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聚焦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从实现“三美”突破

大众日报 2018-06-29 01:13 大字

5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城市提升“十大行动”的部署,其中农业农村提升行动是一项重要内容。市政协第五专题“商量”把“乡村振兴,让农村美起来”作为主题,并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生活美,环境美,乡风美”三方面,前往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垛庄镇五彩山村、文祖街道三德范村,展开一系列调研。其间,“如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找到突破口”,成为市政协委员、业内专家、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热烈探讨的课题。

□本报记者田可新实习生张健

寻找合适路径实现“蝶变”

好政策才会有好日子。为了让农民尽快地富起来,近年来,每年的济南市委一号文件都对农民增收问题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当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精致农业,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加大对专业农民的就业培训,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济南市做了一个初步统计,特色产业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万亩,农民1/3以上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特色经济,所以下一步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有很多村庄的特色经济发展得都比较好,像长清的寿茶,高官寨的甜瓜,黄河的西瓜,仁风的西瓜,还有商河展家的花卉,都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农业局园区管理处处长李明说。

“还可以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上深挖一下,比如章丘可以结合当地的曹操、房玄龄、李清照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依托‘女郎山\’连起‘青葱庄园——施家崖村——白云湖——旧军古村\’这条农业文化旅游的线路,带动经济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国有林场工作站站长邵洁建议。

“今年3月份,我市出台了实施意见,在全市推选出了平阴的玫瑰、章丘的大葱、历城的草莓等十大发展质量比较高的产业进行打造。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支持,比如对认证为市级产业园区的和列入山东省农产品品牌目录的,给予一定的奖金资金支持。”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金岩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媒体代表、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制片人邵公礼认为:“还要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同时有思路、有能力、有魄力的专业性的人才,有了他们的带动,乡村才能激发出它的活力。”

特邀专家、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学军则结合在浙江湖州学习调研的体会建议,“湖州当地有个‘1+1+N’,第一个‘1’指的是高校的特聘专家,第二个‘1’指的是农机推广人员,‘N’就是特聘专家和农机推广人员服务N个专业农业户和专业公司,这个推广体系不仅引进了新品种,推广了新技术,实际上还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

“生态美”需高标准规划设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此次专题调研组成员在章丘区垛庄镇五彩山村发现,当地靠着一片约一万亩的黄栌,策划出一个“红叶节”,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果能打造成品牌进一步宣传,效果会更好。”邵洁说。

而五彩山村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济南市美丽乡村建设,该市在全省最早提出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在贫困村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路子。“从今年开始市里要加大力度,每年选择12个以上的贫困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要让更多的村庄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成为乡村旅游的示范村。”市委农办副主任黄延仁说。

“我觉得环境保护是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但不要只留心环境保护。”群众代表、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党支部书记张恒起则建议,还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比如道路好走不好走,晚上路灯亮不亮,垃圾怎么分类,污水怎么处理等,这些不是小事。”

对此,相关部门介绍,近年来,济南市在对农村贫困户的农房改造方面,已完成1.3万余户;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方面,在全市涉农的91个乡镇街道4321个村庄,基本达到全覆盖的标准要求。

“在民宿的打造方面,也需要充分开发现有资源。”李明表示,“以湖州为例,他们请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亲自深入乡村进行调研,规划设计既有前瞻性,又高端大气,对济南的启发很大。济南的山区、平原、沿黄还有古村落,我觉得应该拿出大手笔来进行高标准的规划、高标准的设计。”

要有更加文明的乡风底蕴

乡村振兴既要有不断提升的乡村颜值,还要有更加文明的乡风底蕴。“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应该润物细无声,用良好的家风来涵养文明的乡风。”邵公礼对此举例,“浙江一个小村子里有个规定——天晴的时候,年轻人要到村广场上给老人晒被子。久而久之,这就形成敬老爱老孝老的风尚,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我觉得这晒的不是被子,是孝心、是家风、是民风、是乡风。”

“如何继续发扬乡风文明?要挖掘开发一些本土文明元素,像古宅、古道、村规民约、家谱,还有田野文物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也要宣传好典范,让村里的好婆婆、好儿媳、助人为乐的热心人、奋发图强的优秀学子起到引领作用;还要实现‘激活\’,继承‘靠乡贤来解决村里的纠纷\’这个传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发新的乡贤文化,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乡风。”李明进一步建议。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则认为,还应在广大的乡村建乡村儒学讲堂,培养一大批当代社会需要的新乡贤。“让这些乡贤成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中华美德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要真正发掘传统乡约的一些积极因素,让乡村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患难相恤、礼俗相交这样新的社会风尚。”

新闻推荐

八旬老人回忆抗日兵工厂往事—— 流动的鲁中兵工厂

□本报记者于向阳本报通讯员陈晓永陶德合6月11日,在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北腰关村,84岁的退休...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