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齐鲁第一水电站诞生记

齐鲁晚报 2017-12-08 14:04 大字

□王绍忠

章丘自古有“小泉城”之誉,因明水泉眼如筛,形成东麻湾(今百脉泉)、西麻湾、绣水沟三大泉系,在城北汇成了蜿蜒曲折、碧水盈盈的绣江河。绣江河水产丰富,沿河百姓还享有灌溉之利。明正德年间,明水富户周正寅在其河道上创修了18盘“水磨”,免除了四里八乡百姓碾米磨面之劳。水磨到民国年间达到鼎盛,在70多里的“水路”上,总共兴建起61盘水磨,轰隆隆的转动声响,如同春雷响彻两岸。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便考虑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天然资源,谋福造利于民众。1955年7月,山东省及本县的水利部门,联合对绣江河的水深、流速、流量进行了综合计算、论证。11月底省政府决定:由省水利厅、财政厅投资60万元,在距离绣江河源头3公里处,修建全省第一座水电站。

曾任县水利局局长的宋昭增介绍说,1956年3月初,省水利勘察设计院的罗总工程师,带领3名工程技术人员先期到达施工地点——吕家庄安营扎寨。此处离施工地点仅1公里。他们工作踏实、生活简朴,食宿、办公、开会均在吕家村民的茅屋中进行。

当年全程参加施工、现已达耄耋之龄的村民韩云凤说,那时为方便施工和食宿,施工劳力来自就近的吕家庄、浅井村和四营村,条件是30岁以下、识水性的男劳力,总共90人。实行“三班倒”,自带给养,报酬由省政府拨发的工程专款支付,经乡里文书再转发给个人。

这年3月7日,在工地上召开了隆重的“山东首座水电站施工誓师”大会。副县长、现场总指挥李济谦是一位淳朴干练的工农干部,他在发言中着重讲了兴修水电站的现实意义。吕家村青年民工韩云安在会上表决心,他说的一段响亮的顺口溜,上岁数的人至今记忆犹新:“保全勤、干满点,掏出良心拼命干,为让水流变电流,不怕水泡雨打脸;出工路上常盘算,干一天要对得起三顿饭。”

韩云凤清楚地记得,那时施工队是6人一组,12人一班。工程分两部分进行,上游进行加固河堤、筑坝蓄水;下方按设计掘一个直径40米、深达6米的水湾。由于水电站技术含金量高,容不得丝毫马虎、懈怠。常务副指挥、建设科长李志武和绣江管理局孙局长,经常不定时地到工地上监督检查,以确保质量达标。截流拦水坝是用巨形方石垒砌而成,水泥抹缝,相当坚固,故俗称“铁芯坝”(至今遗址犹存)。底部水湾所挖出的泥土,釆用“四倒手”的传统方式,逐层传递上岸,这办法看起来缓慢,但在当时无任何机械,只好如此。

同时,地面上测量、刨坑、竖杆、架线也在同步进行。由于筑坝、掘湾、安机互不影响,进度按原计划完成。到1957年3月,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那是电工师傅卢瑞贵最忙碌的一段时间。试运行时,卢瑞贵缓缓提开闸门,湍急的流水马上冲击着120千瓦水轮发电机飞速运行,发电、送电一次性成功报捷。

1957年3月17日,这是许多参加水电站修建工程的人员难以忘记的日子。宋昭増至今清晰记得,那天的老县城(今绣惠镇)东西大街彩旗飘扬,锣鼓鸣奏,像过节一样热闹。傍晚六点半,党政军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共计3000余盏电灯一同亮起,千年老镇终于结束了煤油、蜡烛照明的历史。

新闻推荐

明水街道严格监督检查促廉政责任落实处

今年以来,章丘区明水街道进一步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涉农专项检查,全面落实信访责任制,时时处处以保护农民利益为重,确保将党风廉政责任落到实处。开展专项监督。加...

章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章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