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李家疃

淄博日报 2018-04-20 00:00 大字

□孙方之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前夕,笔者来到文化古村落李家疃,寻迹这个古村的历史过往。

王村镇李家疃位于淄博市最西端,地处淄博市与济南市界河青杨河东岸,面对豹山,背靠青龙山,村北紧傍309国道。李家疃村西青杨河畔曾出土过龙山文化至汉代古人类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逐水草聚居于此。现代意义上的村落李家疃,形成年代大概于宋元以降,较之周围其他村庄要早很多年。因李姓最早定居,故名李家疃。

明洪武初年,朝廷从冀州、洪洞往山东大量移民,王姓家族自冀州枣强迁来定居。明清以来,又有唐、曹、邓、史等姓氏相继迁入。其中以王氏家族最为兴盛。至明朝嘉靖年间,王氏家族凭经营土地开始发家,成为殷食人家,子孙有条件读书问鼎科举。到隆庆元年,王氏家族终于有人脱颖而出。这人叫王宣化,字用贤,号云石。隆庆元年(1567)中举,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先是授直隶真定府阜平县知县,再调顺天府苏州遵化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再擢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转汉阳府知府。据《王氏家谱》记载,王宣化天性孝友,少年家贫,立志读书,考中举人的第二年,紧接着考中进士。在每一任官位上,都政绩卓著,刚正不阿。王宣化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查处一个罪大恶极的卫指挥军官,按法律应当判其死罪。这个军官托人送给王宣化十坛好酒,启开一看,坛内装满金银珠宝,可值百万。王宣化坚辞不授,按律将此人处死。被人称誉为淄邑“清白吏子”第一人,其事迹被载入《淄川县志》。王宣化光大了王氏门庭,自王宣化始,这股科举兴家之风绵延近两百年。清康熙、雍正年间,李家疃王姓家族的发展遇到了第一次停滞。据《王氏族谱》记载,这一时期王姓子弟中曾有赌博之风盛行,导致部分家庭败落,“务农商者多,习诗书者寡”。虽然诗书儒生少了,王家却转上了经商习武的道路。其中,以十二世王以奇为代表,在江南经商贸易,开办钱庄。在他的带领下,李家疃的王姓子弟纷纷将周村的丝绸贩卖到金陵、苏杭一带,然后从南方运回布匹在本地出售,子孙习文练武,科甲迭出,一时间族风重振。这一时期,发了大财的王氏族人,回家购买土地,大兴土木,对原来旧建筑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建,并最终确定了王氏大庄园布局。清咸丰十一年,为防御捻军侵袭,在六村团练首领王悦衡的组织下,修筑起李家疃圩子墙,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圩子墙厚2.5米,高4.5米,坚固异常。当时淄川县西部许多村庄被捻军抢掠一空,李家疃则安然无恙。当年曾有数村民众携带细软、牵着家畜到李家疃避难。

但是,正应了“富不过三代”的俗话,到清末光绪年间,或许是因为经商习武总会结交更多的江湖人士,李家疃的王姓子弟先后都染上了毒瘾。祖宗辛苦构建起来的豪宅,被毒瘾发作折磨得要死要活的不肖子孙们,开始拆除砖石木料,三文不值二文地贱卖掉,化作缕缕青烟,豪宅一片狼藉,王家迅速败落。加上清朝末年战乱兵燹,曾经环村的城墙先后坍塌。王家和整个李家疃一起,再次面临衰败的局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如今,山东省强制戒毒所就坐落在李家疃村土地上,这或许是历史不经意间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王家部分祖业虽然败落于王氏子孙之手,但现在仍然有九个院落保存较为完好。王家大庄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存明清古建筑300余间,主要包括“九门一庄”、亚元府、解元府等;传统街巷主要有南北大街、酒店胡同、盐店胡同、牌坊街等。

李家疃古村落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貌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研究价值。是山东不多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近30年来,村委会有意识对古建筑群进行保护。以现在中心大街为界,在东部规划建设现代新居,西部为原汁原味明清古建筑群。

武亚元古建筑群于1997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疃建筑群于2006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再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李家疃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年,聘请有关部门,编制了《李家疃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本》《李家疃村旅游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以来先后投资对明清古建筑群中的亚元府大门、悦偱府大门进行了抢救性修缮。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李家疃“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年4月成立“李家疃怀隐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5年,被省政府批准列入为淄博市首批“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工建设单位。2015年7月,由山东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李家疃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方案,经专家组论证,李家疃乡村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山东建筑大学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也在李家疃挂牌成立。

值得一记的还有李家疃村北的青龙山。青龙山东西向横躺在李家疃村北,是旧时章丘、淄川的界山。青龙山虽小,但确是座历史文化名山。旧时,青龙山上有座盘龙寺,据传说和东岳泰山碧霄元君祠同时修建。祠宇规模宏阔,供奉的除有青龙山神,还有碧霞元君神像。且自明初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青龙山庙会。经数百年衍变发展,至清末青龙山庙会名闻遐迩。每年的庙会,周围数十里范围内民众,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到青龙山上虔诚烧香,祈求福寿平安。青龙山前建有大戏台,每逢庙会便请来戏班唱三天大戏。清末,原来在章丘、王村一带农村广泛流传的“周姑子戏”,最早就是在青龙山庙会戏台登台演出。李家疃村的王焕奎(艺名自来喜)和后来成为五音戏泰斗的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当初就是从青龙山庙会戏台起步,把“周姑子戏”唱红半个山东。王焕奎是西路五音戏的奠基人,也是邓洪山的大师兄,邓洪山幼时多受教于王焕奎。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家疃还是淄博五音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青龙山地处白云山、胡山、四季山的群山环抱中。但是,这几座山脉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青龙山之北,属长白山脉,之南属四季山脉。长白山脉由玄武岩构成,四季山则由石灰岩构成。而离长白山距离比之四季山要远得多的青龙山,在血缘上则是属于长白山。在青龙山正东3公里,有一座龙舟山,龙舟山颠,群石突兀,如虎似豹,而被乡人呼作“虎头石”。虎头石和青龙山遥相对应,恰似白虎青龙两相对视。由是,不知何年何代在王村一带产生了一个“龙虎斗”的传说。据传,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为争夺这方风水宝地的所有权,一龙一虎便开始打斗。打斗累了,青龙到青杨河里喝一顿水,白虎到钟阳河里喝一顿水,便再进行下一轮打斗。明末,山下村庄一个叫做毕诚的人,夜间做了一梦,一只猛虎啃噬他肩膀,醒来之后感觉肩膀依然生疼。他迁怒是龙舟山上的“石虎”作怪,便率家丁上山用铁锤将那块最像虎头的巨石锤烂,自此“龙虎”打斗方休。毕诚的无厘头行径激起了公愤,被世人谴责,并被其家族记录进《毕世家谱》。蒲松龄有一首《九日同友人登虎头石》诗,小序中也将此辈劣行记录在案。因为人们相信,自然万物都是天地造化,皆有灵性,不可亵渎毁损。

早年,青龙山上有八块蔚为壮观的巨大石头,当地人称之为“仙人石”。因为这些石头硕巨无比,不像是这座小山所产,传说为神仙搬运而来。更为奇妙的是,这八块仙石当中,其中有7块是熟石,唯有一块是青石(石灰石)。这块青石状如卧龙,横卧在一堆黄褐色熟石中间,青黄分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青龙山命名的原因。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的颜色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出现不同颜色。而每出现一种颜色都象征一种不同的气象。当青石颜色呈现银白色时,必为晴朗天气;若青石呈现苍白之色,是即将刮风之兆;若青石呈现为深黑暗色,则预示即将阴天;当青石出现黑色,且表面摸上去湿润潮湿时,是即将下雨的征兆;若青石湿润饱满,呈现滴水之势,则转眼必有大雨从天而降。在没有气象预报预测天气的古代,先民们便根据这块石头的颜色变化预知天气变化提示。当地百姓出门、种地、晒粮、打坯、垒墙盖屋、婚丧嫁娶等都要先到青龙山上看看青龙石是什么颜色,然后再决定。每每非常灵验,给当地百姓提供了诸多便利。非常遗憾的是,历史进入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青龙山的信仰逐渐消解,而对其蕴藏的矿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利益的驱动下,大规模的开采矿藏,打破了青龙山曾经的神秘和安静。庙宇被拆毁,山体被肢解,神奇的青龙石早已不知所踪。好在近年来盛世景象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共识,青龙山得到了有效保护。

李家疃节孝碑

新闻推荐

章丘发改委原书记袁乃杰受审:旅游购物花20余万让单位报销

庭审现场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图4月19日上午,原章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袁乃杰涉嫌受贿、贪污一案在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历时两个半小时。济南市长清...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