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普及农牧知识 章丘解读史前文化济南时报小记者研学团夏日开拔

济南时报 2019-07-09 14:12 大字

学生在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体验学习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梁大磊 赵一帆 摄

学生们在体验城墙夯筑 新时报记者孟琳 摄

春晖学子开启长清农牧科普研学之旅

我们日常喝的佳宝牛奶、酸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经过了哪些工序才能送到我们手中?它们的质量安全又是如何保证的呢?济南有哪些名特优农产品?无土栽培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热带水果和植物是用什么技术培育出来的?

带着浓浓的好奇心,近日,高新区春晖小学一、二年级的400名小学生分两批开展了农牧科普研学之旅。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体验,本报精心设计行程,让同学们在两天内分批、错时参观了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高产奶牛科技集成示范园和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了解不到的农牧科普知识。

走进佳宝牧场探秘一杯牛奶的诞生

“每天我都能喝到美味的佳宝牛奶,妈妈说,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为我提供成长必须的能量,可是它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很好奇。”春晖小学二年级学生赵一苇告诉记者,趁着这次机会,她要好好了解牛奶的生产过程。

在佳宝乳业工作人员地带领下,学生们来到牧场区域,看着奶牛们整齐地站成一排排,竟然如此呆萌,与之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原来,奶牛不只有黑白色,还有黄色的。在牧场,学生们又近距离参观了挤奶区,透过玻璃,看着奶牛们围成一个圆,自发地站在数字化转盘挤奶器上,经过人工消毒工序后,挤出的牛奶通过传输管道进入冷却桶。同学们纷纷表示,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过挤奶的知识,近距离看觉得更有趣。

“牛奶挤出来后还要经过巴氏杀菌、配料等工序,随后进行益生菌发酵才能变成酸奶。我们采用直流灌装工艺,会让酸奶的口感更好。”伴随着研学导师地讲解,同学们隔着玻璃窗观看挤出的牛奶如何变成生产线上的一盒盒酸奶,了解酸奶加工的流程。

参观完毕,佳宝乳业还为小学生们免费赠送一瓶酸奶,补充体力,继续行走在研学路上。看着手中的酸奶,同学们告诉记者,想想之前看到的刚从奶牛体内挤出来的新鲜牛奶,真的能体会到科技巨大的力量。

在农业精品园记录奇异果蔬成长

下午,春晖小学的学生们又来到了济南市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了解热带植物、蔬菜瓜果在科技助力下的奇异生存方式。

在讲解员地带领下,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原本生长在热带的植物,在北方的温控大棚里茁壮成长。看到了平时都吃过喝过的百香果、绿茶、苦菊……同学们表示,对于它们生长的样子,很少有人见到过。一路上,学生们看到了很多无土栽培的蔬菜、水果,对于种植在“水管”上的各类蔬菜,学生们十分好奇,惊叹连连。

“上面附上营养液层,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触营养液,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氧气。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经过讲解员介绍后,学生们学到了无土栽培的知识。

除了无土栽培,令学生们大开眼界的还有热带植物水果区。莲雾、香蕉、火龙果、菠萝……在“热带瓜果世界”里,不出济南就能近距离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其中采用的种植先进技术,让小学生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

参观结束后,每一名学生都亲手种植了一盆植物,工作人员还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呵护”这盆植物。对于自己亲手种的植物,学生们都十分珍视,像呵护自己的“小宝宝”一样。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在行走的课堂中,学生们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学校带队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有意识地多举行这样的研学活动,来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校外的课堂。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一帆)

祥泰学子章丘龙山解读史前文化

7月1日,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祥泰实验学校的200余名济南时报小记者,研学于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探寻4000多年历史的龙山文化,了解城子崖遗址的考古发现,体验钻木取火、考古发掘、城墙夯筑,欣赏美丽的格桑花并制作格桑花拓染作品……实地“考古”的研学之旅让祥泰实验学校的同学们流连忘返。本次活动新时报APP也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家长们在家就能看到同学们的研学过程,让他们更加放心、安心。

在博物馆解读4000年龙山文化

1个多小时的车程难掩学生们的兴奋之情,上午9点左右,5辆大巴车准时到达济南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

合影之后,学生们分组进入龙山文化博物馆,入口处迎接大家的是一处“时光隧道”,言简意赅地记录着龙山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徐霞给学生们进行了悉心讲解。从西河、小荆山遗址,到山东最早的农业状况、茅草屋居住的游牧生活、焦家遗址的器物、城子崖古国的历史、巅峰时期的制陶技术、西河文化和城子崖遗址考古发现……学生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还不时向讲解老师发问。

博物馆内除了展出各个历史时期的微缩场景外,还陈设着各个时期的代表图以及石器、蛋壳陶、黑陶等物品,尤其是龙山文化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蛋壳陶,通体漆黑,做工精美,学生们对这些物件产生了极大兴趣,纷纷围在放置器件的玻璃罩周围仔细观看。

“史前工厂”项目体验,趣味盎然

为了还原4000余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博物馆特别开辟了“史前工厂”体验区。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进行石器磨制、钻木取火、考古发掘、城墙夯筑、植物拓染等体验。为了让植物拓染作品更直观鲜活,博物馆门前种植了大片格桑花。同学们在花田拍照留念,摆出各种萌萌的造型,然后每人摘取了用于制作植物拓染的格桑花。回到体验区后,在导师指导下,孩子们把格桑花和叶夹在两块棉布中间,用锤子用力敲击,将花叶中的汁液榨出,不一会儿白色棉布上就印出了或浓或淡的美丽花形。老远就能听到锤子敲击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其中也不乏很多漂亮的作品出炉。博物馆的张馆长还为同学们在作品上题字。“一枝独秀”“春暖花开”“中国梦”“夏”……苍劲有力的书法和充满童趣的拓染画,化身成一幅幅完美的艺术作品,同学们纷纷高兴地拿着作品拍照留念。

在“考古体验”区,同学们拿起小铲子和小刷子,投入到考古发掘中,一些小的原始陶器碎片被挖了出来,拿着自己“挖掘”出的器物,学生们颇有成就感。

石器磨制和钻木取火的体验,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先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研学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他们被龙山文化深深吸引,纷纷表示,“又能学习又能动手体验的活动太好玩了,下次还要来。”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游舒乔)

新闻推荐

1560万重奖优秀人才、在北上深设立工作站、聘请7位“双招双引”顾问……章丘引才聚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发放奖励资金1560多万元,重奖134名优秀人才;成立北京、上海、深圳“双招双引”工作站;聘请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