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荣,不养蚕、不养蜂,偏偏爱上了养蟑螂,达到了餐厨垃圾处理“零”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与“蟑螂”共舞

济南日报 2019-07-02 11:31 大字

李延荣驯虫数载感慨良多。

一辆载有餐厨垃圾的清运车辆驶入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

一名员工在容纳10亿只蟑螂的饲养车间劳作。

蟑螂养殖场工人正在进行餐厨垃圾分拣。

蟑螂粪便也是优质的肥料。

捕食蟑螂的鱼儿既能防范蟑螂“越狱”,又能提升自身体质。

蟑螂虫粉饲料喂养的肉鸡是无抗生素的优质高端食材。

养殖车间楼顶变身成为生态种植的智能温室。

科研团队正在利用蟑螂研发减脂和美容化妆等产品。

蟑螂,俗称“小强”,是害虫,地球人都知道。李延荣却另眼相看,视其为浑身皆宝的“金虫”。“蟑螂不仅能处理餐厨垃圾,还能变身高蛋白饲料。未来,它们或许还能在减少抗生素使用、减肥、美容美白等方面,为人类造福。”李延荣说。

56岁的李延荣是咱济南章丘人,经历颇为丰富。他当过公务员、搞过科研、做过销售及废品回收的生意,还曾是一家医药公司的老总,带着300多人的团队搞药物研发。后来毅然辞职,成为“奇葩”的蟑螂养殖户。

说起李延荣与蟑螂的“缘分”,还要从2008年说起。那年夏天,留学澳洲的女儿暑假回国。一日,女儿上网观看一部有关蟑螂的动画片,听着女儿的“现炒现卖”,李延荣很快被影片吸引住了……“蟑螂生命力顽强,进化很完美,不吃不喝都能活好几十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于是,李延荣让女儿帮他查阅资料,看看蟑螂到底还有什么“本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蟑螂学名蜚蠊,俗名骚甲、黄婆娘、油夹虫、偷油婆,品种有6000多,有中华大蠊、美洲大蠊,也有德国小蠊、日本小蠊等。《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里都有蟑螂入药的记载。这彻底让李延荣折服了。既然蟑螂用处大、繁殖快,何不人工饲养呢?李延荣一打听,果然有人养。李延荣随即跑济宁,奔淄博,转滨州,登门讨教。未料,乘兴去,败兴归。这些农户均用粮食投喂,成本不低,养一吨上万元,最初每斤卖500元,因缺销售渠道,一路跌到15元,仍乏人问津,血本无归,欲哭无泪,他不敢再想。

一晃,三年过去,来到了2011年。那时,各级各部门正在大力打击地沟油、泔水猪。李延荣的公司每天有300多人在餐厅吃饭,产生的餐厨垃圾无法处理。大量餐厨垃圾往哪里倒,成为李延荣的“心病”。李延荣又想起了有“偷油婆”绰号的蟑螂,于是,他开始在自家卫生间搞起了用餐厨垃圾养殖蟑螂的试验,大获成功。2015年底,当李延荣得知章丘每天产生40吨餐厨垃圾,大部分只能靠填埋方式处理、严重危害环境的时候,他毅然放弃高薪,带领团队重新创业,专注蟑螂养殖,开始了与“蟑螂”共舞的日子。他与章丘环卫部门联合创办了餐厨垃圾生物处理中心,实施蟑螂规模养殖,从当初的几十只发展到当下的10亿只,养殖场也从300多平方米,发展到占地面积90亩的工厂化、自动化大型养殖场,待今年新场全部竣工后,可养殖4000吨、40亿只蟑螂,每天可吃掉200吨餐厨垃圾,相当于济南全市一天产生餐厨垃圾的四分之一。

如今,他的蟑螂处理餐厨垃圾项目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久林,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昆虫学、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物防治与植物保护等领域的几位专家评价后,得出结论:“利用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技术”遵循自然界食物链规律,是充分利用美洲大蠊可以高效、快速、无污染转化餐厨垃圾的一项新技术,符合变废为宝的资源高效利用方向,是国际国内环保新理念的具体实践;该技术的副产品美洲大蠊虫体、干粉及卵鞘可作为昆虫蛋白饲料,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该项目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创新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现在,李延荣已经成为“蟑螂专家”,从蟑螂的生活习性到作用价值,都了如指掌。李延荣和他的研发团队在蟑螂的利用上,没有满足于自身的蟑螂餐厨垃圾处理,而是进行全国推广性研究,并开始进行商业化利用蟑螂。蟑螂粉可作为动物蛋白添加剂,替代畜禽日粮中的鱼粉,替代抗生素添加剂,实现绿色养殖。他们又发现蟑螂可以降低动物脂肪率,正探索在减脂产品、美容化妆等方面的商业利用价值……

(本报记者 吕传泉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小清河3年内复航 可通行1800吨级船舶 济南将设主城和章丘两个港区,水路将通达省内四市

28日上午,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小清河复航工程专题会,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在会上指出,小清河复航工程要在3年内完成全线通...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