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代已有“外卖” 市民喜下馆子或叫外卖

澎湃新闻 2019-08-28 09:03 大字

现代人日常三连问:中午吃啥?晚上吃啥?要不叫个外卖?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周末闲在家懒得做饭,于是就想起订个外卖或者出去吃个快餐。那么,订外卖和吃快餐是现代生活的产物吗?其实在古代也有“外卖”哦!

今天,小布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古代的外卖。

古代的“外卖”

其实早在宋代已有“外卖”服务。从皇帝到市民,都懒得在家里做饭,叫外卖蔚然成风。

在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描画了一位送外卖的饭店小伙计,左手拿着两个“打包盒”,右手拿着食具,身上还穿着店里的围裙,刚从店中走出来,不知道要给哪家送外卖。这一形象被认为是目前最早的外卖小哥的写照。

据史书记载,孝宗赵构经常派宦官到市场上“宣索”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而且“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小费给得很大方。

而在市民层面呢,也是不甘落后,“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原来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天的OL是一样一样的,都不习惯在家做饭,喜欢下馆子或叫外卖。

明清时期,大城市里的酒楼服务更加完善。不仅在送餐时提供一次性碗碟,甚至还可以派厨师登门到府上操办宴席,从给客人下请帖安排座次环节,到当天的餐桌杯碟、酒菜供应,再到刷锅洗碗等善后清洁服务,一应俱全,完全无需主人操心,比海X捞外卖还要贴心。其价格自然也是不菲,多是地方大户的婚宴、寿宴等有此规模,一般百姓家庭望尘莫及。

古代外卖怎么点?

古代外卖一般有三种点餐方式:

家丁采买:派个家丁先去饭馆、酒楼点菜,然后再由专人乘车送上门来,送到家了再给钱,堪称今日电商“货到付款”模式的雏形。

约定送餐:与店家签个外卖长期约定,每逢约定之日,店家就会将美食打包好,送至客户家中。

上门叫卖:宋代以后,经济发达,市井之间娱乐场所林立,赌坊、戏院均聚集着众多民众,店家会将准备好的饭食上门叫卖。

古代送外卖虽说没有我们现在方便,但也繁荣一时,成为现代外卖餐饮业的雏形。

古代也有外卖盒吗?

古代外卖都用什么装呢?相比于现在的一次性饭盒和袋子,古代外卖盒简直高大上得不要不要的。

温盘:古代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这样当菜品送到客人家时仍是温热的,以体现出最佳的口感。

食盒:古代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或圆形抬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内有数层不等。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

清晚期红漆双层圆形竹提盒

(章丘区博物馆藏)。

清晚期三层竹编提盒(章丘区博物馆藏)。

怎么样,看完本篇之后,是不是对古代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订外卖、吃快餐,原来古人也是一群“吃货”啊!你是不是也已经按捺不住,准备订个外卖或者出去吃点好吃的了?

(原标题《趣历史丨原来古人也是吃货!订外卖、吃快餐一个不落!》)

新闻推荐

章丘区城管局加压冲刺创卫迎审

本报8月22日讯(记者钱堃)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已经到了背水一战、拼命冲刺的决战时刻,章丘区城管局严格按照全区迎...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