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各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举措扎实惠民利民民生温度 给群众稳稳幸福感

济南日报 2022-04-11 11:44 大字

社区居民展示手工课上制作的环保帆布袋作品。(李冬阳 摄)

位于甸柳新村街道的充电桩为群众带来了方便。(李冬阳 摄)“周一乐健康”户外健身操活动深受老年群体喜爱。(李冬阳 摄)

商河县不断优化便民利企服务环境。(郝倩 摄)唐王街道景色宜人。(张敏 摄)

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张群 摄)

百姓无小事,民生大于天。今年以来,济南市各区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举措,推动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以实际行动给群众踏实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漫步在泉城各个角落,一件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幅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巧治“空中飞线” 老旧小区换新颜

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春日的天空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聚焦品质提升,加快辖区“飞线”整治工作,率先打造“无飞线街道”。通过整治,盘踞在老旧小区上空的“蜘蛛网”正在逐渐消失,社区内的飞线从“横七竖八”到“横平竖直”,辖区面貌焕然一新。

“飞线”整治不能是简单地“一剪没”,也不能是迎接各项检查时的“临时收”。甸柳新村街道在近年来针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尝试总结出了堵疏结合的治理方法,根据每个小区的不同特点制定改造方案,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原则实现居住环境的新变化,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是“疏”,通过飞线入地和安装充电桩的方式解决居民安全用电问题。通过召开楼长会议、微信群宣传等方式广泛征集民意,最终确定由小区资金和居民资金共同出资的方式,将居民分户电表穿线管落地接入各户储藏室,解决个人充电问题;利用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和借助资质较高、社会信誉较好的电动车便民充电桩公司投资,通过自装设备交由物业进行管理和协调供电部门新装电表使用一手电源等方式,降低物业方和充电公司方的运营成本,薄利多销,让利于民,为居民创造优惠的充电环境。

另一方面,做好“堵”的工作。结合街道和社区的宣传告知,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对小区电动车充电乱扯、乱拉电线现象进行坚决取缔,对一些屡教不改、拒不配合的人员及单位进行曝光,基本达到“飞线”清零的整治结果。

截至目前,辖区内新建电动车充电桩130余处,采取地下埋线穿管、空中桥架、为居民配套小房引入电源等有效方式,完成储藏室飞线充电改造2166处。通过改造,既解决了小区环境美化问题,也解决了原来私拉私扯电线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赢得辖区居民一致认可。“感谢街道、社区为我们解决了多年以来的难题!如今,走在小区内,随处可见便民充电装置,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随时给电动车充电,不仅充电安全了,小区也变得整洁美观了。”居民张女士说。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李月)

“学校”开到家门口 文化惠民更暖心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趁着明媚的春光,历下区趵突泉街道舜耕路社区学院陆续开课。舞蹈、瑜伽、声乐、手工制作……当生活与兴趣“撞”个满怀,由此产生的快乐元素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甜蜜。

“放假在家的时候,就自己练习,心里盼着赶紧‘开学’,好跟着老师学新的东西。”瑜伽课程在居民们的期盼中“重磅登场”。社区居民李女士和她的小伙伴早早来到活动室,抬腿、压腿、拉伸,各种热身动作熟稔于心。随后,在瑜伽老师的指导下,居民们又学到很多新的瑜伽体式。“每次上完课,都觉得整个人轻快不少,身心舒畅的感觉太好了。”李女士的话引起其他居民的共鸣,她们纷纷表示,来社区参加活动,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还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和满足。

每周四是声乐课时间。老师除了教授一些基本的发音技巧外,内容上没有限制。居民们可以“点歌”,红色经典、流行音乐,只要想唱,都可以尽情放歌。在钢琴伴奏的加持下,居民们仿佛回到曾经的岁月,那些艰苦奋斗、激情澎湃的日子顺着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慷慨激昂的歌声,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人感动。

通过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社区不仅为居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优质的空间和平台,也为增强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趵突泉街道将持续丰富社区学院的课程内容,拓展授课形式,由点到面,带动更多社区开设具有专属文化特色的学院,为辖区居民带来更为多元、有趣、专业的文化“辅导”,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王慧 周浩然)

志愿健身教学服务 为老年人幸福生活加码

舞步动感时尚、动作整齐划一,在明媚的春光里,参加健身操活动的“老龄健身团”为历下区大明湖街道润心苑公园新添了一份活力生机。被老人们其乐融融的欢乐氛围所感染,过路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俨然成为公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增强智能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在爱心送餐、义剪义诊、助浴理疗等常规性居家养老服务之外,大明湖街道创新推出“健身操教学”“读报茶话会”等社区养老特色志愿服务,策划推出了“一周乐生活”系列活动,鼓励辖区老人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社会公益、群体活动和组团式休闲生活,活动一经推出便备受好评。

每逢礼拜一,“周一乐健康”健身一小时活动便在润心苑公园如期举行,来自各个社区的老龄居民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参与活动。“明湖志爱”志愿服务队的工作人员提前选定适合中老年人群的零基础健身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再由大明湖街道社工站社工进行细致教学,从腰背到肩颈,带领老人们进行合理的锻炼。活动参与者均为辖区退休老人,主要通过线上招募、邻里推荐、团队加入等方式参与其中。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队伍,跟随音乐节拍一起运动起来。

“疫情期间大家哪儿也不能去,在家里总憋着感到很郁闷,今天和大家在户外跳健身操,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舒畅了!”参加完活动的王女士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并表示希望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增进邻里感情,交到新的朋友。

“一周乐生活”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简易普适的运动项目来增强居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周期性稳定的活动开展,也为社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生活互助、情感交流和学习娱乐的平台,促使老龄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共叙社区温馨佳话。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朱迅 申艺)

彰显青春担当 做居民健康生活“守门人”

“浩哥,这是我本周的课程表。如果疫情防控需要人的话,给我按排任务就行。”

“浩哥,所里数据是不是很多啊?我晚上没有自习,你可以给我分派任务,每天晚上都没有。再给我一个号,马上就可以打。”……

这是近日的一个傍晚,8名寒假期间参与济阳区济北街道疫情防控信息摸排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在微信上给济北派出所副所长周浩的部分留言。

周浩利用繁忙的工作间隙一一进行了回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每一句话背后都彰显着相互之间的一份牵挂,还有对8名大学生志愿者返校学习后仍然不忘参与疫情防控的一份感激。

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8名大学生志愿者返回各自学校后一直牵挂家乡疫情防控,主动与周浩联系要求分配信息摸排任务。“这8名大学生不在同一个城市,也不在同一所大学,但他们看到家乡疫情防控信息摸排工作面临困难时,都不约而同地伸出了援手,给我们带来了一份温暖和感动。下一步,济北街道团工委将结合疫情防控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志愿服务岗位,倾心打造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当好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济北街道团工委书记朱超说。(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武庆富)建设“希望小屋” 守护爱与希望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自2020年6月“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启动以来,济阳区回河街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推动“希望小屋”项目在街道内落实落地。

“希望小屋”的核心不只是建造小屋,更多的是承托希望。小屋建成后,街道在有效跟进志愿服务上下功夫,为每个小屋配备两名青年志愿者,向小屋儿童提供课业辅导、艺术启蒙、爱心关怀等跟踪服务,满足受助儿童个性化需求。同时启动实施贫困学子“智志双扶”计划,选派70余名志愿者对小屋受助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因人施策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孩子学习、成长方面的问题。

一处小屋,无限希望。“希望小屋”不仅是改变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环境的“交换空间”,更是改善他们精神面貌,甚至改变命运的“变形记”。截至目前,回河街道已建成“希望小屋”15所,今年还将启动新一批4所小屋的建设,旨在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得到党团组织的关心与关爱。

(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孟菲菲)

生活环境美如画 绿色发展惠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东风细雨,济南一隅的唐王街道,渐披绿装,花开竞艳。

天气回暖,老人徜徉在阳光下,孩童在绿地上嬉戏,花丛间的少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唐王广场,农业生产与园林绿化的负责人和乡亲百姓聊着家长里短。老人们见证了唐王几十年的发展,心里的幸福感,也从原来的吃饱穿暖,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对生活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绿化养护工作、园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行道树修剪充分考虑行人方便与安全,花灌木保证儿童玩耍不受影响,督促浇灌春季苗木返青水……在历城区唐王街道,政府工作一切围绕群众展开,全力以赴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唐王,自古就是山东省著名的农业强镇。唐王街道享有“大白菜之乡”、“草莓之乡”的美誉,多年来致力于为百姓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2019年唐王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以来,种植苗木林地达2.3万亩、草莓15000亩,新增绿地41万平方米,先后建设了王家坡等一批美丽乡村;孙唐路口袋工程、唐王广场、绿柳成荫的荷花路……绿化养护工人不惧严寒酷暑,为苗木御寒、修剪、除草、施肥、浇水、打药,细心呵护着每一片绿色。

一个绿色唐王,处处彰显着人居和谐;一个绿色唐王,书写着安居乐业的幸福。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韩春梅)

“办不成事”服务专窗 让事情“办得成”

办成事被表扬不奇怪,但在商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办不成事”也能得到群众点赞。这里说的“办不成事”,是该局在政务服务大厅一楼设置的“办不成事”服务专窗。

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大厅一线工作服务效能,全力优化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的办事环境,商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政务服务大厅一楼设置“办不成事”服务专窗,每天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专窗坐班,及时处理群众意见建议、投诉及其他突发事件,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同时对大厅工作人员纪律、着装、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规范大厅工作纪律。

“办事有困难,现在局领导直接帮我们解决;哪里不符合办理条件,也和我们解释得清清楚楚。”某企业负责人张女士对“办不成事”服务专窗非常满意;“局领导坐班,直接反映问题,这个‘办不成事’窗口给我们办了不少事。”办事群众邹先生对“办不成事”服务专窗连连点赞……

“办不成事”服务专窗的设立,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反映渠道,为群众提供了解决疑难问题的“特效药”。通过面对面与办事群众交流,有利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精准服务,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办不成事”服务专窗有利于完善办事流程和机制,克服工作上的“痛点”问题,倒逼工作效率再提速、服务水平再提升、审批效能再强化,真正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不断优化便民利企服务环境。

(本报记者 郝倩 通讯员 赵晓彤)

“个案特色服务” 温暖社区困难群体

“咱们社区的这项服务真周到,真是帮了大忙!”近日,平阴县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的田大爷由于生病住院,没能按时接种新冠疫苗。刚一出院,他就通过便民服务卡联系到社区。接到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马上接送和陪同刚出院的田大爷顺利完成了疫苗接种,令老人感动不已。

这是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在打造“精品网格”、开展“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社区高龄及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量身打造的个案特色服务。

为着力打造温情社区、“精品网格”,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会仙山社区持续推进个案特色服务。前期,社区依托网格化资源,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详细摸底,目前近30名高龄及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妇女儿童等已纳入个案特色服务对象。

社区为每一名服务对象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制定帮扶计划,发放便民服务卡,开通上门服务、代办、跑腿、心理疏导、生活照料、情感慰藉、政策咨询等多类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和困难。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志愿者们还为服务对象送去防疫物资,向他们宣传当前防疫政策和防疫知识。

下一步,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将依托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志愿者工作模式,走近居民身边,更加精准对接不同服务对象需求,以更优质贴心的服务,更多元化的帮扶内容,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将浓浓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杨华)

新闻推荐

济南市新增病例均在集中隔离场所和管控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疫情没有形成社会面传播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确保双到位、双加强

4月9日,记者从济南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4月8日0时至24时,全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3例。“3...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