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督察组进驻以来全市全力配合督察环保事无巨细 泉城百姓笑看天蓝

济南日报 2018-09-12 12:06 大字

“我们小区楼下的铝合金加工厂终于被关停了,存在了十多年的问题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是省环保督察组给了我们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在一通感谢电话中,市中区二七新村铁路小区居民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悦。村里有养殖异味、河边有污水乱排、小区存在垃圾堆……群众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是环保督察督办的“大事情”。

自8月22日山东省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省环保督察组”)进驻济南开展督察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环保督察组的工作安排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扎实落实边督边改工作要求,态度坚决、主动作为,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从快从严抓好全面整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有了新提升,环境质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环境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走访问询 下沉督察调阅资料近10米高

9月11日9时22分,济南市保障省级环保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信访维稳组接到了省环保督察组转办的第二十批信访件,而在10日晚8点整,省环保督察组来电受理工作正式结束。这标志着自8月22日开始,省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济南以来的这场覆盖全市的环保大考暂时告一段落。

时间拨回到8月21日,在省环保督察组对济南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动员汇报会上,省第一环保督察组组长潘振文强调,省环保督察组将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发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督察济南市贯彻环保决策部署、落实环保职责情况,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举报问题整改情况,以及举一反三、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推进整改工作、落实整改任务,推动济南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绿色发展。

为更好地掌握全市环保情况,省环保督察组进驻后,立即开展了市级层面的走访问询工作,听取各市直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等情况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档案。

督察组首先对相关部门牵头或参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以及与环境保护部门协调联动等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并听取了相关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在对市级层面有了了解之后,省环保督察组兵分四路,对各区县开展下沉督察,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核查、留存影像资料等方式,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重点对中央、省和济南市制定的各项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生态环保部专项行动应于今年完成但目前尚未整改完成的问题,走访、谈话确定的重点检查内容,当地其他突出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

数字不会说谎,督察工作有多细,从一组数据便可看出端倪。截至9月10日,在20天的督察工作期间,督察组共调阅21批310余项200余盒纸质档案,合计3500余份纸质和电子档案材料,如果将这些资料摞起来的话,高度接近10米。

全力以赴 协调配合精兵强将力保督察顺利

以省环保督察为契机,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级环保督察工作,把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推动改革的难得机遇,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要求,全面抓好问题整改。

8月21日,省环保督察组见面沟通会后,济南市立即召开动员汇报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不折不扣落实整改任务,确保省级督察工作顺利开展。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强调各级各部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态度端正,行动上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整改上要雷厉风行、务求实效,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济南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对转办交办的问题,为了做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查清问题、第一时间查明责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全市成立了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的保障省级环保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从市级层面到区县、管委会层面,全都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到环保督察工作当中。

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确保了省级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切实得到解决。

在处理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转办件时,按照落实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问责不到位不放过、信息不公开不放过的“六个不放过”要求,对案件整改不避重就轻、不推诿塞责、不弄虚作假,以加大问责力度作为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促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迅速整改。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对环境问题科学研判、疏堵结合、分类处置,既回应了群众合理环境诉求,又兼顾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小事细做 立改立办接受转办件1100余件

扰民的噪音沉寂,刺鼻的气味消失,堵路的垃圾清除……随着环保督察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困扰群众生活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环保督察工作带来的变化。这些转办件涉及大气、噪声、固废、水等污染类型,每一样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皆是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洁净空气和恬静环境的强烈需求。

截至9月10日,省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济南市共移交十九批1100件转办件(标“*”的106件,重复举报40件),其中来电980件,来信120件。涉及环境问题1360个,其中水污染问题180个、大气污染问题241个、油烟污染问题192个、扬尘污染问题111个、生态破坏问题86个、垃圾污染问题88个、固废污染问题84个、土壤污染问题4个、噪声污染问题315个、其他污染问题59个。根据省环保督察组反馈的第一至第十二批信访转办件办理情况审核意见,确认前十二批724件已办结585件(其中属实499件、不属实86件),正在办理139件(历下区政府18件、市中区政府24件、槐荫区政府10件、天桥区政府24件、历城区政府24件、长清区政府5件、章丘区政府3件、济阳县政府1件、高新区管委会9件、南部山区管委会16件、市发改委1件、市人社局1件、山东高速集团3件),对相关责任人员问责47人。

小事串起大民生。一件件群众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已经成为环保督察督办的“大事情”,边督边改使环境质量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种雷厉风行、果断处理的态度并非个例,在环保督察整改中,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的浓厚氛围已经在全市形成。

这次环保大考的督察效果也正在凸显,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便是不少市民在朋友圈里晒出的济南“水晶天”。从今年1至8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来看,全市PM10和PM2.5的浓度都有了显著下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了20.9%,PM2.5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25%左右。如果将时间维度缩短到8月份,根据省控及以上点位监测结果来看,8月份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为16天,良好率为51.6%,其中8月份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达到了4天,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

借力督察 持续推进强化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言为心声,百姓的口碑是对督察工作最好的褒奖,然而必须明白的是,在赞誉的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切期盼,这项长期且艰巨的民生工作,要想实现,离不开一批管得住、疗效好的制度。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济南市也积极谋划“治本”之策,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着力解决好影响绿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工作推进体系上,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具体落实部署过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突出位置,在治霾攻坚战上,坚定“治霾不靠刮风靠作风”理念,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措施”。坚决去产能、控燃煤、抑扬尘、治尾气,从各个环节入手,全力打赢治霾攻坚战,让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出现的次数更多、持续的时间更长。在水环境改善方面,将继续加大小清河治理力度,加大河流水质提升力度,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在具体工作上加快推进2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同时建立水质目标考核机制,将57个市控断面水质考核纳入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在生态修复方面,完成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编制,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737.72平方公里。出台了《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建立了山东首个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机制,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也已启动。

依靠科技手段,不断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推动环保执法精准化。截至7月底,全市建成了2000个空气质量微站,借助这张微站监测天网,实现了对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全市141个镇街空气质量(PM10)、绕城高速以内出租车走航路段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同时实施蓝绿名单制度,继续组织开展蓝绿名单的申报工作,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坚决不搞“一刀切”。不断推进总理基金项目研究,完成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区域性臭氧形成机理与控制路径研究,深化VOCs全过程控制及监管技术研发。扎实推进排污许可,在全省首创排放口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在黄台电厂等5家排污单位14个主要排放口设置统一规格的二维码标识牌。

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济南市将严格按照省级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不断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力度,积极构建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王鹏淇)

新闻推荐

红旗资产管理委员会开展人口调查摸底及股东身份 界定校对工作的通知

按照市委市政府、经开区党工委统一部署,龙山街道红旗资产管理委员会(原大桥镇红旗村委会),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