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带头人 他们带着乡亲们往前奔

济南日报 2019-02-25 11:32 大字

赵俊岭在家庭农场查看草莓长势

王敏常常守在电脑前,为村民答疑解惑。

俯瞰东方商人生态农庄

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野上,不时有游客前来休闲采摘;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党建阵地、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协商议事厅一应俱全……走进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苌家庄村,眼前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市定贫困村。

忽如一夜春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振奋人心,一项项各具特色的惠民工程温暖心田。当前,济南市乡村振兴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善学、善谋、善作、善成的带头人。

这些带头人有贫困村第一书记,有返乡创业的领头雁,还有勤劳务实的村党支部书记,无论身份是何,他们凭着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充沛顽强的意志,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探访了三位优秀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并从他们身上深刻感受到了当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那就是需要广大农业人才的支撑和引领,来保障乡村振兴的发展,让农民群众实现共同致富。

○第一书记:“让群众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俺们村原来是地道的贫困村,谁也不愿意来。现在却成了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谁还不说俺家乡好?”历城区荷花路街道苌家庄村村民陈玉生说:“说起来,还要感谢赵书记,俺们村变化这么大,赵书记功不可没啊。”

陈玉生所说的“赵书记”是苌家庄村第一书记赵俊岭,苌家庄村位于小清河北,现有贫困户9户24人,长期以来村集体收入较少。3年前,赵俊岭来到苌家庄村,发现问题后,为了解决苌家庄村发展问题,赵俊岭开展了深入调研走访,与党员、群众和村“两委”成员谈话谈心,了解苌家庄村的历史、群众的想法和意见,为开展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2月21日,家住全福立交桥附近的王传莲一家开着车来到了苌家庄村一处名为“荷花园生态家庭农场”的地方,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采摘草莓。“早就听说这里很有意思,能采摘草莓,有花草绿植,还有多肉植物,有的季节还能采摘葡萄。今天我们主要是来采摘草莓,让孩子亲自动手,感受采摘的乐趣。”一下午时间,记者就看到不少市民前来采摘,市民忙碌采摘的身影和孩子们的欢笑为郁郁葱葱的草莓大棚增色不少。

“我刚来的时候,这处家庭农场产业发展情况还不太好。”赵俊岭说:“不过,既然来到苌家庄村,我就要为苌家庄村的发展负责,于是我就决定先从生态家庭农场着手,通过家庭农场的发展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原来,这处家庭农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世:助力扶贫、村民贫困户可以享受保底分红的产业。

通过多方学习,赵俊岭为生态家庭农场出谋划策,种植草莓、蔬菜,养蚯蚓,再利用蚯蚓产生的土壤种植多肉植物。协调村集体给农场提供了极大的支持,“通过党员开会决定,一定要给农场服务好,留下这个产业。我们的生产路修建、水电管道的建设都未对农场收取费用,我们觉得,要做好后台服务,才能让企业安心经营,老百姓也才有产业脱贫的指望。”赵俊岭说,渐渐地,荷花园生态家庭农场开始进入盈利状态,良好的发展模式让苌家庄村村民看到了致富的路子,不少村民前来取经。

如今,苌家庄村的草莓采摘、多肉植物等产业已经在周边小有名气。而农场的发展也为苌家庄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通过土地流转,2018年每户贫困户获得147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金;通过产业项目,每名贫困户获得1300元分红;3年来,苌家庄村增加集体收入共计12万元。

在走访过程中,赵俊岭还有别的发现。苌家庄村集体财产并不少,有约占地4亩的舞蹈学校、3亩林地和2处藕池,还有移动信号塔及机房,但由于这些资源没有有效利用,导致了苌家庄村长期“端着银碗要饭吃”的现象。赵俊岭争取党员和群众的支持,理清苌家庄村集体财产家底。通过邯济铁路信号塔租用,村集体增收1.5万元;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重新逐一梳理了历史承包合同,对部分不合理的合同进行修正,给村集体增收了8250元;还对村内水电费开展了制度化管理,实现了年结余2700元……

“一定要让群众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赵俊岭说。村集体有了收入,赵俊岭紧接着联合村“两委”成员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我们村现在可不能叫贫困村了,来我们村看看吧。”村民李彦桂兴奋地说道。路面硬化了,苌家庄村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85盏路灯亮了,每到夜晚,不管是主路还是背街小巷,全都灯火通明;又打上两口机井,春旱时节再也不用为浇水难发愁了;党建阵地焕然一新,群众文化活动室、协商议事厅纷纷建起来了,农村党组织服务场所进一步提升。

不过,赵俊岭认为苌家庄村“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不,最近正琢磨着利用村里的闲置空地再发展金蝉养殖产业呢。

○返乡大学生:“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在家坐着就把钱挣了”

1989年出生的王敏,在历城区西营镇不少村民的心中已然成了名人,“这是俺们的小老师,教了俺们不少农村淘宝的知识呢,都是‘高科技’!”2月21日,在西营镇西岭角村,听记者问起王敏,一位村民如是说。

王敏的“授课”生涯还要从去年9月2日说起。那天正赶上中小学报到,然而报到的不仅有中小学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不约而同地赶往西营镇政府的小礼堂,200多名村民把小礼堂挤得满满当当。原来,他们早就听说当天小礼堂有一节电商课,学成以后能让他们“不出门就挣钱”。

那堂课的主讲便是王敏,“知道村民们之前对电商接触得比较少,我就多用一些例子,让他们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下课后,许多村民意犹未尽,将她团团围住,纷纷要求她建群、加好友,以便后续请教。按照她的计划,除了这堂课的解析,此后的课程将陆续介绍淘宝店铺的类别、淘宝开店流程等多种内容。

让村民多接触电商,多学习自媒体的应用,也是王敏“上课”的初衷。“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们走几十里山路卖水果,有的时候只能带上两筐苹果,虽然品质好,但路远量少,他们根本挣不了多少钱。”也是从那时起,她决定返乡创业,将自己拥有的电商、自媒体知识传授给村民,让他们轻松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我想让‘电商+自媒体’结合。”王敏说,一方面在当地选择优质农产品,创出品牌,实现融资;另一方面,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打开 销路。“现在视频软件上有很多直播农村美食的、农村生活习俗的,靠这样的直播一年能有五六十万的收入。”王敏说,“培训只是开始,后期我们也可以创品牌,让更多老乡走上致富的道路。”

如今,王敏还同她的不少“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村民们具体操作中碰到的问题,我能帮上的就一定会积极解答。”让她欣慰的是,如今有几十名村民在她的影响和帮助下走上了移动网络平台销售这条路。“有四五位村民已经把淘宝店开起来了,还有的正以微商等方式在逐步学习和接触。”

其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小孟”的村民,“她身体有些缺陷,却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她之前也有个淘宝店,经营儿童纯手工棉衣,但是一直做得不温不火。”王敏说,她给小孟提出了从“微淘”下手,积攒粉丝从而提高销量。在她的帮助下,小孟的网店销售的儿童手工棉衣销量已经从之前的每月十几件升到了每月50—60件。

对于未来,王敏也有了更多期待,“我想依托政府部门,再多做一些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让周边的村民也能多接触电商,不用出门,在家坐着就能把钱挣了!”

○村党支部书记:“一二三产业融合能让村子发展得更快”

“贯彻落实好省、市两会提到的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把老百姓的烦心事解决好,把实事干到老百姓的心里去,努力让村子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章丘区刁镇张官村党总支书记袁致功说,通过学习省、市两会以及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后,他更加坚定了张官村下一步大力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决心。

张官村现有农户近3000多户,1860亩耕地;另外,村子里还有一处蔬菜批发市场。袁致功对记者说道: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3.34万平方米,目前的市场日交易蔬菜能力提高到7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额由不足2亿元猛增到8亿元,实现了由产地市场到区域中转集散市场的转型,跻身“全国蔬菜专业批发市场50强”和“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与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的200万元收入相比,市场更大的作用是带动了三产服务业发展,带动360多个村民从事农产品运输销售工作。尤其是解决了230多个‘5060’年龄段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问题,这部分人在市场上帮运销户忙活二三个小时,就有50元以上的工钱装进腰包。算下来,这些村民累计年收入超过800万元”。“种地忙活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村里年轻人都愿意出去打工,谁也不愿意种地。”袁致功告诉我们,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村子,村里的闲置地也越来越多,农田没人管了,成了沉睡的资源。怎么办?经过研究和大量走访并对比分析,袁致功总结出,分散种植、各自为营的老路子收益低、利用率低,唯有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才是出路。

2007年,袁致功牵头联合村内157个农户组建了章丘区华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了近百亩土地作为核心种植生产区,注册了“华宝”商标,以城乡居民都喜欢吃、但因药残超标严重不敢吃的韭菜为主打产品,生产吃着放心的韭菜。短短两年时间,“华宝”韭菜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亩纯效益高达5000多元。”

如今,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村民手中的耕地已经全部流转到合作社,每年人均能获得1150元的土地租金分红,比种地合适多了,不仅每年能领到钱,还能干点别的零活,老百姓都愿意着呢。2012年,村子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多年的蔬菜种植、批发经验,成立了东方商人生态农庄。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农庄现已建有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休闲垂钓池、藕池、果园、苗圃等,逐步成为集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健康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都市农业园区。

如今,合作社在袁致功的带领下,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种植业,“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今年济南市两会又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助农,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就琢磨着怎么才能让合作社转型。”袁致功说,在经过几次外出考察后,他终于找到了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田园综合体项目,“只有一二三产业融合,才能让村子发展得更快。”

袁致功介绍,从今年开始,他们村在原有860亩的东方商人生态农庄的基础上,计划在农庄南侧建设一个占地60亩的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利用夏侯村、裴家村等周边几个村庄整体搬迁的契机,规划建设占地1万亩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里面涵盖蔬菜种植、产品加工、住宿、餐饮等,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增收致富。(本版策划 张敏 文/图 本报记者张敏赵世杰钱堃)

新闻推荐

2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2019年“春风行动”招聘会拉开帷幕

“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本报记者支倩倩摄本报2月21日讯(记者支倩倩)2月15日,由区人社局和明...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