区县职能部门、镇政府在乡村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规范村级组织代办或承接的政府工作事项。强化农村工作的统领、抓总机制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提升镇政府及市区县职能部门面向乡村的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要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遵循,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支持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制度。结合“依法治市”系统工程,逐步完善适合农村实际的政策法制体系。将党员干部常态化的入户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党组织和村委会与村民代表的沟通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村民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针对乡村的教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加以固化提升,建立完善规范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发挥道德涵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泽乡村,融入乡规民约,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四要尽快培育乡村治理示范样板。积极培育先进区县进入全国首批(百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先进村镇进入全国“千村百乡”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的先进典型,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央关于乡村治理的政策在济南落地生根。
B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奋力打造乡村治理济南样板
市政协委员,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谢圣仁认为,法治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具有引领、助推和保障作用。
谢圣仁建议: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到“方向正”。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注重加强乡村干部法治素质能力培训,面向基层干部、人民调解员、社区网格员和乡村知识青年,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大力提高乡村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二要坚持继承创新,做到“目标明”。2022年是“章丘经验”推向全国30周年。以迎接这一重要节点为契机和动力,以创建法治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抓手,努力建设人人尊法守法、事事找法用法、干部带头依法办事的法治乡村;着力创建有最高安全感、最低违法犯罪率,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平安乡村;着力打造法治可信赖、道德应遵守、权利可保障、义务须履行、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打造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章丘经验”升级版,争取2022年形成具有泉城特色的法治乡村建设“济南样板”。
三要坚持依法治理,做到“落点实”。开展“法治乡镇”创建行动,支持镇(街)党委政府根据需要建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加强镇街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涉农行政执法活动,提高农村基层行政执法水平。开展村规民约完善提升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信仰、法治意识融入村规民约,把制定修订村规民约的过程,变成发扬基层民主、推动依法办事的过程,变成村(居)民尊法学法普法用法的过程,变成加强德治法治自治共治的有效训练。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建立村级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加强村章、村账和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新格局。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十个一”工程为抓手,着力建设一个好支部、一个好调委会、一本村规民约、一张村级权力清单、一名村(居)法律顾问、一批法律明白人、一批崇德守法文明户等十项任务,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有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热潮。
四要强化法律服务,做到“服务优”。以“法治六进”为抓手,整合政法干警、法学专家、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规范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乡村普法阵地、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大力加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建设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做到问题早发现,矛盾不上交、不外溢、不激化、快调处,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镇,以优质温馨的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多信法、少信访,多拨148、少拨110,多调解少诉讼,让枫桥经验在济南落实落地开花结果,共同建设平安法治、和谐富裕的泉城美丽乡村。
C
充分发挥镇(街)党委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章丘区官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景峰认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难题是基层班子人员老化、后继乏人,凝聚力、战斗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张景峰建议:一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求突破。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补短板,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关怀,增进对镇村基层组织的信任和拥护。从环境整治入手,组织各村党员群众义务劳动,自觉清理房前屋后,集中整治乱贴乱画,以环境的初步改善,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可。从软弱涣散村突破,用财政少量投入、党员全员参与、群众义务出工的办法,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二要广泛发动,干群同心聚合力。坚持党员带头,把清脏治乱、绿化美化等活动作为村支部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的载体,作为党员示范带领群众的平台,让群众感受到支部就在身边,让党员自觉增强先锋意识。坚持群众参与、党群同心,激发群众的创造力。
三要重心下移,努力提高“三治”水平。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配齐配强村居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多办一些务实管用的培训观摩,努力提高乡村治理“自治”水平;借助上级司法部门力量,普及法律知识,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居和群众把“讲理”和“讲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水平;整合街道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广大群众对文艺的天然亲近,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春风化雨、浸润心灵,努力提高乡村治理的“德治”水平。建议市区党委和有关部门在资源、社会保障、人才、文化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形成乡村治理的整体合力。
D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乡村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省政协委员,山东博翰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副主席黄利群认为,公共法律服务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与城市相比较,济南市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黄利群建议:一要加快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法修法工作。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规章,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健全完善农业市场规范运行的相关法规规章,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交易,营造农产品流通法治化环境。
二要加大乡村治理普法宣传力度。镇要负责抓好村社干部的法律培训,村负责抓好对户主的法律培训,实现村、社、户都有法律明白人。抓好学校的普法宣传,培训学生宣传员,让学生把法律知识带回家,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一所学校带动几个村。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戏曲、曲艺、秧歌等文艺展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
三要加强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平台建设。整合法学专家、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政法干警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强化对法律服务队伍在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流转、联合建房、农产品销售、涉农项目等方面法律实务的培训,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研发推广“智慧民调”系统为抓手,构建人民调解信息平台。
四要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由村委会成员、有威信的村民担任各村调解委员会成员,加大调解的成功率。积极打造便民法庭,简化案件审批手续,最大程度缩短办案周期。拓展司法救助渠道,对在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农民当事人实行诉讼费减免缓。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联合组建乡村大调解网络。
五要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建议实行“一村两法律顾问”,由上一级政府分别委托两家律师事务所的各一名顾问律师,一名法律顾问为村委会服务,另一名法律顾问为村民服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对法律顾问监督指导,避免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流于形式。
E
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治理提供动能
市政协委员,钢城区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尚翠芹认为,集体经济强的村,乡村治理底气足、效果好。集体经济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支持,要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尚翠芹建议:一要盘活土地资产,变“死钱”为“活钱”。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入市扩容增效,通过土地整治,激活存量。对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土地闲置,及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荒山、荒坡、荒田,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集体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深化产权改革,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各村要立足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加快成立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社,让资金投入从“分散”变“集中”、从“输血”变“造血”,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务农者”变为“务工者”,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组建资产股份合作社,实现村民人人有股权、人人有股份;组建劳务股份合作社,通过技能培训带动群众就业。
三要加强“三资”管理,变“跑冒滴漏”为“应收尽收”。开展“三资”(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挖掘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发挥“开源”作用,增加村级集体积累,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总量清、资产价值清、资源分布清、管理运行清、使用处置清,通过村级“三资”的保值增值,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农村更有精气神。
四要推进城乡融合,变“孤军奋战”为“合力攻坚”。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资金、信息、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帮扶。要研究制定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两委”干部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要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使农村集体经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展。
五要大兴民心工程,变“漠不关心”为“积极参与”。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让群众得实惠结合起来,兴办“民心工程”,加强农村幸福院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各种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活动,调动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改变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遍心态,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F
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提高乡村自治水平
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党支部书记亓明轩认为,基层人才匮乏、产业进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等,是目前村级组织难以破解的问题。
亓明轩建议: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付庄坚持以党建带村委,村委领着党员干,干群齐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发展的战斗堡垒,组织扎不扎实,“四个意识”强不强,是关系到花拳绣腿演戏看还是真心实意为民干实事的关键所在。要不间断地组织基层人员党建培训,在先进典型中找差距学经验,带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祥和安定。
二要完善农村人才引进机制。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付庄村能在短短的三五年之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一个默默付出的“最美乡贤”,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村两委解读上级政策精神,才有了村庄治理有效、飞速发展。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帮助农村引进年轻人才,壮大基层队伍。
三要完善农产品推销链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建议相关部门在农产品品牌打造以及推销平台的对接方面提供有效指导、建立管用机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奠定乡村治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要建立完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要落实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让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做村庄发展的“明白人”。要完善村民服务体系,在实现村民办事只跑一次的基础上,增加帮忙订购车票等生活实际需要方面的服务。针对新时期乡村土地承包条件及违约处罚方面出台法规政策,保证村民财产安全。
五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机制。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原则,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入手,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建立完善“三留守”群体平台,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帮扶救助、法律援助、文化娱乐方面明确具体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王希涛通讯员刘继春)
新闻推荐
老屯汽配城老屯茶城济南东方大酒店总店济南东方精品酒店济南东方大酒店旗舰店小村不“小”,因为历史悠长。老屯,曾...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