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集聚天下英才 助力泉城腾飞 济南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省会人才创新创业新高地

大众日报 2018-01-26 07:42 大字

核心提示:2017年,是济南市人才工作取得重要性突破的一年,是济南“四个中心”建设实现“两年有看头”的关键一年,济南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为基础,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为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大格局人才产业同步发展

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的聚集直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高度。作为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市一直坚持引才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组织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引进培养了一批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0万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1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26人,泉城特聘专家(“5150”人才)590人。乘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济南的人才工作不断深化,已连续6年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高端人才是关键,而引进高端人才必须立足产业实际。围绕济南“四个中心”建设的中心任务,济南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以“5150”引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泉城“5150”引才计划。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设立每年不超过1亿元规模的专项经费,启动实施“5150”引才计划。2012年又启动实施“倍增计划”,用5—10年实现引才数量倍增、质量倍增和效益倍增。截至目前,已开展10批申报遴选工作,入选了590名创新创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实施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突出本土人才培养,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技、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十大产业,以“高精尖缺”为导向,集中力量培养本土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团队,打造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业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经费资助,最高500万元的股权投资支持。

实施拔尖人才培养选拔工程。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组织,每三年评选一次,管理期三年,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自1988年以来,共组织了11次评选,命名表彰1125人次、883人,其中管理期内的156人。实施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市科技局牵头实施。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批不超过10个,管理期4年,市政府发文公布,每个团队给予120万元的经费支持(分4年拨付)。目前,已评选优秀创新团队4批共50个。

设计针对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专项人才支持计划。围绕“产业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实施产业金融人才集聚计划,5年内分层次引进培养一批紧缺型金融人才、领军型金融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给予引进的高端金融人才最高100万元的生活补贴。比如,探索推进柔性引才,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对柔性引进并命名为“泉城学者”的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和最高1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

大平台筑巢引凤搭建载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好的平台是引进人才的重要载体。济南市针对人才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打造功能互补、一体运行的发展平台,提高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率。同时启动建设一批海内外引才聚智载体,助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以平台升级延揽高端人才。

着力优化科技金融平台。大力实施科技金融支撑计划,着力抓好科技金融平台完善提升和科技投资基金运作管理。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规模3亿元,首期出资5000万元。建立首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突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和科创交易大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推动机构集中、业态集聚、政策聚焦,构建国内领先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线上”对接科技资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金融服务要素市场建设,“线下”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端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科技中介等机构,将各类科技资源纳入转化交易体系。

大力优化创业发展平台。以济南高新区为依托推进齐鲁人才特区建设,以特优区域、特惠政策、特殊机制,加速聚集人才项目,济南高新区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由科技部、市科技局和市中区政府,联合打造的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正式签约授牌,着力打造招商引资新载体、创新创业新平台、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全市已建立各类企业研发机构800多家,企业在搭建平台、会集人才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同时,积极推动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向高层次人才开放,有力地服务和促进了人才、企业科技创新。

此外,济南还积极推进海外孵化器建设。创新“国外孵化+国内加速”模式,借力先进国家科技、智力资源,通过“海外育种”,把“创新的种子”“带土移植”到国内“繁育”,让人才科技项目在济南茁壮成长。该市在德国、美国建设的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济南硅谷协同创新中心、BIOBASE硅谷孵化器等三家海外孵化器已运行使用,吸引了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医药领域的20余家海外科技企业进驻。

2017年初,济南启动了中国(济南)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选址建设了1700平方米的离岸基地总部空间,充分利用中国科协海智双创基地在海外的影响力,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美国(波士顿)等海外创新驿站布局建设,策划“海智专家泉城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对接洽谈会”活动。在济南章丘区山东大学新校附近规划建设600亩的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功能齐全、配套一流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区。

搭建了好平台之后,各平台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必不可少。2017年7月29日,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搭建起政府和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之间合作沟通的桥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汇聚了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浪潮集团、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22家会员单位和以中国工程院于金明、俞梦孙、侯立安、赵振东、王恩东院士,中国科学院彭实戈院士为代表的335名各领域优秀人才,下一步,促进会将在引才聚才、成果转化、服务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改革政策含金量灵活度大幅提升

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要推动人才政策继续升级加码,释放更多人才‘福利\’。”济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泉城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济南市在2017年5月出台《济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即“济南人才新政30条”,提出“建立更具活力的省会人才集聚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和投入保障等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是济南市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化版、加强版、升级版,也是济南今后一段时间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新政“30条”范围相比之前更广,将省会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人才纳入扶持范围,人才范围包括了顶尖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基础人才、外籍人才等各类人才。除此之外,含金量更高,对各类人才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最高可获得1亿元的综合资助。机制更灵活,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推动简政放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用人主体自主权等方面为人才“放权松绑”。保障更有力,在改革薪酬制度、支持科技人才兼职或离岗创业、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生态更优,在人才创业投资、子女入学、保健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针对人才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首批推出了《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企业新引进研究生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试行)》《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试行)》《济南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试行)》等4个政策落地措施。同时,围绕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基金、柔性引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人才服务基层、人才专项资金管理、“人才驿站”、人才服务保障、市场化引才等方面,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计划于近期集中推出,真正让政策红包发挥效益。

同时,为落实好“人才新政30条”相关精神,促进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于2017年11月9日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高校20条”),引导支持高校院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能力。力求完善高校院所校地合作机制,实现“外地高校院所引进来,本地高校院所活起来,平台建起来,项目抓起来,产业火起来”。意见明确,对引进国内知名高校来济建立分院或共建二级学院,最高给予3000万元补助;设立驻济高校院所研发专项资金,择优扶持高校院所自主研发并在济南市成果转化的项目,可按项目投资10%支持,最高1000万元;对新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补助;对新设立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

济南市教育系统同步引才,于2017年12月12日出台《济南市教育系统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立足教育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构建富于弹性和张力的引进模式。根据全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结合教育实际,确定了A、B、C、D四类人才,其中服务期满10年以上的,分别享受一次性80万元、60万元、40万元、20万元的安家住房补贴。并在全面完成岗位目标任务的同时,3年内每年给予新引进的A、B、C、D类人才分别7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的政府薪酬补贴。

大优化打造“三安心”人才发展环境

对于引进人才来说,良好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往往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济南市将“精准”贯彻人才服务的全过程,围绕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动态需求,坚持一手抓软环境营造,一手抓硬环境建设,聚焦人才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融合对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济南市积极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氛围,首先让人才安业。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市财政将拿出3亿元,首期出资5000万元,用于对优秀创业人才企业股权直投、跟投。推行“人才贷”等扶持方式,建立人才创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

其次让人才安身。人才留得住,首先要有所居,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集中建设或储备一批人才安居房,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住房保障服务,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长免租5年的住房。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为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才来济,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和生活补贴。制定出台了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设立人才集体户,来济创业或就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凭有效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证明,可申请在济落户。

最后让人才安心。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着手建立“人才金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金卡,持卡可在创业投资、子女入学、保健医疗、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享受到及时高效专项服务。积极建设济南市外国人来华工作公共服务中心,为外籍人才来济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健全人才荣誉制度,大力营造引才聚才、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

本版撰文:张鹏程王长劲

新闻推荐

便秘尝试一下津尝通

便秘会导致毒素侵害身体健康,诱发加重各种急慢性疾病。芦荟、大黄、番泻叶等泻药损害肠道,诱发肠病变。泻药伤身、便秘烦恼,怎么办?津尝通让“老便秘”体会到舒心畅快的排便。用过的“老便秘...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