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铁锅“走红”,匠心品质受捧

大众日报 2018-03-02 05:19 大字

□记者田可新报道2月24日,在同盛永手工铁锅的制造工厂里,一位工人正在进行“开锅”的工序。□本报记者田可新实习生耿晨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文脉,它蕴藏着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闪光之点。截至目前,济南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省级54项,市级282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19人,市级111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济南市正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力求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自本期起,本报开设“弘扬传统文化,走近济南非遗”栏目,通过多角度探访当地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着力彰显济南传统文化的生动之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栏目也将通过实地探访,与传承人、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的方式,探讨当下济南非遗项目如何在传承、发展上进一步突破,共同为“非遗项目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文化审美、体现当代人的精神需求”等一系列课题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更多人“振兴非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非遗与城市实现共同成长、繁荣。

章丘铁锅,火了

这个春节,章丘铁锅红遍大江南北。伴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央视的首播,这口秉持传统工艺,“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候,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的铁锅,立刻成为了“网购爆款”,一夜之间,洛阳纸贵,天猫平台上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000倍。

“自2016年建厂以来,除了位于济南宽厚里的体验店之外,同盛永铁锅没有实体店,我们的产品全部通过电商销售。节目播放前,铁锅的销量每年不足1000口,就在节目播放的当晚,销量就达到3000口,订单更是数以万计。这已经远超工匠们的生产能力。”2月24日,记者前往距离章丘市区二十多公里的龙山街道,在同盛永手工铁锅的制造工厂里,与工人们聊起了眼下的火爆,他们纷纷坦言实在有些“招架不住”:“还有人为买锅甚至翻墙进了厂呢,因为这,我们只能紧闭大门,谢绝对外开放。”

这口铁锅到底强在哪儿?厂子里的50多岁的老匠人冯长全停下手里的活儿,给记者现场讲解。“与利用涂层技术的机器制锅不同,手工捶打增加了铁的密度和硬度,实现了物理不粘。手工打制的铁锅弧度也更加精细,适于翻炒。”而与机器压制的铁锅相比,手工锻打的铁锅从外观上便可看出差别。记者发现,几万次锤印留下的龙鳞状纹理,泛着蓝光闪闪发亮,看似凹凸不平用手触摸却光滑无比;把手与锅身由一块完整铁片打造而连为一体,结实耐用。

火爆背后有“负担”

章丘自古便是铁匠之乡,据《山东通志·卷四十一》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2014年,“章丘铁匠习俗”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同盛永手工铁锅锻打技术被章丘市(现为章丘区)政府列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对我们来说,无论章丘铁锅火爆到了啥程度,日子与往常也并没有不同。”伴随着不绝于耳的响亮打铁声,冯长全告诉记者,工厂拢共40多名专职打锅的铁匠,刚过完春节,就有20多人陆续回厂上工。而这40多人的年龄大都在40岁到60岁之间,鲜有年轻人参与。

“不因为别的,就是太辛苦。”有着8年打锅经验的冯长全坦言,为了能看清铁锅上锤印的细微变化,生产铁锅的车间必须封闭门窗保持黑暗,只为每个工匠亮一盏小灯泡。而车间里的敲打声震耳欲聋,日久天长对听力多少也有影响。根据铁锅的大小及样式的不同,铁匠们锻打的次数在2.6万至3.6万之间,若有少数不合规制的铁锅,则需要富有经验的老师傅重新敲打。目前,工人们每天最快可以打出2到3口锅。这样的产量就需要铁匠们在黑暗、嘈杂的环境中长时间坐在原地不停重复捶打的动作,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当前暴涨的订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生产能力。我们不得不暂时下架了电商平台的铁锅产品。”连日来,章丘铁锅“臻三环”“同盛永”传承人之一刘紫木接受了数不清的媒体采访,2月25日再讲起这个非遗项目的“走红”,他坦诚地讲到了火爆背后的“负担”:“如今,也有许多投机分子借章丘铁锅的名气,用假冒伪劣产品来扰乱市场,对章丘铁锅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产品质量,做好内部工作,打造优秀品牌。下一步,我们还将面向社会吸纳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对他们实行带薪培训,更保证其工作收入,让章丘铁锅走得更远。”

为此,章丘区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将积极筹备成立行业协会,扩大生产规模,统一生产标准、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健全线上线下监督体系,规范好“章丘铁锅”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章丘铁锅”,避免恶性竞争,助力章丘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得把“炉火”持续烧旺

“章丘铁锅名声大振,展现了人们对传统技艺的追捧,对本土产品‘匠心\’品质的肯定,对承袭民族特有生活方式的认可与回归,这首先就是值得欣慰的。”2月26日,一位高校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教师在微博里表示,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转发和点赞。

而在济南,独具匠心的非遗项目,又何止章丘铁锅——传统旗袍典范“玉谦旗袍”,以工艺精良、时尚靓丽著称。它秉承了旗袍的八大制作工艺,即镶边、滚边、嵌边、岩条、盘扣、贴花、绣花、手绘,并不断创新,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杜福庄胡琴制作技艺,制作流程繁复,从选材、火烤到涂漆片、固定弦等十余道程序,包括筒子、琴杆、轴、弓子等在内都是手工完成,另外还讲究慢工出细活,制作一把京胡就需要几十天的功夫,制作出来的每一把胡琴都可称得上精品,故此受到国内外胡琴发烧友的追捧;朱家峪土布制作技艺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氏家族始祖朱良盛携家眷自河北枣强迁至该村时带来的一项土布制作工艺,至今已有640余年的历史,如今土布制作由单一颜色发展到260多个花色,由原来单一的制作被褥和外衣发展成布凉席、衬衣、枕巾、坐垫等30多个种类……

“匠心”也需要精心呵护。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条产业链。围绕此,济南市已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35期,设立了济南皮影戏、济南剪纸、济南面塑、济南古琴、鲁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免费培训学员近4000名;策划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大赛、民俗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展演等品牌活动;承办了第一、三、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三届博览会参展项目总计达2322项,协议签约金额达841.4亿元,参观展览展演的各界群众达195万余人,2018年将承办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还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体建设,6个县区已建成历史文化展馆,3个乡镇、14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镇、村级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正在推进中。

“章丘铁锅的‘火爆\’,也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省城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如何经受住市场考验,应当成为众多非遗项目发展的新课题。“非遗产品是文化产品,也是商品。如何在确保技艺传承、品牌确立、市场规范的前提下,打破人们对非遗项目‘不实用\’的固有印象,激发传承人积极性,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大,营销手段的创新与突破等等,都需要各方拓展思路、一同努力。”

新闻推荐

民声高速路 诉求直通车 市民与政府的纽带“城乡网格化管理”

城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作为城市的主人,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文明和谐的城市氛围是我们的共同期望和追求。随着城区不断扩容、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乡综合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仍然不少。为了有...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