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章丘郭家庄摩崖石刻

章丘晨报 2017-10-10 08:47 大字

问童子处□郭乾坤

在文祖街道郭家庄村东二里许,原郭氏家庙后有一条和尚沟,沟两侧山岭上有多处摩崖石刻。沟东侧凤凰嘴的“朝阳”,沟西侧东北岭的“高岗”,沟上方偏东五十米处的“诸山来朝”,再往下方二百米处的“问童子处”。

“朝阳”、“高岗”、“诸山来朝”为阴文镌刻,“问童子处”为阳文镌刻。刻石粗犷浑厚、苍劲古朴;刀功厚重扎实、娴熟流畅。四通摩崖石刻雄强风骨,大气磅礴,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给后人留下了可仰视和回望的身影。

明末清初,郭氏二世郭思化,自淄博淄川上台庄搬迁至章丘文祖东南方的东山峪,以姓氏立村,定名为郭家庄。经过七代百多年的生息繁衍,到“龙”字辈,郭氏物力丰裕,家族鼎昌。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竟喂养着三十二头骡子,在二百多年前穷乡僻壤的东山峪,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足见其家族的强盛和富裕。

清翰林院待诏,从九品郭存龙,嘉庆年间返乡。郭存龙“济困扶危,建房荣亲,立碑尊祖,修宗谱立族社,叠石桥平险路,其利贻利后人者多焉”。郭存龙隐逸家乡后,办的第一件事是重修家庙。以他为领袖的二十人团队,捐献银两,组织泥水匠、石匠、木匠、雕塑匠,在村东和尚沟下原家庙旧址,重建家庙。嘉庆八年秋,“家庙功告竣焉”,全村一片欢腾。祖先灵魂有了安息之地,尊祖敬宗有了活动场所,族人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祖先崇拜,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追求。阳间人们的房屋住宅有四至,阴界祖宗的安息之地也有四至。“东到朝阳,西至高岗,南到河崖滩,北至北崖山”,这是当时确定的家庙四至。四至确定后,不允许任何人在此范围内开山放炮,乱挖乱建,砍林伐树,以示对祖宗的敬重、尊崇。家庙建成当年,由郭氏七世秀才郭兴宗书丹,石匠崔佩镌刻,“朝阳”、“高岗”家庙四至标识的摩崖石刻竣工。

“诸山来朝”石刻的完成,稍晚于“朝阳”和“高岗”,属文人情趣之作。古代的翰林官,兼有官僚、学者的双重身份,是文化的最高代表与象征。作为翰林院待诏的郭存龙,石刻“诸山来朝”是他辞官返乡后,文人情感在家乡的宣泄与抒发。“山”指山人,即隐居山中的士人。“山人”也是古代学者、士人惯用的雅号,如明朱耷的“八大山人”、清王士禛的“渔洋山人”等。“朝”是会聚的意思。《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朝,会也”。因此,“朝”在这里当会聚讲。这里是风水宝地,这里有高士隐居,文人雅士来郭家庄做客吧。兰客来访,蕙心斯至,大家欢聚在此,品茗聊天,琴歌酒赋,共享风花雪月,共渡美景良辰。多么诗意的场景啊。这是文人的情怀,文人的风流。以郭存龙为代表的郭氏“龙”字辈的先祖们,何等风雅?

“问童子处”石刻,是先祖们的民情风俗之作。读“问童子处”这句话,首先要理解“问”字在这里的含义。问在这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和使用的发问、问路的意思,问在这里作馈赠讲,当馈赠用。《战国策·赵策二》:“故寡人问子以璧,遗子以酒食,而求见子。”毛传注:“问,遗也。”遗(wèi),赠送的意思。问童子处整句话的意思是,馈赠孩子的地方。

我国是个以悠久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著称于世的古国。农人有两大生活理想,一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增加,二是家族自身的繁衍。因此,古人特别鼓励多生多育,崇尚多子多福。已婚女子结婚多年不育,或只生女不生男,在家族和家庭中会受歧视,这样的女子会被丈夫休掉。

“问童子处”摩崖石刻,是上古时代农人举行的各种狂欢节日中,男女野外交合及原始求育求子习俗遗风的反映。据史书记载,孔子的母亲就是春日到尼丘山求子而生的孔子,故取名孔丘。

这里山高林密郊野偏僻,是馈赠孩子的绝境妙地,结婚不育的女子,可到此求子,只要心有灵犀,保你有喜得子。

虽然上古时代求育求子、野外聚会交合的原始面貌早已消失,但原始节日的遗俗及观念,却上升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以不同方式在各地呈现着。“问童子处”石刻,就是这种上古习俗遗风的体现。在不断的家族繁衍中,农人们追求的是子子孙孙、瓜瓞绵绵、生生不息;祈盼的是生命充实、强盛和永恒。

四通雄秀精妙的摩崖石刻,在郭家庄风水佳妙的山岭峭壁上熠熠生辉,光耀大地。二百多年来,犹如天籁之音,激荡、震撼着郭氏族人的心灵。郭家庄的摩崖石刻,在东山峪乃至整个章丘,都是稀有罕见、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新闻推荐

黄金周济南纳客千万人次领跑全省,大数据折射新趋势——重舒适烦扎堆,休闲自驾成主流

国庆、中秋长假大明湖上游船穿梭。记者黄中明摄被称为“超长黄金周”的8天转眼就结束了。热门景点、出行方式、游客数量……旅游盘点报告也纷至沓来。与以往相比,这个假期有哪些不同?折射...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