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套园与古海泉
古海泉焕发了生机□郑应忠
普集街道海套园村这块风水宝地,在亿万年以前是个海岛。据《章丘县志》记载:海套园远古是海岛,故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郑秀和高文理姑表兄弟由枣强郑小营迁来定居。
海套园庄何时所建,已无从查考。但海套园庄历史悠久,靠山环水,人杰地灵确是事实。北靠峰峦叠嶂、佛道胜地的长白山主峰沫湖顶,东临章丘八景之一的“东岭晓月”,南有胶济铁路和贯穿东西的济青公路,交通极为便利。“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古海泉,位于该村的东南隅,泉源百出,至清至洁,正所谓:
混沌开天留海眼,日夜喷涌响轰然。
镇海起楼高十丈,泉源百出民泰安。
相传在亿万年以前,此泉日夜喷涌,造成水患,神仙就用一口大铁锅把它盖住。泉水只好沿着锅沿翻着细沙,潺潺流淌。明朝嘉靖年间的太常寺少卿、嘉靖七才子、戏剧家、章丘东鹅庄人氏李开先,相中了这块依山傍水、风景独特的风水宝地,曾在泉北建“三宜楼”一座。此楼青砖黛瓦、水磨石块、严丝合缝、流光溢彩。闲暇时,李开先便携雪蓑子(苏洲)等文友来此饮酒、品茗、下棋、著书,玩得不亦乐乎。他在《三宜楼记》中写道:“普济(今普集)镇之北,园名海套园之北,楼出树梢,是为三宜。地旷而高,楼丽而壮。以地名楼,楼与地两盛……”正是:
此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古人有诗赞曰:
塘外垂垂柳拂烟,农家墙跟出清泉。
月明似欲留人住,故放白莲一朵鲜。
泉畔有古海庙和镇海楼各一座,古桥三座。分别叫连海桥、马鞍桥和五路桥。泉和桥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章丘县志》上均有记载。连海桥坐落在海东、海西两个大队的分界线上,故名连海桥。此桥在修章邹公路时被毁。马鞍桥坐落在村南,此桥酷似马鞍而得名。可惜年代已久。三宜楼和镇海楼均已荡然无存,只剩古海庙了。关于五路桥还有一个传说:此桥在村南、未修桥时该路经常被大水淹没,无法通行。据说有一个和尚化缘到此,决定在此修桥一座,以方便出行。这天和尚化缘到了京城,有幸遇见了皇上,皇上问其有何事要奏,和尚说:“山东济南府东海套园庄有个路叉口,东通青岛,西通济南,南通南京,北通京城,西北通太原府,我要在此建桥一座,以方便百姓出行。”皇上一听,善举。遂拨库银万两付之。和尚修完桥后谎称:“五路桥高万丈,从此五路皆通畅。”皇上知道后便派钦差大臣下来私访,看到此桥长不足三丈,宽不满二十尺,一人多高,桥洞只有一个,曲曲小桥,怎能用银万两,知道余银是入了和尚个人腰包,虽怒,但想到和尚初衷是为民办事,便道:“罢了!”随后县太爷逮捕了和尚,把和尚埋在土里,露出秃头,用耕牛拉着耙,把和尚耙死了。故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五路桥的和尚——罢了。此桥亦在修章邹公路时被毁。
古海泉的泉水入口甘甜,用此水出的豆腐,口感润滑,香甜可口,用此水沏茶,茶水甘冽醇厚,清新爽口,四邻八庄经常有人来打水沏茶。如今饭店亦用此水沏茶招待客人,客人饮后,赞不绝口。
泉子头上还有三棵大杨树。据说是明朝末年一位得道高僧来此云游,发现此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一穴风水宝地,便亲手在泉畔种下了三棵杨树,并建古海庙。这三棵杨树经过四百多年的生长,到解放前夕已长成粗六米高几十米的参天大树。此树高耸入云,在王村和老县城都能望到树梢。可惜被人砍杀,做了大柏学校的桌椅板凳。
泉北的古海庙,青砖黛瓦,廊柱雕楣,虽已破旧,但透过其严谨的框架结构,仍能推断出庙宇当年的辉煌。庙内梁上画着条条金龙,四周画满壁画。殿内各种神灵塑像威武雄壮,活灵活现,可惜解放后均已被毁,唯有壁画还隐隐可见。人民公社时在此当过大队办公室,以后空闲至今。
古海泉是历史名泉,为了保护它,近年村委多方筹资,重修了水渠、塘坝,清理了多年的垃圾,并在塘坝以南修建了人工湖,湖边安上健身器材,使面貌焕然一新。泉边的塘坝注满了清清的泉水,鹅鸭在水上追逐,鱼虾在水里嬉戏。塘边是青青的草,绿绿的树,鸟儿在树上欢唱,小溪在青草中流淌。置身其中,好像跟着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老先生来到了桃花源中。正是:
清泉墙根流,金银满地淌。
人杰地灵处,齐鲁第一庄。
自从明朝洪武年间郑秀和高文理姑表兄弟俩从枣强迁来,从郑秀开始至今已传至二十六世,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第二十三位的大姓。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是郑国,是黄帝的后裔。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从姬水为姓,黄帝的第十九代孙姬发灭商建立了周朝,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封姬友为郑国君,后被韩所灭,郑国遗族散居各地,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为郑姓。高姓的起源说法多种,源于姜姓的说法较为正宗。高姓是炎帝的后裔,相传炎帝和黄帝为同胞兄弟,炎帝生长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二人发生冲突炎帝为黄帝所败,遗族在黄河流域生活下来。传至西周时,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国,其后姜祁被授封于高邑,成公子高,后裔遂以高为氏,史称高氏正宗。
郑秀和高文理二人在海套园辛勤劳作和睦乡里,诗书传家,逐渐成为海套园庄的两大望族,据说二人奉旨迁来以前,山东瘟疫猖獗,红头苍蝇咬谁谁死,当地居民十之八九死亡,海套园庄朱姓家族福大命大躲过了灾难,成为海套园庄唯一的坐地户。海套园庄除郑高二姓外,其他姓氏人数较少,故不详叙。
郑氏祖上没有出过显赫的大人物,出的文武秀才倒不少,据说小镜二爷是秀才,他写的诉状县太爷看了都怵头。武举郑笃元自幼酷爱习武,他用的那把月牙大刀足有八十二斤重,骑在马上挥舞起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此刀一直放在其大门后边,直到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才被毁。据说他当年进京赶考,自恃武艺高强,没把监考官放在眼里,故监考官给了他一把多年不用的旧弓箭,一拉未动,再拉使上洪荒之力,结果弓被拉断,考试不及格,落选。回家后,骑上战马,手执八十二斤大刀,刀刃上还挑着一个碌碡,围着十三亩地的跑马场转了三圈,对天长叹:“凭我这身本事,被人暗算落选,皇天有眼无珠也!”
郑氏祖上也有经商发了财的,据说太学生郑大观之祖父,当年下江南做绸缎买卖,收入颇丰,回家后盖了三三见九个院落,这九个院落走一个大门,可惜年久失修,此大门虽还健在,但亦摇摇欲坠。其后人在大门两柱上书写楹联曰:想当初九院三宫走此门,热闹非凡;看今朝檐梢俱损非昔日,愧对祖先。
如今郑氏后人亦不乏有为之人,年青才俊郑志友、郑应德现都在济南政府部门任职,政绩颇佳。
高观法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莱芜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高振河在清朝曾任海阳县盐巡之职,秉公执法,政绩颇丰。高葆新,字培初,曾在21岁时考入黄埔军校,是第十三期学员,毕业后,下落不明。
近年来,海套园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海东村,自从郑尔勇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一心扑在工作上,全村高洼不平的道路全部硬化,安上了路灯,重修治理了古海泉的水渠和塘坝,并在近期又修造了人工湖,湖边安上了体育器械,布置了宣传栏,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赞许。村里的年轻人在庄里盖上了二层小楼,更有的在普集和明水买了楼房,出门坐的是小轿车,在家喝上了自来水,村民的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闻推荐
晨报讯(通讯员)11月24日,济南市妇联举办“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第二届济南市“泉水人家”女性居家创业大赛颁奖暨创业故事分享会。我区9名创业妇女进入大赛80强,其中6名进入前50强。她们是白云...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