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龙马精神”

济南时报 2018-05-03 14:12 大字

西汉鎏金青铜当卢▼秦始皇陵铜马车马头部饰物秦金当卢□刘丽丽 常祥

2017年9月,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西汉鎏金青铜当卢亮相国家博物馆,参加了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大展,在从全国30多家文博机构遴选出的300多件重要文物中,以其精美的造型、吉祥的寓意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件当卢出土于洛庄汉墓。1999年至2002年在墓室周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36座,出土文物近3000件,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广泛关注,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第9号陪葬坑为出行仪仗类,共发现7匹真马和10只大犬,在两匹马的额头各发现1件鎏金青铜当卢。这两件当卢,一件存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一件存章丘区博物馆。

当卢,古亦名“錫”,为古代贵族驾乘之马额上饰物,一般放置在马的额头中央偏上部。洛庄汉墓出土的当卢,其形如叶,镂空浮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高16.5厘米、宽7.8厘米、厚1.4厘米,青铜质,正面和侧面鎏金,背有两竖一横三环钮,用于引皮绳。主题图案为一匹卷曲呈反S形的骏马。马头向上朝前,额前鬃毛飘卷,耳如削竹,眼圆外凸,鼻阔方深,下颌方圆,显出良马之彪悍。其前蹄弯曲腾空,后蹄下踏云鸟,又似飞奔之状,形态极具动感。该当卢的整体构图以富有动感的马为中心,辅以变化的鸟纹和云纹,穿以镂空,简繁适度,丰满灵巧,整体的构图和纹样生动活泼,充满飞动之感,实属罕见的艺术佳作,在国内已出土的当卢中,可谓“一马当先、一鸣惊人”!李铭所长认为,堪称“全国第一”。

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发掘领队崔大庸先生曾撰文《山东章丘洛庄汉墓出土的鎏金铜当卢》,对该当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叶形当卢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并不少见,秦陵出土铜车马上的当卢即为叶形,可以说叶形当卢从先秦时期就流行起来。但像洛庄汉墓这样出土鎏金青铜当卢以马为主题纹饰的,在中原地区却极为少见。从所知资料看,有相似形式和风格的,只在河南梁孝王陵的一个车马陪葬坑中出土过。考古专家研究发现,马呈“S”形卷曲状的做法除在北方草原地区,或在匈奴和斯基泰文化中所谓鄂尔多斯式铜器中较为多见外,在中原地区应属少见题材。自从战

国晚期赵武灵王带头胡服骑射后,北方草原地方的一些文化因素以较快的速度传入中原地区,中原文化与斯基泰式的文化发生了新的融合。随着匈奴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这一艺术风格在悄然发生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地变化或更新,逐渐与中国传统的图案相互整合,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作为马饰品,当卢只在中原地区多见,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到商代晚期各种形式的当卢就出现了,而北方地区却很少见此类器物。可以说,当卢是中国本土的产物,特别是在其代表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后,当卢的使用和有无就显得很重要了。当北方草原的一些典型的艺术风格传入中原后,这些纹样便转用到中国固有的器物上。

因而,洛庄汉墓出土鎏金铜当卢,生产地应在中原,是中原的工匠们在受到来自北方地区的影响后,结合自己习见的传统风格糅合而成的新型工艺品,从另一个方面讲,它们又成了一种文化交融的载体。

洛庄汉墓出土的当卢,马以龙形、飞奔不羁的表现手法,不禁使人联想到志在千里的“龙马精神”。以马喻龙,古已有之。《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山海经》云:“马实龙精。”《尚书·中候》亦云:“荣光出河,龙马衔甲,赤文绿色。”可见把彪悍的骏马比喻为临渊行天之龙的说法,早已流传千古。正如黄章在《龙马赋》中所赞:“夫龙马之所出,于太蒙之荒域;分虞渊之幽浚,通天光之所极。生河海之滨涯,被华文而朱翼。”“龙马精神”成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李郢《上裴晋公》诗中:“四朝忧国鬓成丝,龙马精神海鹤姿。”裴晋公是唐代名相裴度,这句诗称赞他为官历任四朝,忧国忧民,年纪虽老,但仍然精神矍铄。自此以后“龙马精神”作为成语,比喻人精神旺盛、奋发向上。可以说,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决断,伴随着新时代蓝图的铺展,13亿多人民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书写发展新篇章,开启奋斗新征程。以“龙马精神”喻世人之志,既有龙翱游向上的远大理想,又有马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鞭策你我,岂不壮哉!

新闻推荐

2018中麓府产品发布会惊艳章丘一城

4月28日,“府承中麓,一席文贵”2018中麓府产品发布会华美亮相。发布会现场,章丘知贵及主流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据了解,中麓府汲取了万科、保利、旭辉三大千亿房企的高端人居修为,其景观...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