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进入石隐园后如鱼得水,读着万卷楼上的藏书,逍遥于花木丛中,创作完成了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和《聊斋俚曲》以及其他著作——聊斋始源西铺村

今日周村 2018-10-10 07:55 大字

馆内模拟蒲松龄当年创作场景蒲松龄一生中创作出了约200余万字的作品,其主要创作成就是蜚声世界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此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本三出。考其创作历程,其大部分作品是进入毕府之后完成。

来到石隐园,蒲松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毕家按月发给他酬金,衣食无虞,全家生活稳定,解除了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他有条件饱读毕家万卷藏书楼内的藏书,如鱼得水,尽情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知识面开掘深邃,思想升华;东家毕际有当时是淄川县文人名士,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人圈子,蒲松龄很快融入了这个圈子,视野更加远阔。这三条,使得蒲松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一个优质、高产时期。上述作品中的绝大部分,均在西铺石隐园写作完成。

蒲松龄在毕家只教过八个学生,这八个学生相差十几岁,几乎同时跟蒲松龄读书。十余年后,蒲松龄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他在毕家后期,主要任务已不是教书,除了为毕家做些案牍事务,接待些场面上人物,主要精力放在读书著述上了。

蒲松龄进入毕府时,他的《聊斋志异》已经写作大半。来到毕家后,他经常利用教学之余,纵游王村周围山川胜景,深入当地民间采访,搜集创作素材,再对《聊斋志异》进行了重新修改与补充。“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为裘”,“浮白载笔”,在石隐园绰然堂中终于完成了他的这部以心血凝成的“孤愤”之作。据统计,《聊斋志异》四百余篇故事中,有近五分之一取材于王村本地或毗邻的章丘、长山(周村)、邹平、齐东、历城、淄川西部地区。《绛妃》、《大司农》、《查岈山洞》、《狐梦》、《骂鸭》、《狐入瓶》等,写的就是身边人身边事。《绛妃》一篇的本事是到石隐园观赏牡丹花而引起。“绛妃”指的是石隐园里一株绛红色牡丹花。癸亥岁(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暮春某天,蒲松龄随东家毕际有到石隐园赏花,回到绰然堂有些累了,午后小憩做了一个美梦。梦中受到两个“被服艳丽”女郎的邀请:“有所重托,敢请移玉”,说是“绛妃”召见。他跟着二位佳丽来到一处“金钩碧箔,光明射眼”的大殿内,受到一位“环佩铿然,状若贵嫔”女子的迎接,随之设宴招待,礼遇有加。蒲松龄惊愕之余,问明缘由,原来“绛妃”是石隐园里的花神,经常受到“封家婢子横见摧残”(“封”暗喻“风”,指的是牡丹花被大风摧折),听说先生文笔了得,“烦君属檄草尔”。于是“文思若涌,少间脱稿”,写出了一篇替“绛妃”抱打不平,让花神一族扬眉吐气的铿锵檄文。醒来后凭记忆将檄词记录。当然,本篇假托梦境,只是一种写作手段,表现的是他在石隐园惬意的生活感受,彰显的是扶弱抑强、惜香怜玉的本真情感。

康熙二十六年,经蒲松龄在石隐园近十年的不断修改补充,《聊斋志异》大体成书,手稿被分拆开在多位友人中同时传阅。王村地区百姓“说聊斋”渐成风气。这年,在家丁忧的詹事府少詹事新城人王士禛,来到毕家看望其从姑母,也就是毕际有的夫人王氏。毕家与新城王家有“三四世姻娅之好”,毕际有是王士禛的从姑父。毕际有请出已有文名的蒲松龄一同接待了王士禛。毕际有向王渔洋推荐了《聊斋志异》。王渔洋对《聊斋志异》颇感兴趣,回京后题了与《聊斋志异》一并流传的诗:“故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做为当朝大员的王士禛,顾及到自己身份,和《聊斋志异》不合时宜的内容,用含蓄朦胧的意象以替蒲松龄说出创作《聊斋志异》底蕴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观点。蒲松龄以《次韵答王阮亭先生见赠》为题,酬诗一首:“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直率地诉说了自己落拓不遇的状况和创作《聊斋志异》的衷肠。王士禛还对《聊斋志异》作了三十多条批注评点,基本倾向是赞赏。

蒲松龄还有数十首诗词直接描写石隐园美景的。其中多首写到石隐园,下面二首描写石隐园夏天美景和蒲松龄真切感受的诗颇具代表性。其一:“年年设榻听新蝉,风景今年胜去年。雨过松香听客梦,萍开水碧见云天。老藤绕屋龙蛇出,怪石当门虎豹眠。我以蛙鸣闻鱼跃,俨然鼓吹小山边。”其二:“红点疏篱绿满园,武陵丘壑汉时村。春风入槛花魂冷,午昼开窗树色昏。书舍藤萝常抱壁,山亭虎豹日当门。萧萧松竹盈三径,石上荫浓坐不温。”

成就一代文豪,石隐园功不可没。

□孙方之

新闻推荐

嘻近郊游玩腻了给你些“新趣处”

百脉泉公园梅花泉园博园本版照片均由记者黄中明摄国庆假期去哪儿玩?今年的市内游、省内游赶上景区大放“价”,让人...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