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元古碑记载全真教 章丘首次发现元碑刻始立于忽必烈至元年间
李士河介绍当时石碑出土时的情形。本报记者张泰来摄建筑施工挖出元代石碑!近日,位于章丘明水的浅井村因为一块石碑的出土引发了关注,考古学者、文史专家频繁出入。经多方考证,专家们一致认定该碑始立于元代忽必烈至元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元代碑刻在章丘出土尚属首次。碑刻内容涉及道教在章丘的发展历史,对于这一领域的考古具有非凡意义。而其背后隐藏的兴衰故事同样令人唏嘘感慨。
文/片本报记者张泰来
惊奇出土
碑文内容
遥指700年前
“石碑确属元代古物,上可追溯至元世祖忽必烈年间。”11月23日,章丘浅井村再次迎来了多名文史专家。自从3年前一次偶然施工挖出一块残缺的石碑,文史专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此次,经过现场查勘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定残碑属于元代古物,价值非凡。
如此贵重的碑刻在当初的出土颇具戏剧意味。事情还要追溯至3年前的2014年10月份,章丘区明水镇浅井村章丘名优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院内,一辆挖掘机正在动土施工,在院内西南角扩建房屋。突然,挖掘机碰到了一个硬物。这是一块被黄土覆盖的暗绿色石头,操作人员不以为意,站在一旁的公司经理李士河却当即叫停了施工,上前查看。作为浅井村的老居民,李士河对于古物、对于文字有着特殊的敏感,刚模糊辨认几个文字,李士河就兴奋了。
“我看那上面有‘壶山突于南,峙山耸于西,黉堂岭长白山秀立于寅卯之方’的字眼,就觉得这是个好东西。”李士河说,文字里所说的壶山就是现在的胡山,峙山就是赭山,黉堂岭长白山就是章丘的长白山,这些文字显然是在描述一个地理方位,而这个地方恰恰就是脚下这片土地。联想到这个地方的历史,略有文史知识就能判断出“石头”的价值。李士河当即让挖掘机撤离了施工现场,指挥工人小心翼翼地把石头挖了上来,随即发现了另一块石头。
惊喜出现了,两块石头原属于一体,对接起来才看出这是一块石碑。根据碑文上“原其所始岁甲午”(这一年正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十一年,即公元1294年)判断该碑历史悠久,属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因为忽必烈年号至元,专家也将这一石碑简称为“至元碑”。
浅井村出土元代石碑的消息在章丘文化圈引起了轰动,博物馆学者、文史专家纷至沓来,三年间说不清碰了多少次面,进行过多少次探讨。对于石碑的文物价值以及所载文字的考古文化价值,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石碑属于元代这一点早就达成了共识。
两次被毁
石碑背后故事
让人唏嘘
年代如此久远的石碑究竟是为纪念何事而立?又因为什么样的历史机缘而被破坏解体深埋于地下?这些只有通过石碑上记载的文字来寻找答案。
章丘区政协文史委主任翟伯成根据碑文上所载的“全真至人”以及“绝情去欲,返朴还淳,养形炼性,啬精固命”等道教教义,推断该碑记叙的是道教全真派在章丘驻地传教的史实。
对于这一点,对道教文化颇有研究,著有《老子春秋》一书的章丘籍作家景元华也表示认同。他指出,在碑文中除“始岁甲午”外,还有一个时间“壬寅秋”,即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而这一时间段也正是全真教的全盛时期。史籍记载,宋金元之际,道教全真派丘处机率领十八弟子远赴蒙古会见成吉思汗,得到成吉思汗赏识受封为“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全真派开始大行其事。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统一需要,更是以全真教为国教。
根据这一历史背景,结合碑文中提及的丘处机弟子冲虚大师于志宁、通微大师张志全、陈志忠名讳,以及提到的“观中主事者”等信息,景元华、翟伯成推断,碑文所载的是丘处机弟子在此地建造道观发展全真教的事迹。
景元华推测说,该碑可能立于1302年之后不久,被毁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元武宗(公元1308年至1311年)的“毁佛运动”。当其时,全真教在全国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弟子之多达到“十分天下之二”,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发起了“毁佛运动”,大肆拆除道观。
这块至元石碑很可能就是在“毁佛运动”中被破坏解体,从立到毁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让人心发兴废之慨叹。在被毁之后的很多年里,石碑解体成多块深埋于水底、地下。
到了清康熙年间,不知因为什么样的机缘,石碑中的一块被人挖了出来,根据背面的“康熙,碑座”等字样推测,当时它被人们当成了另一块碑的碑座而重新面世。此后,新碑也被毁坏不知去了哪里,而作为碑座的古碑也再次被深埋于地底,直到3年前因为一场建筑施工而重新出世。
未来可期
出土地正打造
文化小镇工程
碑文上描述的地理方位正是这块元碑的出土地,这里也是章丘著名古刹玉泉寺的旧址。跟至元碑一样,这座古刹同样几经兴衰。玉泉寺所在的浅井村,位于绣江河源区百脉泉群生态圈内,是章丘历史文化名品明水香米的核心产区。在清代之前,名为“浅清”,后避清朝之讳改称“浅井”。
玉泉寺最早时周围全是稻田,只有西面一条小路与村庄相连,远看好像浮在水上,故称“浮春寺”,在明清的文学作品以及史籍中多有记载。此次至元碑的出土,将玉泉寺的历史向前追溯至了元代,而且根据记载它也曾以道观的形式而存在。
翟伯成介绍,玉泉寺大盛于明清,是当时文人名士题诗做赋的场所。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玉泉寺在1931年被改为章丘县第一学区区立第八小学,1933年改为第一学区区立第八中学,1943年,改称章丘县绣江中学。从道观变成寺庙,再后来成了学校,玉泉寺几经兴衰,最终还是被彻底毁坏。
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的文化价值也开始被重视。目前,章丘区政府已经提出了“打造江北乌镇”的规划设想,计划以百脉泉为中心,按照“交通上人舟流转、建筑上村舍俨然、产业上农商辉映、生态上稻荷飘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标准打造泉水生态文化小镇。而玉泉寺遗址就在这一片区之内,玉泉寺的文化再现有了可能。在此出土的至元碑也将得到妥善保护,同时也将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闻推荐
晨报讯(通讯员)11月24日,济南市妇联举办“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第二届济南市“泉水人家”女性居家创业大赛颁奖暨创业故事分享会。我区9名创业妇女进入大赛80强,其中6名进入前50强。她们是白云...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