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瑞雪飞舞送张岩

鲁中晨刊 2018-01-16 22:33 大字

男儿有泪

不轻弹。写了几十

年文章,还真没为写文

章而流过泪。而写这篇文

章,我是流着眼泪连夜写完的,因为是专门为师弟张岩写的,确切地说是为他送行写的。在写这篇文章时,师弟已离开了人世。

今冬的天气真的是奇怪了,入冬已久,老天爷一直板着个脸就是不下雪。小雪节气到了,却片雪未见;大雪节气到了,却仍没下雪。直到日历翻到了2017年12月14日这天,老天爷才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满天飞舞的大雪不仅净化了尘土飞扬的空气,还给大地和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人们无不为这场雪的到来感到高兴和快乐,而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就在这天的上午10时,我的师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把他的人生定格在了54岁这个人生的座标上。过早地走完了他人生的道路,怎能不让人为之叹惜、伤心,又怎能不让人为之悲伤、落泪呢?英年早逝,苍天为之动容。张岩是莱芜市有名的书法名家,是书画精英,更是位很有前途的年轻书画家。我不敢说他的逝世会惊天动地,但却坚信这场雪是老天爷专门为他送行所赐。

相遇是一种缘分

相遇是一种

缘分,在茫茫人

海中能与张岩相

遇便是。我们从未见过面,根本就不相识。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并没有和他结缘的规划,更不敢想能成为师兄弟。然而,书法,这项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我们学习心切,拜师拜到了同一师门下,成为师兄弟。张岩拜师入门早,按老规矩,谁早谁为大,因为我年长他几岁,我成了十几个师兄弟当中的老二。说句实在话,也可能是性格相投,也可能是缘分相约,在众多的师兄弟当中,我和张岩的接触来往是比较多的。通过几年的交往了解,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的为人和才能等方面也大致了解。

他是一位有情有义有志向之人

张岩出生在莱城区高庄街道团山村,贫穷的家庭生活迫使他及早辍学步入社会,但却未能磨掉他顽强的意志和远大的理想。他干过装饰,整天写写画画;干过拆迁,成天东跑西颠,奔忙不止,真可谓干啥像啥,干啥啥行。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天生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有写书法的天赋。他要改行,他要当一名书法家。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他偏不信这个邪,拜师学艺,学起了书法。从此,他夜以继日,伏案练习,学习不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靠才能、靠实力、靠本事、靠作品,成为中国书协的一员。随后,他不甘满足,又拜师学习绘画,而且进步飞快,硕果累累。靠本领、靠业绩、靠人品,进入市书协和青年书协担任要职,成为一名书画界的佼佼者,更成了我们师兄弟的骄傲!

他是一位谦虚低调、有品位的人。平民出身的张岩,虽然成为中国书协会员,但他仍是大山的孩子,他的根是老百姓。他虽然有了一番成就,却不像有的人那样高傲、飘飘然,而是更加谦虚、低调、和蔼。有时,我们一块出去为人写字,他总是抢着为我铺纸,拿作品,让我十分感动。有时我就和他开玩笑说:“你是中国书协会员,给一个省书协会员当‘书童\’,不怕丢了脸面?”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你是师兄,应该的,应该的!”那朴实的言语发自内心,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张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勇于担当,是位充满正能量的人。平时,看个病人、为人办事,捐个款、献个爱心啥的,他都争先恐后,积极参加。青年书协和市书协组织“送书法下乡”“书画文艺进学校”“书画进军营”等活动,哪一次也没少过他的身影,更没少过他的作品。

张岩的老家在团山,是有名的梨花之乡。春天到了,梨花盛开,山川飘香,风景迷人。他总是约我们去看梨花、赏风景,谈书法、话人生、说未来,让兄弟之情更牢固和深远。到了秋天,丰收的黄梨压满了枝,满山香味扑鼻至,他又约我们到他的梨园里采摘果实,满树的果实任你选、任你挑、任你摘,却分文不收。那是梨子吗?不是,那是他的心、那是他的情、那是他的义,那是永远的甜美和记忆!

你的走,让人难以忘怀

前几天,张岩突发重病,被送进医院抢救治疗,自此就没再说一句话,撇下亲人、书画界朋友及所有人走了,没有留下片纸遗言,更没给家人留下丰厚的财产。你的走,让人感到可惜、感到心疼;你的走,让人难以相信、更难以接受;你的走,让人难以理解,更让人难以面对;你的走,让人难以预料,更让人难以忘怀!

我相信:你走了,你会有许多遗憾。因为你会挂念着你的妻子、孩子,会挂念着你的师兄、师弟,会挂念着书画界的同仁,会挂念着你的知心朋友。但让我说,你更放不下的是那份追求、那份执着、那份未完成的事业,那段未走完的人生之路。

你走了,我总觉得有愧于你:后悔不知道你会过早地离开人世;后悔近两年因忙于工作接触得少了。后

悔在你病重时没能尽到当哥

的一份情和义。师弟,

哥对不起你,因

为哥没去参加你的悼念大会。工作忙有急事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哥不愿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愿见到那种悲伤的场面,不愿亲眼看着你就这样悄然地离世而去。

你放心,你虽然走了,但你的执着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情怀,将会长留人们心中。

张岩,安息吧!

悔死的心

——— 忆父亲

■刘圣孝

1978年正月初十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全村乃至全国百姓都还欢天喜地地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我的家却塌了天——— 父亲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年仅56岁。

当时,我们家吃不上,穿不上,只有一口大铁锅与几样生活用具,真是家徒四壁。父亲是1977年下半年得的病,因无钱医治去世。那时,我在东北当兵已是第四年,回家探亲时,他老人家身体还可以,只是有点消瘦,没看出有病的样子。回部队后,每月给他寄两封信,他却怕花8分钱的邮票,两个月给我回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请安心工作,硬是没说身体有病。待到春节后,我叔叔才写信告诉我,父亲得胃癌已于正月初十早上走了。收到信时是正月十七晚上,我正主持开班务会,通讯员说家中来信了。会后我看了信,强忍着泪,怕战友们发现,跑到营房后面的山下树林里,在零下26摄氏度的雪地上,面朝西南方向,跪倒,放声大哭,直到战友们找到已经快冻僵的我。他们轮流把我背回营房缓过劲来,我一夜未眠,思绪万千。

父亲的一生,太不容易了。16岁成家立业,推400斤木头走山路,去章丘换炭维持生计,帮相邻打坯,推石头,盖房子,等等,他好不惜力。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父亲在1944年毅然抛下家庭(已有大姐、二姐)参加雪野区中队,曾担任过区队长,后因多种原因于1948年辞职,解放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我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成功者。他养育了8个子女,在那样的年代,让每一个孩子都读过几年书,为今天过上好日子打下了基础。得了病,宁可自己一个人扛着,也不想让儿女为此欠下债务。

1975年,我在徐州当兵,离家不远,7月,部队要调往吉林,我没告诉他,他从别人那里听到一块参军的家属都去过部队探望,便借了点路费到部队看我,见面第一句话:“为啥不和我说?还能上东北看你去吗?”只待了一夜,父亲返程回家,我随部队坐火车去了东北。父亲,儿子在部队大家庭里都让您牵肠挂肚,您得了绝症却瞒着我!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被病折磨得很惨,为减轻痛苦,用手扒土墙,土炕都抠出坑来,硬是没有喊一句疼!最后一晚稍平静点,骨瘦如柴的身体已无力活动,豆大的汗珠在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滚动。母亲问他:“让老二回来看看你吧?”父亲轻微摇一下头,意思是不让我知道这件事,让我安心工作,安心当兵。正月初十凌晨4点,父亲在家人的悲痛中,带着遗憾和挂念,停止了心跳。

父亲走的时候双眼没有合上,他在挂念远在东北当兵的二儿子以及未成家的5个子女,是母亲帮他闭上眼睛。母亲嘴里喃喃地说道:“孩子他爹,你放心地走吧。”父亲走的时候,连身新衣服都没有。父亲啊,您真是太苦了!是我们做子女的不孝,让您老没能体面地走。没能和您老见上最后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40年来,每当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就滴血。

新闻推荐

“双语双学历”学校落户章丘凭成绩单可直接申请读国外大学

本报1月15日讯(记者史春勇通讯员曹延刚魏方彬)同时开设中国和加拿大两国课程,学生注册两国高中学籍,毕业获两国高中毕业文凭,凭在校成绩单可直接申请国外大学。今天,记者从章丘区人民政府与大连枫叶教...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