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济南时报 2018-06-14 14:03 大字

济南考古馆

展出50余项考古发掘、文物850余件(套),很多观众在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对考古人员的工作也羡慕不已:既能发掘各类

“宝藏”,还可以到处游山玩水。实际上考古工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悠闲、惬意。作为基层考古单位,考古人员最重要的

工作就是配合各类建设项目进行调查、勘探和发掘,足迹遍布全市各个县区、乡镇、村落。田野考古充满了未知和惊喜,同时也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考古工作者既要工作严谨、仔细,与时间、天气赛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要与荆棘杂草、蚊虫作斗争。

考古人员经常要进行调查勘探。

章丘九顶山风电场所建设的风电机位于40余处不同的山头之上,调查、勘探时需要不停地上山、下山,工程建设方又急需文物影响评估报告。为顺利完成工作,我们提前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任务,一大早就上山,中午在山上简单地补充体力后继续工作,直到完成预定目标才下山。风机建设所在地一般都是没有开发利用的山顶荒地,人迹罕至,没有道路,有时需要翻越好几个山头才能到达目的地。不仅需要在齐人高的草丛灌木中穿行,还要面临山间草地中毒蛇、蜱虫的潜在危险。当时正值盛夏,为保护好自己,尽管头顶烈日,也只能裹着长衣长裤,翻山越岭,一天工作下来浑身虚脱。有时在山上碰到无法预料的雷阵雨,无处躲藏,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虽然环境艰苦、危险重重,但没人叫苦、没人退缩,谁叫咱干的就是这一行呢?去年配合济泰高速公路建设的调查、勘探是我所第一次进行的跨地市项目,该线路所经区域大多为山区,山高路远、树林茂密,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协调济南、泰安各相关区县人员开展工作,同时带着地图、GPS等顶风冒雨、摸索前行。

再说说考古发掘。

济南地区发现的汉代墓葬大多埋藏较深,一般深四五米,最深的距地表可达8米,发掘时如果碰上夏秋雨水多的时节,墓葬很容易发生坍塌。为保证发掘顺利进行,一方面在确保墓葬资料完整获取的情况下,降低墓口、支撑墓壁,另一方面考古人员要身先士卒、亲自下到墓底清理墓葬。魏家庄墓地、巡检西遗址等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考古工作还要经常面对盗墓分子的侵扰,记得在女郎山发掘的时候,一些盗墓分子受经济利益驱动,经常半夜去工地寻找盗墓时机。有一次考古队夜间安全巡逻时,正好和盗墓分子相遇,他们手握铁锹等凶器威胁大家,队员们一面沉着应付一面机智报警,最终有惊无险将歹徒击退。

每天的勘探、发掘结束后,大家也不能高枕无忧地休息,要将一天的资料、图纸、照片、文物等进行整理,查阅相关的资料,再准备好第二天所用资料、器材等,才能喘口气,经常发送报告等邮件时已是半夜乃至凌晨,所以很多考古队员都是“夜猫子”。

整个勘探、发掘项目结束了,也不代表工作的结束,还要根据工作结果形成文物影响评估报告、提出各种文物保护建议,对于确实无法避让的地上文物建议搬迁保护、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及后续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两年多,在田野工作人员不足10人的情况下,考古所先后完成的调查、勘探项目近30个,发掘项目20处。其中配合公路、铁路等线路调查、勘探达240余公里,配合遗址保护、工厂、住宅开发、发电站等基础建设调查、勘探700

多万平方米,发掘近6000平方米,清理各类

墓葬200多座。编写详细的文物影响评

估报告近30册,为各类工程建设选址

提供了文物保护依据,有力保护了

地下、地上文物,为历史留下了真实

的痕迹,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了自

己的力量。

除了工作环境的恶劣,最残酷的

是要长期面对无法正常上下班、无法照顾家庭子女的困扰。一旦上了工地,就

意味着失去了节假日和休息日,要日

复一日地驻扎在工地上。有同事全年

放弃节假日的时间就长达80余天。孩

子在生疏中成长,家务几乎不能参与,家人也不免抱怨,想起这些心中不免

一阵痛。我们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家庭,但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做的是有意

义的事业。行走在路上的我们坚信:千

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闻推荐

铁匠精神成就大美章丘

一方水土一方人,东西南北中,酸甜苦辣咸,铁锅汇聚万般滋味。作为章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先有龙山文明平陵城,后有大...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