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着深情挖穷根 ***蹚新路——记章丘区文祖街道长水村“第一书记”郑建晓

济南日报 2017-11-30 12:09 大字

郑建晓(上图左),章丘区委老干部局派驻文祖街道长水村“第一书记”。

长水村是济南市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村南土地全部是山坡地,水资源匮乏,基本靠天吃饭,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郑建晓从被选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便下决心在此扎根。“组织让我当‘第一书记\’,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愿。”郑建晓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乡亲们眼中最亲近的人

“你来了,郑书记,不用停车了,快忙你的去吧,不用挂着我……”这是长水村于爷爷对郑建晓最常说的一句话。每天早上,郑建晓开车到村口,都会下车和老人家聊上几句。从村头到村委办公室,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像这样的停车要有好几次。乡亲们都说,郑书记如今就是“自家人”;而对郑建晓来说,长水村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白天、夜里脑子里想的都是村里的人和事。”到村任职以来,郑建晓工作日志就记了5大本。对村里各家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对25户贫困户,他更是时刻挂在心头。

去年,贫困户于喜本患尿毒症,透析治疗花了7万多元。一家人因为筹集医疗费而犯愁,郑建晓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争取资金和医疗帮扶,最终实现了医药费全部报销,大大减轻了于喜本一家的负担。贫困户刘培兰年老多病,子女不在身边,郑建晓每隔一段时间就登门看望,聊家常、打扫卫生,成了老人最亲近的人。

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郑建晓都带着油、面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为帮助贫困村民温暖过冬,去年,他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了1000斤煤。今年,又为每户定制了一套棉被、床单和枕套。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民政、残联、教育、扶贫办等职能部门支持,对25户贫困户进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5户贫困户已全部顺利脱贫。

开自家车为村里销货

“我们长水村的秀珍菇是在土洞里养的,我们长水村的茶汤是用柴火大锅炒的。”这句宣传长水村特产的广告词,郑建晓逢人便讲。听得多了,连他10岁的女儿都能脱口而出。

土洞养殖蘑菇是郑建晓任职以来,立足实际提出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争取资金、联系菌棒,到日常管理,采摘分拣、联系销售、送货收账,郑建晓都亲力亲为。早上一到村,郑建晓就钻进土洞查看喷水,下午采摘、分拣、送货。“土洞养殖蘑菇是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必须要干得好。”为做好秀珍菇销售工作,郑建晓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华联超市和两所学校,确保了销售渠道。每次送货,他都是开着自家车去。自己搭钱为村里办事,在郑建晓身上已发生多次。

为了帮助长水村脱贫致富,他与村“两委”研究确定了“1+4”的帮扶工作思路,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土洞养殖蘑菇、小杂粮加工、整治河道打造特色旅游平台等“种养加旅”四管齐下。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累计落实帮扶资金393.2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集体收入也稳定超过5万元。

“工作很苦,但很值”

脱贫工作困难肯定会有,在长水村的河道项目建设中,就曾出现了一些挫折。

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郑建晓计划对长水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在河道施工接近尾声时,一场大雨袭来,三处河堤出现坍塌。同时,随着石料厂关停,石子、黄沙等建材价格大幅上涨。施工方觉得无利可图,便撂挑子不干了……接二连三的变故可愁坏了郑建晓。施工方、监理方、文祖街道、水务部门、设计部门……郑建晓每天在这几个部门穿梭,积极协调沟通,最终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说实话,‘第一书记\’工作很苦、很累、很难。”郑建晓说,“这两年为村里事情求人的次数比之前三十多年都多,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群众做些实事,很值。”

(本报记者 沙文婧)

新闻推荐

章丘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为老百姓办事靠的就是一颗真心“神仙治不了”的村,她办成示范村

高淑贞为大家介绍三涧溪村的特色文化三涧溪村街景一角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日报记者赵晓明摄眼前这位妇女个头不高、身体偏胖,一头短发,衣着朴素。平凡朴实的外表,让人很难想到她这就是那个把六...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