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情深怀曾巩

济南日报 2018-04-10 12:06 大字

□戴永夏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被派到齐州(即济南),出任齐州知州(相当于济南市长)。他在济南为官虽不到两年时间,但在整治社会治安、修建利民工程、减轻百姓负担、建设名胜景点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受百姓爱戴。

曾巩初到济南时,社会上一些黑恶势力非常猖獗,严重危害着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对此,他深恶痛绝、无所畏惧,大胆地惩恶除害、安抚良民。当时齐州有个叫周高的恶霸,长期横行乡里,奸污妇女,杀害平民,无恶不作。因为他家有权贵撑腰,以前的州县官没人敢管。曾巩上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个恶霸,为地方除了一大害。还有一个号称“霸王社”的地下团伙,在章丘一代纠集党羽,抢劫、杀人、纵火,作恶多端,“无敢正视者”。曾巩了解情况后,组织警力,张网擒获,将这伙恶霸绳之以法。从此“豪宗大姓,敛手莫敢动”,形成了州郡肃清,“外户不闭,道不拾遗”的良好社会环境。

曾巩也很重视济南的市政工程建设,在他主持下,兴修了不少利民设施。如他在大明湖北面修筑北水门,根除了市区北部的水患;又修筑桥梁,改建驿馆,开通由长清去博州(今聊城)、直达魏州(今河北一带)的官道,大大方便了济南跟各地的交通。熙宁六年(1073年),曾巩还在济南西南的泺水之滨修建了“历山堂”“泺源堂”两大宾馆,并写《齐州二堂记》以记之,赋予这宏丽的殿堂以深厚的文化意蕴。

在任济南地方长官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曾巩跟济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十分喜爱济南的山水名胜,诗集中有许多咏唱泉城风光的佳作。诸如大明湖、趵突泉、金线泉、舜泉、漱玉泉、鹊山亭、水香亭、北渚亭、芍药厅、华不注山、灵岩寺等著名景点,都在他的诗篇中留下了引人注目的倩影。正如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所言:“曾子固曾判吾州,爱其山水,赋咏最多,鲍山、鹊山、华不注山皆有诗,而于西湖尤焉。”

曾巩咏名泉的诗有多首,其中以《趵突泉》一诗最为著名: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诗中说,玉符河水自地下流来,从趵突泉中喷涌而出。这泉水冬天也是温的,能使蔬菜照常生长;这泉水又异常清冽,用它泡出的春茶味道更为清香。这清清的泉水流经路旁,如明镜可鉴;池中的泉水日夜喷涌,像车轮飞旋。正是在这世所罕见的“风水宝地”,当年齐鲁两国国君曾为边界问题谈判会盟;而泉边的娥英祠又有娥皇、女英的动人传说故事,这更令世人不胜惊叹。全诗由趵突泉的水质、功用写到它清澈喷涌的景象,末句又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作结,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趵突泉的美丽壮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曾巩在主政济南时,还写过一篇《齐州二堂记》的散文,详细探究了趵突泉水的来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讲述了在趵突泉边建历下堂、泺源堂的起因及命名的根源,并得出了“齐多甘泉,冠于天下”这样的科学结论。文中说:“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可见,“趵突”这一称谓当时还只在民间流行,是群众根据泉水喷涌的声音,用“噗嘟”“咕嘟”之类的象声词来称呼泉。曾巩直接将民间流行的语汇用于诗文创作,正式将古槛泉改称“趵突泉”,使得“趵突”一名从此日益响亮,并广泛流传开来。

曾巩爱泉,也爱湖。他满怀深情,写下的多首咏大明湖诗,都极富情趣。如他在《西湖纳凉》一诗中写道: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荫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鷁首峨峨画舫行。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诗中主要写盛夏在大明湖边避暑纳凉的情景,通过写鱼戏、鸟啼、新浪、绿荫、松桥、画舫,将盛夏大明湖描绘得充满了生机。特别是尾联两句,诗人说他最喜欢在晚凉的清风里,嗅着阵阵荷花的清香,听那趵突泉哗哗的喷涌声……“紫荷香里听泉声”,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诗人笔下,大明湖和趵突泉,并肩比美;紫荷与泉声,交相辉映,进一步写出趵突泉的美丽和它的雄壮气势!

曾巩主政济南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当他调离济南时,济南百姓都诚心挽留他,纷纷涌上街头,采取断绝桥梁、关闭城门的办法,试图使他无法出,留在济南。然而圣旨难违,“官身不自由”。尽管他有千般不舍,百般留恋,还是在夜间悄悄地走了。济南百姓爱戴他,思念他。为了表达对他的尊崇之情,特为在大明湖畔修建了南丰祠,永远纪念这位为济南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好“市长”!

新闻推荐

章丘第五届桃花节昨日盛装启幕

本报4月5日讯(记者王永通讯员张风华实习生李胤)“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4月5日,“章丘封面”摄影大赛暨“北控水务杯”第五届桃花节开幕式在桃花山公园东广场拉开帷幕。繁花满枝...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