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暖流润心田

济南日报 2021-01-25 11:30 大字

网格员胥凯(左)和居民坐在社区小广场新安装的坐垫上拉家常。(李冬阳 摄)在爱心食堂,老人们正在用餐。(张群 摄)商河县沙河镇实施农村道路硬化。 (郝倩 摄)

“在社区食堂吃上热乎的饭菜,很省心。”“以前只要下雨,俺们都不想出门,现在硬化之后路也平了,可以放心地出门了。”“社区里的网格员处处为我们着想,就连椅子垫都能为我们准备好,很贴心”……省心、放心、贴心,2020年,咱济南的市民切实感受到民生实事带来的生活变化。

实事遂民愿,暖流润心田。刚刚过去的济南市两会,又提出了为民办22件实事,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关心。日前,记者深入济南市基层,探寻群众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幸福故事。

●大明湖街道

点滴民生小事温暖居民心田

切实做好民情、民生、民意服务工作,为居民办实事,是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县西巷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宗旨。近年来,秉持这一理念,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们办了不少民生实事。

在一次楼长会上,一名楼长反映八号楼附近一条小道常年昏暗,没有路灯。据了解,这条小道是拆违拆临时开辟出的,在无路灯无监控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接到居民反映后,县西巷社区立刻联系路灯管理处,商讨路灯安装事宜。不巧的是,经过改制,明湖小区已不在其负责范围内,无法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安装路灯。

于是,社区开始考虑自主给居民安装照明设备。在不扰民、安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社区工作人员安装了几盏太阳能照明灯,白天储能,晚上工作,亮度适中。问题解决了,县西巷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之前晚上我都不愿从那条路上走,黑咕隆咚的,让人心里直打鼓,”家住八号楼的吕奶奶说,“现在社区不仅给我们安上了路灯,还更新了监控摄像头,心里安全感满满!”

对于居民的反馈立刻做出行动、解决问题,只是县西巷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居委会上下始终以居民的需求为己任,时常主动走访了解、聆听居民心声,致力于给居民办实事。其中,网格员胥凯就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主动关怀,给居民们办了一件好事。

冬天阳光好的时候,社区里的老人喜欢出来坐在小广场上晒晒太阳,可广场连廊里的长椅却是冰冰凉,坐起来很不舒服。于是居民晒太阳就会带着坐垫出来,有时候还会遗忘在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坐垫摆在那里,看上去并不美观。

胥凯提议:“要不我们给居民安装几个坐垫,让他们能惬意地晒太阳。”提交的申请通过后,社区利用发放的党建经费,找店家前来测量设计。胥凯还细致地补充了坐垫防水防晒的设计建议,保证坐垫舒适、耐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每日都在县西巷社区上演,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逐渐汇聚成暖流,滋润着居民的心田。 (本报记者 李冬阳 通讯员 申艺)

●韩庙镇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书写垃圾分类新时尚

走进商河县韩庙镇店子张村,白墙朱瓦、街巷干净,家家门口栽树种花,户户墙绘栩栩如生。店子张是商河县首批生活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试点村之一,作为当地明星旅游村,虽然环境卫生较为整洁,环卫水平基础较好,但没想到试点新模式开启后村内环卫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村内原先配置的垃圾桶被整齐放入集中区域,由环卫清运车每天定点清运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街上的垃圾桶不见了,农村街巷更加干净整洁,清运车无需再满村转圈、时走时停,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镇环卫所与可回收垃圾处理企业签订合约进行资源回收处理,组织专车收集有害垃圾送到商河县集中处理,村民都没想到,部分垃圾还有毒,有的垃圾还能成为“金宝贝”!村内保洁员每天三次骑着载有分类垃圾桶的定制电动车挨个街道“巡逻”,村民们听到车载小喇叭的提示音后,主动出门分类投放垃圾。既减轻了保洁员工作量,又极大提升了分类收集效率。

垃圾分类是一件身边的小事,却也是一件关系乡风文明水平的大事,还是一件影响中国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如今韩庙镇生活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村已增至39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高效兼具美观的农村环卫新作业模式会遍地开花,加速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报记者 郝倩 通讯员 闾可慧)

●济阳街道

社区暖心食堂 吃出幸福新滋味

猪肉白菜豆腐汤、木耳花菜、红烧鸡块……上午10时45分,济阳区济阳街道银山社区“暖心食堂”,冒着热气的饭菜已经出锅,大素包子、大肉包子、馒头、花卷、玉米粥,特色小吃鸡腿、四喜丸子、菜饼等一一摆上售饭窗口,饭菜刚刚摆放完毕就有居民进来买饭就餐,“有荤有素,价钱实惠,挺好!”前来就餐的居民韩大爷高兴地说。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不能得到子女照护的“空巢”老人以及高龄、独居老人,都面临着买菜做饭难等问题。为了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解决孤寡、独居老年人“三餐热饭”问题,银山社区成立了“暖心食堂”,每天为居民提供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就餐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社区食堂也叫“第五食堂”,什么是“第五食堂”?“第五食堂就是在家庭、单位、学校、饭店之外,为社区居民开设的第五个就餐空间。”暖心食堂秉承“健康、安全、实惠、便民”的理念,为辖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餐服务,特别针对老年人实行就餐减免服务,真正实现社区与家之间只有“一顿饭”的距离,使社区服务暖心又暖胃。

暖心食堂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济阳街道银山社区党委书记朱静儒表示:“社区暖心食堂不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食物,作为一个社会服务平台,我们更希望通过暖心食堂实现社区在社会治理能力上的一次提升。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打造现代化的‘护理型’养老服务,让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老人不仅吃饱,更能吃好。”

(本报记者 张群 通讯员 韩刚)

●洪家楼街道

推进人文建设 打造高端文创街区

“经过5到10年的努力,街道将在辖区内建设5家书店、5家咖啡厅、5家研究院、5家剧场、50家教育培训机构、2万平方米众创空间、1万平方米的青年公寓……”近日,历城区洪家楼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宗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出了一份又暖又实的计划清单,从教育到文化,从生活到创业,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打造济南市有文化、有营养、有活力的城区,让洪楼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科研气息的CBD协同区和泉城文化标志区。

作为老城区的洪家楼街道,经过20年的发展,仅依靠区位优势、人口红利带来的发展路径已经很难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同时,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模式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城市的宜居性、包容性、成长性不足,建设一个怎样的街道成为急需回答的问题。

洪家楼街道作为突破“中优”的核心区、“科创历城”的主要承载区,将通过推进人文建设,增强文化实力,加快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打造承载百姓美好生活的宜居、宜商、宜业的智慧、科技、创新之城。

李宗泉介绍,洪家楼街道将以建设“科学家会客厅”为目标,整合资源、聚合产业、捏合队伍,稳步推进“中优”五大实施项目。围绕洪楼广场设计提升沿街立面和城市色彩,形成独特的城市开埠文化印象;计划以洪家楼北路为分界线,将路东山东大学、七里堡市场地块整体规划,建设打造以现代科技为主题的山东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在洪家楼北路西侧,在花园路、山大路沿线建设高端商务楼宇,打造集现代商业、商务于一体的特色经济发展街区;沿黄台南路两侧打造从幼儿园到大学十九年一贯制的高端智能化高品质教育产业园;沿山大路东侧,以德云文化广场、黄台车站为主体,突出文化引领,打造高端文创街区。

(本报记者 张敏 通讯员 辛亭霖)

●沙河镇

实施道路硬化 打造乡村“振兴路”

“原来村里的路坑洼不平,到处都是积水,一到大雨天,村民出门都是蹚着水走,现在修通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下水道通到家家户户,进出又干净又方便。”沙河镇琵琶张范村民付友忠高兴地说。

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近年来,琵琶张范村通村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损坏,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下雨天道路泥泞,群众更是苦不堪言。该村群众迫切希望通村路能够得到及时彻底整改,真正解决好“出行难”问题。

建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通村路是联系民生之本、发展经济之基。商河县委部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以来,沙河镇接到琵琶张范村群众诉求后,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快速推进通村路建设,于去年7月底前,实现了通村路通车,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琵琶张范村群众付友云看着新修的柏油路,脸上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激动。“路修好了,不用再担心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了,车也可以开到家门口了,好日子就有了盼头。”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如今的琵琶张范村旧貌换新颜。伴随着村庄道路硬化通户工程的实施,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庄一天天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面对群众诉求和期盼,沙河镇把大街小巷硬化工程作为一项硬任务,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扎实推进工程建设,连接起了村民家门口的“最后一米路”。截至目前,沙河镇共打通通村路共计10.8公里。

(本报记者 郝倩 通讯员 李鹏)

新闻推荐

“郑路珍珠红”西瓜栽植开始啦

瓜农正在给西瓜红育苗。正值寒冬时节,强降温天气随之而来。然而,走进山东商河“郑路珍珠红”特色农业产业园的新...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