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无味,典故出错,剪辑太乱…… “舌尖3”引发网友吐槽

兰州晨报 2018-02-26 03:56 大字

网友形容观看“舌尖”系列的心情:第一部,口水长流馋到深夜舔屏;第二部,泪水、口水各半,有点不是滋味;第三部,没有口水,只能找茬。

“舌尖”节目组回应: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

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时隔4年重返荧屏,但收视成绩却一路下滑,截至2月24日第五集播出前,这部国民纪录片已经从在豆瓣最初的8.0高分下滑到了4.7分。

综合各路文章,网友给“舌尖3”列出的问题包括:煽情过重,美食无味;片中用数据、典故出错;片子剪辑太乱。

“请问中药口红和美食有什么关系?”“舌尖3”第四集《养》中,中医药大学学生自制的中药口红引发了网友质疑。网友扒出,这些原材料疑似购置于淘宝三无卖家店。且不说这种不戴手套配制化妆品的方式是否合乎卫生标准,最关键的是,美食纪录片中出现口红是什么意思?这种“闲篇”不仅仅出现在第四集,比如第三集《宴》,以江苏宝应婚宴上用“藕”引出“合以得偶”,随后切入辽宁彰武的清沟鱼,可没等到全鱼宴上桌,又转回来说宝应的全藕宴,其后登场的却是一名久负盛名的——武术家,并占了将近1/4的片长,讲述武术家的高超本领、大隐于市,以及70岁后收徒的心路历程,对于最能体现“宴饮”主题的拜师宴却一带而过。

吐槽1:解说词有“破绽”

“舌尖3”解说词被网友抓出不少“破绽”。比如“集万物于一山(的野生蜂蜜),使得蜂蜜饱含清甜”——蜜源植物繁杂的蜂蜜不会清甜,反而会有常见混合蜂蜜没有的药味;云南石锅并不起源于云南,而是四川藏区;穿山灶系摆拍,摆酒的是厨师家,豫西并无拜大厨一说;“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厨师唯有一把厨刀”,后片中瓜雕处立即出现各种雕花刀;章丘铁锅“必须历经12道工序、再过18遍火候、1000摄氏度高温锤炼、经过36000次捶打”此处都应该是虚指;“泡菜是四川人的命”,实际上并没有。

吐槽2:内容引争议

节目中还有一些内容引起了网友的争议。比如第三集《宴》中,讲述园林家石放苦寻“太湖之冠”花鲈不着,只好以家养鲈鱼替代,但网友表示,“出镜的并不是花鲈而是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而上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也认为“太湖水产中被大众认可的是‘太湖三白\’,没有‘太湖鱼中之冠花鲈\’之说”。

吐槽3:过分煽情,不够好吃

最让观众不知所措的当属想对着“舌尖3”流口水的时候,它却偏偏想让你流泪。如果说第一集《器》中章丘铁锅“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和第二集《香》中下岗女工红姐对于煎饼摊的期望表达还算克制的话,到了第五集《食》中,食物已彻底沦为“情怀”的点缀。得月楼新老传承中,只看见松鼠鳜鱼一道菜;青岛摔面,大篇幅讲述的是孙师傅靠面养家的不易;而重病妈妈为女儿做早餐的故事,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励志故事,只有泪水,没有口水。

链接

节目组回应:“换口味”有隐情

针对“舌尖3”质量不佳的说法,23日,“舌尖”节目组在官方公众号上做出回应,“由于前两季带来的现象级传播效果,时隔4年才面世的第三季免不了被拿来与前两季进行对比。出于思维惯性和审美惯性,难免有不少观众对第三季的创新之举一时无法接受……”

同时,节目组还提到了“舌尖3”面临的困境:《舌尖》第一季播出时,全国仅有40到50档美食栏目,而现在,有400到500档美食栏目在荧屏活跃着。美食纪录片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第三季如果没有更多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受众也不会满足。

对于“舌尖3”八集背后的逻辑关系,总导演刘鸿彦表示,“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 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近6年的除夕夜,今年“气质”最好济南首个“没有硝烟的春节”,空气质量领跑环京津冀28城

春节期间,泉城蓝天频现。首席记者王锋摄这个春节,济南蓝天频现,除夕夜“气质”更是创下近年来最佳;爆竹声消失,取而代之的花灯展示等民俗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也收获央媒的点赞……盘...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